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汝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汝涛(1921-2009),著名文史学者、作家。生前为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琅琊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

  • 1921年出生于河北文安,1944年秋,就读于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抗战时期投笔从戎,1948年被分配到台湾一地方税务机关就职,1949年初回到南京。
  • 1952年被分配到山东省临沂师范任教并定居山东临沂。在临沂教育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临沂师专研究室主任、教授。[1][2]
  • 2008年被临沂市授予“临沂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2]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王汝涛  
别名    田于铸、钝根居士      
民族    汉族      
职业    作家
出生地   河北文安
出生时间  1921   
去世时间   2009年7月13日 
毕业院校   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法政系    
主要成就   “临沂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偏安恨   

人物介绍

王汝涛,河北文安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旧中国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法政系。历任济南华东大学(军政干校性质)社会科学院学员,曲阜鲁中南行署工商科及临沂专署工商科干部,临沂师范学校教师,临沂教育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临沂师专研究室主任,教授。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学者、作家、临沂师范学院教授、离休干部(享受厅局级待遇)王汝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3日上午11时在临沂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9岁。

人物成就

“临沂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 王汝涛教授是河北省文安县人,1921年9月9日生,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曲阜鲁中南行署工商处、临沂专署工商科、临沂地委土改工作队、临沂师范学院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2月离休。历任副教授、教授,历史科主任、诸葛亮王羲之研究室主任等职,是省、市人大代表、临沂市政协常委。先后担任山东省历史学会顾问,山东省历史学会琅琊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山东分会会员,临沂市文联副主席、临沂市社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临沂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教育事业

  • 王汝涛教授在6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书育人、学术科研、树德建言,为学校发展和临沂经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教书育人、率先垂范,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开展教学改革,关心学生成长,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文史兼通、治学严谨,几十年笔耕不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著述研究

  • 王汝涛教授文史兼通,几十年笔耕不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30年间出版了20多种、30多册著作,编纂了《全唐小说》(四卷);主编《王羲之研究》
  • 、《颜真卿志》(与刘瑞轩王有瑞赵俊臣等合作)、《诸葛亮研究三编》等;校注《太平广记选》、《类说》(与刘瑞轩、赵炯刘茂辰胡济泉合作)等,专著有《金瓶梅与兰陵笑笑生》、《琅琊居文集》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组织创建了临沂地区历史学会、临沂历史人物研究会,发起组织了“孙膑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王羲之学术研讨会”,两次全国性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王汝涛教授是一位风格独具的著名作家。撰写长篇历史小说《偏安恨》(三卷)、《翠谷义踪》、《巾帼藩王》、《王羲之》、《翰墨人生》、《观世音传奇》等,引起文学界关注和重视。

人物轶事

不懈追求

  • 王汝涛教授不懈追求、壮心不已,是一位建功立业的人生楷模。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仰追求。他襟怀坦荡,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为人正派,铸就了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炽烈的人格力量。

为人原则

  • 先生为人耿直,从不拿原则作人情。在他主编的论文集中,都是以文章质量为标准,有些老领导、老同事的文章,也同小人物的文章一样看待。在一次全国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上,有两位名教授提供的论文确实不像样,所以文集就没有选。其中一位名教授肯定是憋着一口气,后来又将他的文章做了大量修改,添了不少资料,将其发在《孔子研究》上。像这种事,在先生主编的文集中,是往往发生的。据我所知,为此先生也得罪了一些人,使一些昔日的老友远他而去,同时也使一些有学识的新人向他走来。像泰安师专的周郢、兰州大学的张崇琛教授等人,对他这种以文看人,不以人看文的为学标准是极为佩服的。我每听到有人在我面前责怪先生,心中往往为先生着急。觉得先生如果圆滑一点就更好了。但转眼一想,如果先生也像有些政客一样八面玲珑,四六滚圆,我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将荡然无存,正是像先生这种办事不以自己的得失为标准,不以个人的情分为交易的人多了,才使得我们的民族不致灭亡。就这种意义上说,正是像先生这样的人才构成我中华民族的脊梁。

追求真理

  • 王汝涛先生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早在学生时期,就为同学所佩服。先生从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毕业后,本来已分配在台湾工作,但接到南京地下党组织的通知后毅然回到南京听从党的安排,这在他的同学中是可以找到证明的。南京解放后,党分配他到山东临沂工作,不幸的是由于党的错误使一向耿直的汝涛师蒙冤20多年。这20多年的非人生活,并没有动摇他对党的忠诚和向往。1983年冬天,他光荣地成为共产党的一员,我当时作为积极分子参加了先生的入党仪式。我想,这一天对先生来说,是永生难忘的。12年后的一天,我去看望先生。这时他已同政大的同学都取得了联系,其中在美国和台湾的,也都有书信往来,他同我谈了些他们同学的往事后,仍然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至于自己因党的左倾路线所受的冤屈,比起国家来说,不值得一提,无怨无悔,他所想的最多的是“多年受到党的教育,人民的培养,晚年就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四化’大厦添上一砖一瓦。”(见王汝涛《编安恨·后记》)

反右扩大化

  • 王汝涛先生由于五十年代反右扩大化,被错划为右派,夺去了他22年的人生大好时光。打倒“四人帮”以后,有了展现才华的机会。先生视时间如生命,对他来说真是寸金难买寸光明。他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洗把脸就坐在了办公桌上开始写作,早饭很简单的吃点,又坐下了,只有下午晚饭后才到门外的操场上走走。我由于去上学并非为了拿文凭,而是向先生问学,所以总想多接触到他,听听他治学的经验,这一问题只好在下午晚饭前后才能有机会。先生对我也特别客气,只要我去了,他总是同我坐一会,除了我请教的问题外,他偶尔也谈一些我所问以外的知识,也都是我求之不得的。但这种事很难超过半小时,只要他的时间一到,就说:“我时间到了,您跟老周(指师母周月华)聊一会。”这时我往往有一种歉意感。如果说王师在课堂上讲课时,能大段大段的背诵史料是有备而来的话,那么对我突然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他照旧背出许多史料来解答我的问题。我已逾而立之年,在同事中还算是读书多的,此时感到自己的知识比起先生是多么的贫乏。

人物贡献

学术领域

  • 王汝涛先生所开辟的学术领域,为临沂地区的许多知识分子提供了发展园地,他们所评职称用的论文或专著多是跟着先生研究诸葛亮、王羲之及颜真卿或跟着先生研究唐宋小说的成果。先生在临沂市的学术领袖地位,至今无人可以替代。他为挖掘临沂地区的人文资源所付出的艰辛和建立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特别贡献

  • 王汝涛教授积极响应学校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始终关注临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到弘扬沂蒙文化,挖掘地方文化宝藏上。提议创办的临沂书圣文化节已举办六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