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灿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6: 行 16:
 
===自题号叫“小侠”===
 
===自题号叫“小侠”===
 
 自题号叫“小侠”
 
 自题号叫“小侠”
<p style="text-indent:2em;">1901年8月25日,秋瑾25岁时,与丈夫王廷钧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神冲老铺子生了个女儿,起名桂芬,字灿芝。1903年春末,秋瑾随夫王廷钧抵京,带着婆婆和大儿子王沅德同去,将女儿交给奶妈抚养。可是婆婆不习惯住在北京,要带孙子南归,秋瑾没办法,只得回来。奶妈即将王灿芝抱回王家。不久,秋瑾再次北上,把女儿也带着。次年秋瑾出国时,将王灿芝寄托于友人谢涤泉家,让女儿认谢的继室为养母。当秋瑾在1907年遇害后,由谢家一位邓姓女仆将王灿芝自京带回湖南湘潭。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记者采访王灿芝时,问道:“令堂就义的时候,黄太太年纪还很小吧?脑筋里还能有一点印象不?”“一点儿影子都没有。”(引自逸霄:《秋瑾女儿王灿芝女士访问记》,载1938年6月5日《上海妇女》1卷4期)
+
1901年8月25日,秋瑾25岁时,与丈夫王廷钧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神冲老铺子生了个女儿,起名桂芬,字灿芝。1903年春末,秋瑾随夫王廷钧抵京,带着婆婆和大儿子王沅德同去,将女儿交给奶妈抚养。可是婆婆不习惯住在北京,要带孙子南归,秋瑾没办法,只得回来。奶妈即将王灿芝抱回王家。不久,秋瑾再次北上,把女儿也带着。次年秋瑾出国时,将王灿芝寄托于友人谢涤泉家,让女儿认谢的继室为养母。当秋瑾在1907年遇害后,由谢家一位邓姓女仆将王灿芝自京带回湖南湘潭。
<p style="text-indent:2em;"> 虽然王灿芝对母亲没留下什么印象,可是任侠尚义,救人之急仍千金不吝,一如其母鉴湖女侠——秋瑾之风。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在京时,由于谢家有许多子女,没有什么功夫来照顾王灿芝。据王灿芝写的一篇《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载1938年6月5日《上海妇女》 1卷4期)里说:“我就衣裳褴褛,头发生虱,吃饭也有一顿无一顿的,以致饿得骨瘦神疲,满身疾病。她家中也就很讨厌我。”
+
1938年记者采访王灿芝时,问道:“令堂就义的时候,黄太太年纪还很小吧?脑筋里还能有一点印象不?”“一点儿影子都没有。”(引自逸霄:《秋瑾女儿王灿芝女士访问记》,载1938年6月5日《上海妇女》1卷4期)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的老家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神冲老铺子,离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仅三华里。祖父经营商业,父亲王廷钧,在满清任部郎。祖父是曾国藩的表兄弟,王灿芝是祖母抚养成人的。对孙子沅德、孙女灿芝十分宠爱,要求严格。王灿芝的童年是在没有母爱的苦难中度过的,这成就了她倔强的个性,并效其母,拜师学习武艺。每天上午要练两个小时。15岁背着祖母,拜“王大老倌”为师学习武艺,立志要找谋害母亲的刽子手报仇。这位“王大老倌”是家中的仆役,曾当过兵。后来王灿芝听说有一位姓曾的,精于武术,就托人捎口信,准备跟他学习。不料,学校得知后,说曾某是个淫棍,并将此事告诉王家,结果王灿芝没能学成。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曾对记者说:“我学拳,倒也并不是为身体。我从小就羡慕侠客那一流人物。我觉得学精了武艺,专为人间抱不平,把那般贪污横暴的人杀一个干净,这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因此,有一个时期,我曾自题一个号叫‘小侠’。”
+
虽然王灿芝对母亲没留下什么印象,可是任侠尚义,救人之急仍千金不吝,一如其母鉴湖女侠——秋瑾之风。
<p style="text-indent:2em;">1918年初,曾国藩的重孙女曾宝荪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在湖南办了一所艺芳女中学,那是为了纪念她的曾祖母,曾祖母号艺芳老人。因王灿芝父亲王廷钧与曾国藩家的亲戚关系,从小与曾家订有“娃娃亲”,所以她能到那所学校去读书。曾宝荪着重女子完全人格的培养,严格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生王灿芝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转眼到了王灿芝中学毕业那一年,她离开湘潭,辗转到了上海。
+
 
