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朴 | |
---|---|
出生 | 1921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
王朴(1921年-1949年),又名王蘭駿,四川江北縣仙桃鄉(今渝北區兩路鎮)人;王朴6歲時隨父母東渡日本,於1927年回國。1932年,在重慶第一高小讀書,幾年後,進入求精中學學習。當年秋季,考取了另一所學校,因支持進步教師,被無理開除。此後,轉到外地讀書。1938年,在家與幾個同學組織自學小組,進行自修,最後,被復旦大學新聞系錄取(校址在重慶北碚),這時,改名王蘭駿,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都有了相應增長,在復旦大學期間,積極參加該校的《中國學生導報》社的活動,被選為報社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
人物生平
抗戰勝利前夕,受組織的派遣,回到江北。在此以前,他就在南方局青年組張黎群,周力行等領導下,積極為黨工作。1945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在關於開展大後方農村工作的指示發表後,黨組織派遣在重慶市內搞職業青年工作的黃頌文與他聯繫,商量有關辦學計劃。經過幾個月的艱辛奔走,一所完全新型的按照"高等學校"的辦法培養學生的學校-蓮華小學,在江北縣誕生。這所學校不僅是農村工作的據點,同時也成為重慶中共地下黨組織的一個活動據點。
1946年下半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隨後成立的中共蓮華中學特支中任委員。1947年秋,北區工作委員會成立,負責宣傳、統戰工作。
後來勸說母親變賣家產,用這筆錢作黨的活動經費。1948年,出任南華貿易公司經理,南華公司也因此成為川東中共地下黨組織經營的一個經濟實體。
1948年4月,因《挺進報》案件,重慶和川東地下黨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因叛徒出賣而被捕,無論是敵人的酷刑,還是封官許願的誘惑,都不為之所動。最後,被列入重大案情的政治犯,轉囚重慶白公館監獄。
1949年10月28日,被敵人殺害於重慶大坪。
後人評價:富家子弟,革命母子,毀家紓難,資助革命。
同名學校
王朴中學的前身是解放前的志達中學,系紅岩英烈王朴烈士在1945年創辦;經過60年的變遷和發展,如今地處花木之鄉的北碚靜觀的王朴中學已成為重慶市聯招學校。位於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
她有悠久的辦學歷史;良好的德育氛圍;精良的師資隊伍;優良的教學質量;濃厚的科研氣氛;齊備的硬件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明晰的辦學目標。
學校占地面積70畝,校舍建築面積14085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14平方米,2001年區政府投資165萬元新建了綜合實驗大樓,2002年區政府投資140萬元新建了女生公寓,投資220萬元的學生食堂和投資150萬元的學生宿舍將投入使用,兩幢教學樓能同時容納三十個教學班,學校建有閉路電視網,按標準設置了理、化、生實驗室、教師課件製作室,多媒體教室,寬帶網教室等硬件設施,力爭最大限度滿足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
人物影響
2010年4月9日,渝北區政府在新建成的渝北中學,為王朴烈士和其母親金永華的塑像揭幕,一座近6米高的雙人塑像,記載了這對革命母子的動人故事。
紅岩烈士王朴,身為富家子弟,毅然投身革命,22歲開始為黨工作,在重慶解放前夕,將28歲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王朴烈士的母親金永華,1946年創辦了現在渝北中學的前身志達中學,1947年,為支持革命鬥爭,她毅然變賣所有田產,兌換成黃金2000兩,資助川東地下黨的工作,為迎接重慶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後,中共西南局要按照協議將金永華捐贈的革命經費如數歸還,但金永華拒絕了巨額支票,並表示:"如果我要這筆錢,就是辱沒了王朴的名聲。"後來,這筆錢用在了婦女兒童事業上,金永華沒有要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