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濛 (東晉)

王濛,字仲祖,小名阿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東晉時期人物。

曾祖王黯,官至尚書。新淦令王訥子。官至司徒左长史,封晋阳侯。王濛的女兒王穆之是晉哀帝皇后。王濛擅长隶书和章草,亦能画画,后世称其,“丹青甚妙,頗希高遠”,可與庾翼相提並論。[1][2]

目录

生平

王濛少时放蕩不羁,晚年開始克己勵行,从而获得风雅潇洒的美好名声。在司马昱执政时期,刘惔、王濛、桓温谢尚并称“四名士”,被誉为“永和名士的冠冕”,但桓温是个异类,他从心底看不起这些“同行”,清谈只是他的业余爱好。[3]

爱茶成痴

王濛好飲茶,出了名的爱茶,甚至到了“痴”的境界,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不说,而且一有客人来,便必定要客同饮。一边口若悬河地清谈,一边兴致勃勃地劝茶,一谈就事几个时辰,众人满肚茶汤,唇舌涩苦,无处话凄凉。当时王濛官居司徒左长史,大家碍于其面子又不好推辞。因此,只要有事去王濛家时,總會戏称“今日有水厄”。魏晋时期,世人崇尚奢侈,饮酒服药成为社会时尚,风靡于上层社会。王濛“以茶代酒”,正是身体力行地倡导节俭之风的一股清流。[4][2]

清談議論

王濛深得辅政的宰相王导倚重,官至司徒左长史,擔任王导的手下,帮助王导处理处理日常事物。王导为政的宗旨是無為而治,所以他就纠集一批人清谈,清谈的主题是音乐本身有没有喜悦和悲伤、如何养生、语言能否表达本意等等,都是些哲学问题。每天都手持一把麈尾,和王导、殷浩等当紅的人清谈,喜欢品评人物,经常用三言两语评述一个人的特点。例如他评论殷浩说:“殷浩这个人不仅优点胜过别人,他对待自己优点的态度也胜过别人。”

王濛和名士刘惔是好朋友,常常一起出游,参加学术讨论,两个人还经常互相吹捧。有一次,王濛的儿子问他:“刘惔的学问和你比怎么样?”王濛回答:“言辞优雅他不如我,一语中的他比我强。”[5]

謝安年少時去拜訪王濛,兩人清談多時,略無疲色。王濛之子王修等謝安告辭出門,悄悄問父親:「剛才談話的客人是什麼來頭?」王濛說:「此客勤勉不倦,日後定將咄咄逼人。」[6]

美男子

王濛还是个美男子,许多名士都称许他的仪表。

幼時家窮,王濛的帽子破了,他就到集市上去买帽子。一个风韵少妇被他的美貌吸引,白送了他一顶帽子,死活也不收钱。她还告诉王濛,以后帽子坏了就来这里取,免费。王濛没有付钱,美滋滋地戴上帽子回家了。这件事传為美談。[5]

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叫王洽的人,刚进门,王洽就在屋里慨叹:“哎!这哪里是凡世中的人哪。”[7]王濛也对自己的美貌颇为欣赏,是個自戀狂,有照镜子的习惯,每次照镜子都自言自語语道:“王文开(王訥,王濛父親)怎么能生出这么个出色的儿子!”。[3]

王濛和刘惔都是简文帝司马昱跟前的红人,时常到宫里和司马昱聊天。有一年,王濛向司马昱提出,想去东阳做太守。不料司马昱没有答应,这可把王濛给气坏了,回家后就一病不起,病入膏肓的王濛,仍然常常抚弄手中的麈尾,叹息道:“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也!”,果不其然王濛三十九岁就死了。[5]


注釋

  1. 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濛》
  2. 2.0 2.1 喝茶成了灾难?论王濛的“茶痴”之路. 搜狐. 2018-10-26 [2019-08-07] (中文). 
  3. 3.0 3.1 扬子晚报 杨民仆. 清谈名士大多是“自恋狂” 王濛每次照镜时都要自夸. 鳳凰網江蘇. 2015-08-19 [2019-02-10] (中文). 
  4. 太平御览》引《世說新語》佚文:“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5. 5.0 5.1 5.2 顾影自怜的东晋名士. 新浪新聞. 2005-01-26 [2019-02-10] (中文). 
  6. 每天被自己帥醒的人還真有,他的一句評價,讓此大英雄少有令名. 每日頭條. 2017-05-07 [2019-02-10] (中文). 
  7. 世说新语·容止》“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