 +
王灿芝在京时,由于谢家有许多子女,没有什么功夫来照顾王灿芝。据王灿芝写的一篇《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载1938年6月5日《上海妇女》 1卷4期)里说:“我就衣裳褴褛,头发生虱,吃饭也有一顿无一顿的,以致饿得骨瘦神疲,满身疾病。她家中也就很讨厌我。”
 +
 
 +
王灿芝的老家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神冲老铺子,离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仅三华里。祖父经营商业,父亲王廷钧,在满清任部郎。祖父是曾国藩的表兄弟,王灿芝是祖母抚养成人的。对孙子沅德、孙女灿芝十分宠爱,要求严格。王灿芝的童年是在没有母爱的苦难中度过的,这成就了她倔强的个性,并效其母,拜师学习武艺。每天上午要练两个小时。15岁背着祖母,拜“王大老倌”为师学习武艺,立志要找谋害母亲的刽子手报仇。这位“王大老倌”是家中的仆役,曾当过兵。后来王灿芝听说有一位姓曾的,精于武术,就托人捎口信,准备跟他学习。不料,学校得知后,说曾某是个淫棍,并将此事告诉王家,结果王灿芝没能学成。
 +
 
 +
王灿芝曾对记者说:“我学拳,倒也并不是为身体。我从小就羡慕侠客那一流人物。我觉得学精了武艺,专为人间抱不平,把那般贪污横暴的人杀一个干净,这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因此,有一个时期,我曾自题一个号叫‘小侠’。”
 +
 
 +
1918年初,曾国藩的重孙女曾宝荪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在湖南办了一所艺芳女中学,那是为了纪念她的曾祖母,曾祖母号艺芳老人。因王灿芝父亲王廷钧与曾国藩家的亲戚关系,从小与曾家订有“娃娃亲”,所以她能到那所学校去读书。曾宝荪着重女子完全人格的培养,严格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生王灿芝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转眼到了王灿芝中学毕业那一年,她离开湘潭,辗转到了上海。
  
