王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易(1889年-1956年),字曉湘,號簡庵,江西南昌人。
父王益霖,河南封丘知縣。王易隨父居河南,入河南省立高等醫學堂,後入京師大學堂(後改名北京大學),1911年畢業。先後執教於心遠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中正大學。與弟王浩合著有《南州二王詞》、《簡庵詩詞二稿》,人稱「南州二王,麟鳳景星」[1]。錢仲聯《近百年詩壇點將錄》說他詩「學後山(陳師道),江西派之護法神也。」著作有《樂府通論》、《國學概論》、《歷數脞譚》、《修辭學》[2]。
主要著作
王易寫有多部著作。《修辭學通詮》是我國二十世紀前期修辭研究的代表作。《樂府通論》,以「述原」、「明流」、「辨體」、「征辭」、「斠律」等五題論述,神州國光社1933年出版。《國學概論》,原為中正大學教材,連載於《文史季刊》。所著影響最大的是《詞曲史》,為心遠大學任教時所撰教材,神州國光社發行約22萬字,朱孝臧、葉恭綽分別為之題書籤。這幾部均是王易的學術精品,在建國後多次重版。其中《國學概論》和《修辭學通詮》收入《民國叢書》,《詞曲史》收入「民國學術經典文庫」(1996年東方出版社出版)。台灣也多次再版這幾部書。
王易著述勤奮,而講授亦談笑風生。胡守仁先生曾說:「民國時期的江西有三位著名學人:汪辟疆(原中央大學教授)、余謇(南昌人,原廈門大學教授)與王易。汪能寫而不擅長講課,方言口音甚重;余謇能講而不能寫,述而不作;惟王易既能講又能寫。」此前輩學人公允之論。
詩文
《幽蘭有寄》
百卉爭嫣奼,幽蘭本自春。
起將盤谷底,無奈采香人。
綺護知非樂,芝焚合愴神。
千秋珍重意,誰及左徒真。
《送夢廬》
高樓殘酒收,風雨向江頭。
把袖難為別,往年無異秋。
閒雲納行卷,是處逐浮漚。
楓荻應猶在,吾徒那許愁。
《羊兒誕生》
竟使雄啼發,能興舉室歡。
汝生尚蒙昧,前路盡艱難。
索笑親堪慰,承家話孔謾。
全形及茲世,不用惜儒冠。
《送五弟之滬》 嘆逝襟猶濕,傷離意益真。
同懷惟有汝,獨客及茲辰。
關塞烽煙近,江山畫本新。
遙憐浮海月,應照望雲人。
《旅舍見菊》
倦鳥嗟何及,哀笳不忍聞。
籬根空有淚,眼底尚如雲。
節為秋霜碎,香從舊徑分。
孤懷休自怨,余亦悵離群。
秋暮到京假館樵谷家卻贈
幻海堪藏大隱身,團瓢更插打包人。
山中生活連非苦,門外闐淵幾不塵。
大宅泥洹徵定慧,菜羹豆粥稱清真。
春明夢醒齋鍾寂,多幸從君看虱輪。
《謁商雲亭師》
一瓣心香洛下耆,景山西畔老秋時。
圯橋不待期黃石,深谷曾聞賦紫芝。
高岸馮夷川幾陟,得仁何怨餓何辭。
鳴弦鼓篋真如夢,六六門生八回師。
《北海公園覽菊》
北海藝菊品種已繁,今秋更集頤和、西郊、中山、天壇四園之優異者數千,本兩室陳覽大如盤盂,艷逾紈綺,嘆觀止矣,殆此行之一獲歟。
潭州百斛厭頻斟,瓊島三秋試獨尋。
載寶忽驚虹月舫,移根甯托米丘林。
霜濃錦爛爭姚魏,人巧天工軼古今。
儻負寒芳延熱客,郢謳群和廣陵琴。
《次韻酬黃婁生見贈》
鑽紙疾蜂失舊窩,卅年噀墨涴君羅。
蘭言合證心同此,萍聚其如浪激何。
摩詰吟存凝碧淚,垂虹簫伴小紅歌。
維群漫詡羊三百,未抵初平叱石多。
旅京陪公穆丈十度燕談得句錄別
摩挲苦憶霸城翁,強逐徂秋迓塞鴻。
清絕書堂商老計,病餘藥裹有新功。
得醇未要平原飲,撮土何增泰岱崇。
後會看公丹在握,可容盈月坐春風。
《六二初度日庭蕉放花欣然有會》
宿鳥喧眉霧雨收,桐陰涼重怯當樓。
人如弓月明殘夜,天遣猩紅點素秋。
倦眼自輸蜂蝶樂,不毛難語稻粱謀。
垂雲力盡追風老,那用張生髮四愁。
《瓶桂一枝得香三日》
瓦瓶偏稱芯珠薰,丈室維摩久斷聞。
硯席倚青添媚嫵,檽紗篩日釀氤氳。
懸知風味山家足,浪說天香月地分。
夢醒百年歸臥處,五車飛蓋拂晴雲。
《得述兒寄四兒塚上留影》
四兒遂綱助教哈爾濱農學院,七夕前一日沒,後五旬始得耗。
秋墳草草埋幽恨,急難鴒原可奈何。
一擲便教趨死角,萬言終忍付流波。
魂招絕朔歸尤哽,足竟連錢夢已訛。
安用慰情推宿命,帝懸吾待解蒿柯。
《九月初三夜遣懷》
露珠弓月當今夕,休物香山別有心。
萬變蒼黃無是處,九霄清曠納閒吟。
從知季子連橫策,未抵昭文一曲吟。
我愧新衰違太上,枕函尋夢數遙砧。
《報五弟寄詩》
五郎新句發肝脾,六道三垣信所之。
好共家聲垂謇諤,豈甘詩陣委偏裨。
鳴球伐鼓皆無興,蔓草王風莫近衰。
將拾錦囊緘口去,留將側帽嗅花時。
《酒余晚眺》
十頃魚鱗往復還,越城嵐影照酡顏。
五年地熟兒時路,四面風扶片刻閒。
靜體始知春有味,登臨微悵日銜山。
莫呼鷗鳥憐孤獨,待約餘酲早閉關。[3]
參考
- ↑ 胡迎建. 昭琴館詩文集箋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vii. ISBN 978-7-210-03826-9.
- ↑ 孫康宜.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2 June 1994: 38–. ISBN 978-957-08-1207-7.
- ↑ 近代詩家王易先生詩詞選(一),360圖書館, 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