 
==人物轶事==
 
==人物轶事==
  
 
===求学大夏大学===
 
===求学大夏大学===
 +
档案馆发现鉴湖女侠秋瑾之女王灿芝的学籍档案在筹建我校校史馆的过程中,根据网络学院万明霞老师提供的线索,档案馆发现了鉴湖女侠秋瑾之女王灿芝在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就学时的学籍档案。
 +
 +
王灿芝,名桂芬,字灿芝,湖南省湘乡(今双峰县)人。1927年入大夏大学教育科行政系学习,1928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和航空学两年,以顽强的毅力,系统学习了飞机工程、航空教育、驾驶学、气象学、机械用品、无线电、学校组织等课程。1930年学成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被美国航空界誉为“东方女飞将”。
 +
===主持竞雄女中===
 +
王灿芝在上海持志大学(又一说法是上海大夏大学)肄业后,1927年得母亲挚友徐自华的荐引,接任上海竞雄女学校长。
 +
 +
“竞雄”是秋瑾的字,当年创办竞雄女学曾经得到孙中山的关怀。徐自华,字寄尘。生于1873年,1934年去世。她是1906年在湖州浔溪女校任教时和秋瑾相识,当时她任该校校长,秋瑾是教员,两人一见如故,惟恨相逢之晚。1907年秋瑾为国殉难,徐自华和吴芝瑛为实现秋瑾生前“埋骨西泠”的夙愿,将她的灵柩从绍兴秘密转移运到杭州,一路送往墓地,徐自华和廉泉参加了迁葬的全过程,而吴芝瑛因病无法前往。
 +
 +
当时孙中山曾在来杭时劝徐自华,不要作军阀的无谓牺牲品,希望她能去上海接办纪念秋瑾的竞雄女学。徐自华听从孙中山的劝告,便将表彰先烈、悼念亡友的心愿转向教育工作。在她十余年的惨淡经营下,竞雄女学由小学扩大到中学部、师范部。1927年夏,始交王灿芝主持校务而后卸任。
 +
 +
王灿芝接任时,学校经济非常困难,只得到处去募捐,欲请政府要人为发起人,可是苦于无人介绍,于是就去找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机要秘书邵元冲,是他为王灿芝写了数封介绍信,使她能顺利地解决经济问题。人们一定会觉得奇怪,王灿芝怎么会去找邵元冲的?原来邵的太太是张默君,1906年张默君加入同盟会,与何香凝、秋瑾、唐群英等人,成为早期同盟会女会员。秋瑾在上海制造炸弹时,张默君协助筹划经费。她担任过神州协济社社长、《神州女报》经理等。邵元冲一直追求张默君,追到<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当张默君41岁时,方才结了婚。邵元冲在西安事变时去世,而张默君于1965年在台湾病逝,享年81岁。
 +
 +
王灿芝在1937年3月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呈送先慈遗物翡翠双龙玉镯一双陈列革命党史料陈列馆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p style="text-indent:2em;">档案馆发现鉴湖女侠 秋瑾 之女王灿芝的学籍档案 筹建我校校史馆 过程中 根据网络学院万明霞老师提供的线索 档案馆发现了鉴湖女侠 秋瑾 之女王灿芝在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就学 的学籍档案。
+
1907年夏历五月十二日, 秋瑾在 绍兴组织光复会就绪,从杭州赴崇德,夜半叩徐自华 说光复军将准备起义 可是缺乏军饷怎么办呢?徐自华深知 秋瑾 为革命花尽了全部家产,此 已一贫如洗 困难甚多 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和妹妹的金银首饰通通拿出来 交给秋瑾。秋瑾异常感动 立即脱下戴 手上 翡翠玉镯 送给徐自华 赠给莫逆之交 纪念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 名桂芬 字灿芝 湖南省湘乡(今双峰县)人。1927年入大夏大学教育科行政系学习,1928年赴美留学 ,在 美国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和航空学两年,以顽强 毅力 系统学习了飞机工程、航空教育、驾驶学、气象学、机械用品、无线电、学校组织等课程。1930年学成回国 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被美国航空界誉 “东方女飞将”
 
  
===主持竞雄女 ===
+
徐自华将玉镯一直保存到1927年夏,交还给王灿芝,并写了篇《返钏记》,当时国内各报均有记载,并编入 小学语文课本。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在上海持志大学(又一说法是上海大夏大学)肄业后,1927年得母亲挚友徐自华的荐引,接任上海竞雄女学校长。
+
王灿芝在文章的最后说:“今闻革命党史料陈列馆,已告落成,正事搜集先烈遗物,陈列其间,以供后之来者,景仰而垂不朽于永久。此镯其可独付阙如?敢不呈送而光先志耶?惟见遗物以增悲,余不胜皋鱼之痛矣!”
<p style="text-indent:2em;">“竞雄”是秋瑾的字,当年创办竞雄女学曾经得到孙中山的关怀。徐自华,字寄尘。生于1873年,1934年去世。她是1906年在湖州浔溪女校任教时和秋瑾相识,当时她任该校校长,秋瑾是教员,两人一见如故,惟恨相逢之晚。1907年秋瑾为国殉难,徐自华和吴芝瑛为实现秋瑾生前“埋骨西泠”的夙愿,将她的灵柩从绍兴秘密转移运到杭州,一路送往墓地,徐自华和廉泉参加了迁葬的全过程,而吴芝瑛因病无法前往。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孙中山曾在来杭时劝徐自华,不要作军阀的无谓牺牲品,希望她能去上海接办纪念秋瑾的竞雄女学。徐自华听从孙中山的劝告,便将表彰先烈、悼念亡友的心愿转向教育工作。在她十余年的惨淡经营下,竞雄女学由小学扩大到中学部、师范部。1927年夏,始交王灿芝主持校务而后卸任。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接任时,学校经济非常困难,只得到处去募捐,欲请政府要人为发起人,可是苦于无人介绍,于是就去找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机要秘书邵元冲,是他为王灿芝写了数封介绍信,使她能顺利地解决经济问题。人们一定会觉得奇怪,王灿芝怎么会去找邵元冲的?原来邵的太太是张默君,1906年张默君加入同盟会,与何香凝、秋瑾、唐群英等人,成为早期同盟会女会员。秋瑾在上海制造炸弹时,张默君协助筹划经费。她担任过神州协济社社长、《神州女报》经理等。邵元冲一直追求张默君,追到<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当张默君41岁时,方才结了婚。邵元冲在西安事变时去世,而张默君于1965年在台湾病逝,享年81岁。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在1937年3月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呈送先慈遗物翡翠双龙玉镯一双陈列革命党史料陈列馆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p style="text-indent:2em;">1907年夏历五月十二日,秋瑾在绍兴组织光复会就绪,从杭州赴崇德,夜半叩徐自华的门,说光复军将准备起义,可是缺乏军饷怎么办呢?徐自华深知秋瑾为革命花尽了全部家产,此时已一贫如洗,困难甚多,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和妹妹的金银首饰通通拿出来,交给秋瑾。秋瑾异常感动,立即脱下戴在手上的翡翠玉镯,送给徐自华,赠给莫逆之交,留为纪念。
 
<p style="text-indent:2em;">徐自华将玉镯一直保存到1927年夏,交还给王灿芝,并写了篇《返钏记》,当时国内各报均有记载,并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在文章的最后说:“今闻革命党史料陈列馆,已告落成,正事搜集先烈遗物,陈列其间,以供后之来者,景仰而垂不朽于永久。此镯其可独付阙如?敢不呈送而光先志耶?惟见遗物以增悲,余不胜皋鱼之痛矣!”
 
  
 
===女界航空第一人===
 
===女界航空第一人===
 +
王灿芝在竞雄女学做了些时候,后回到湘潭,与哥哥彻底理论了一次,拿到几千元钱,于1928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王灿芝看到人们对航空事业之热爱几乎到疯狂的程度,政府大力提倡,军事和商业航空事业日益发展。王灿芝为了使外国人不再藐视中国人,决定学习航空专业。在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及航空学识两年,以顽强的毅力,系统地学习了飞机工程、航空教育、驾驶学、气象学、机械用品、无线电、学校组织等课程,并常常到寇狄斯带著名飞机公司参观学习。
 +
 +
关于王灿芝在美国的情况,她在《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里说:“当我在美国求学时,因经济困乏,想请求政府津贴一点学费,苦无人帮助。我就试寄了一封信寄给胡汉民先生。是时先生正任立法院长之职,不久即得回信,而且语多勉励,允为设法。他就向中央提议,补助我的学费,但是附议者少,不能通过,仅得国币数百元。”
 +
 +
胡汉民在1905年参加筹建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在竞雄女学做了些时候,后回到湘潭,与哥哥彻底理论了一次,拿到几千元钱,于1928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王灿芝看到人们对航空事业之热爱几乎到疯狂的程度,政府大力提倡,军事和商业航空事业日益发展。王灿芝为了使外国人不再藐视中国人,决定学习航空专业。在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及航空学识两年,以顽强的毅力,系统地学习了飞机工程、航空教育、驾驶学、气象学、机械用品、无线电、学校组织等课程,并常常到寇狄斯带著名飞机公司参观学习。
+
1930年5月王灿芝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先在国民党政府航空署教育科任职,不久调入军政部所属航空学校任教官,负责教授飞机作战技术。王灿芝在航空署工作时,由于工资不高,家用不够,后托人帮助,晋升一级。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王灿芝在美国的情况,她在《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里说:“当我在美国求学时,因经济困乏,想请求政府津贴一点学费,苦无人帮助。我就试寄了一封信寄给胡汉民先生。是时先生正任立法院长之职,不久即得回信,而且语多勉励,允为设法。他就向中央提议,补助我的学费,但是附议者少,不能通过,仅得国币数百元。”
+
 
<p style="text-indent:2em;">胡汉民在1905年参加筹建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
+
王灿芝在空军中知名度很高,但她常常感到志向未竟,才华不能全部报效国家,故向周围人大声疾呼:“慨内讧不息,外侮频侵,列强争霸于空中,恣威权于海外,惟望高热奋勇直追,当仁不让,雪神州之耻,而慰先总理暨先烈在天之灵,则幸甚矣!”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5月王灿芝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先在国民党政府航空署教育科任职,不久调入军政部所属航空学校任教官,负责教授飞机作战技术。王灿芝在航空署工作时,由于工资不高,家用不够,后托人帮助,晋升一级。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在空军中知名度很高,但她常常感到志向未竟,才华不能全部报效国家,故向周围人大声疾呼:“慨内讧不息,外侮频侵,列强争霸于空中,恣威权于海外,惟望高热奋勇直追,当仁不让,雪神州之耻,而慰先总理暨先烈在天之灵,则幸甚矣!”
+
王灿芝在中学未毕业时,逃婚后,一直是单身,1932年在人劝导下,终于同意与广东人黄公柱(也有人说是叫黄公石)结婚。黄公柱是位留法学生,曾任湖北汉阳兵工厂厂长,著有《欧美考察记》。我曾到上海图书馆去寻找此书,但没找到。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在中学未毕业时,逃婚后,一直是单身,1932年在人劝导下,终于同意与广东人黄公柱(也有人说是叫黄公石)结婚。黄公柱是位留法学生,曾任湖北汉阳兵工厂厂长,著有《欧美考察记》。我曾到上海图书馆去寻找此书,但没找到。
+
 
<p style="text-indent:2em;"> 黄公柱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去世。
+
黄公柱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去世。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在1935年生了个女儿,名王焱华。当王灿芝在1951年去香港,两年后去台湾时,王焱华正在读高二,每月能收到母亲从台湾寄来的生活费。高中毕业后,她向统战部申请当老师,后如愿以偿。王焱华的丈夫是位美术老师,他们生有两子一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王焱华成为上海民革成员,先后到绍兴和杭州,瞻仰了秋瑾的故居、卧龙山上的风雨亭和轩亭口的秋瑾烈士纪念馆、秋瑾墓等。1992年王焱华移居美国,2007年回国参加秋瑾牺牲百年的纪念会。
+
 
 +
王灿芝在1935年生了个女儿,名王焱华。当王灿芝在1951年去香港,两年后去台湾时,王焱华正在读高二,每月能收到母亲从台湾寄来的生活费。高中毕业后,她向统战部申请当老师,后如愿以偿。王焱华的丈夫是位美术老师,他们生有两子一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王焱华成为上海民革成员,先后到绍兴和杭州,瞻仰了秋瑾的故居、卧龙山上的风雨亭和轩亭口的秋瑾烈士纪念馆、秋瑾墓等。1992年王焱华移居美国,2007年回国参加秋瑾牺牲百年的纪念会。
  
 
===为母亲写书===
 
===为母亲写书===
 +
王灿芝对母亲秋瑾的感情非常深,年轻时一直要为母亲报仇,1931年她得知杀害母亲的刽子手为原绍兴知府贵福,躲在东北,正欲前往,不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等到抗日战争胜利,贵福已年老生病而死,她为未能手刃亲仇而不胜悲痛。2000年贵福的墓穴在香山滑雪场西北部被发现(见《杀害秋瑾刽子手墓穴在京发现》,载2000年6月8日《文汇报》8版)。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对母亲秋瑾的感情非常深,年轻时一直要为母亲报仇,1931年她得知杀害母亲的刽子手为原绍兴知府贵福,躲在东北,正欲前往,不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等到抗日战争胜利,贵福已年老生病而死,她为未能手刃亲仇而不胜悲痛。2000年贵福的墓穴在香山滑雪场西北部被发现(见《杀害秋瑾刽子手墓穴在京发现》,载2000年6月8日《文汇报》8版)。
+
1948年中国电影制片厂三厂拍摄《碧血千秋》,是部描写秋瑾的传记片,由梅阡编导,沈浩担任主角。王灿芝对这部影片的拍摄很关心,在开拍的初期,她要求先看剧本,拍完后,又要求暂缓上映,希望看过样片后再公映。在《碧血千秋》正式开拍之际,由梅阡编导的话剧《秋瑾》曾经上演过。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中国电影制片厂三厂拍摄《碧血千秋》,是部描写秋瑾的传记片,由梅阡编导,沈浩担任主角。王灿芝对这部影片的拍摄很关心,在开拍的初期,她要求先看剧本,拍完后,又要求暂缓上映,希望看过样片后再公映。在《碧血千秋》正式开拍之际,由梅阡编导的话剧《秋瑾》曾经上演过。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15岁时秀闺清咏已斐然成章,诗、词、骈、散文俱琅然可诵,尤好书法,笔势奔放毫无闺秀纤弱之气。她常以秋瑾诗句“为人须作人中雄” 自励,后更姓秋以继母志,还设想创办一所秋瑾学校。当年王灿芝没办成的事,后人办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绍兴福全镇秋瑾的故里建立了秋瑾小学和秋瑾中学。
+
王灿芝15岁时秀闺清咏已斐然成章,诗、词、骈、散文俱琅然可诵,尤好书法,笔势奔放毫无闺秀纤弱之气。她常以秋瑾诗句“为人须作人中雄” 自励,后更姓秋以继母志,还设想创办一所秋瑾学校。当年王灿芝没办成的事,后人办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绍兴福全镇秋瑾的故里建立了秋瑾小学和秋瑾中学。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灿芝曾写过几篇长文,如《我的家庭生活史略》、《留美学习航空之回忆》等,1933年住在上海红薇村(今香山路18弄)3号时,编辑《秋瑾女侠遗集》,前面有邵元冲、吴芝瑛、许啸天、叶颂清及王灿芝的序,后面有她哥哥王沅德的跋。关于此书的出版时间,我有点搞不清。在上海图书馆看到两本,一本是1929年10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另一本再版于1934年3月,王灿芝的序写作时间是1933年6月16日,1929年10月怎么可能出版有王序的书呢?待考。
+
 
<p style="text-indent:2em;">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灿芝着手写秋瑾传,并在杭州找到了当年绍兴府审理秋瑾的三百余件档案,但后因生计所迫,终日劳碌而未果。
+
王灿芝曾写过几篇长文,如《我的家庭生活史略》、《留美学习航空之回忆》等,1933年住在上海红薇村(今香山路18弄)3号时,编辑《秋瑾女侠遗集》,前面有邵元冲、吴芝瑛、许啸天、叶颂清及王灿芝的序,后面有她哥哥王沅德的跋。关于此书的出版时间,我有点搞不清。在上海图书馆看到两本,一本是1929年10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另一本再版于1934年3月,王灿芝的序写作时间是1933年6月16日,1929年10月怎么可能出版有王序的书呢?待考。
<p style="text-indent:2em;">1951年王灿芝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允许,移居香港,在走之前,将收集到的秋瑾材料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她后又到台湾,进行历史小说《秋瑾革命传》的创作,英文名字为《伟大的牺牲》,先后由台湾的兴台书局和三民书局出版。三民书局出至四版,署名秋灿芝。该书共17回约12.4万字,书末还收了她写的10首诗,抒发了女儿对母亲的深深思恋和敬佩之情。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7年的一天,当王灿芝吃完午饭,在家中洗澡时,突发脑溢血,保姆立即送她到医院,因救治无效而于当晚去世。王焱华目前还保存着当年的台湾报纸。
+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灿芝着手写秋瑾传,并在杭州找到了当年绍兴府审理秋瑾的三百余件档案,但后因生计所迫,终日劳碌而未果。
 +
 
 +
1951年王灿芝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允许,移居香港,在走之前,将收集到的秋瑾材料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她后又到台湾,进行历史小说《秋瑾革命传》的创作,英文名字为《伟大的牺牲》,先后由台湾的兴台书局和三民书局出版。三民书局出至四版,署名秋灿芝。该书共17回约12.4万字,书末还收了她写的10首诗,抒发了女儿对母亲的深深思恋和敬佩之情。
 +
 
 +
1967年的一天,当王灿芝吃完午饭,在家中洗澡时,突发脑溢血,保姆立即送她到医院,因救治无效而于当晚去世。王焱华目前还保存着当年的台湾报纸。
  
 
==人物纪念==
 
==人物纪念==
 +
王灿芝诞生地——双峰秋瑾故居为清代建筑,青砖白墙乌瓦,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神冲街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何香凝先生题写的“秋瑾故居"匾额悬挂于此。秋瑾故居遗址已被双峰县政府于2003年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特色古居、青石斜阳、亭台翘檐、青瓦驳墙。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王廷钧与秋瑾夫妻的印迹。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这座故居却陪伴了她整整七年,生育了一男一女。
 +
 +
2007年10月,秋瑾生活过的双峰县被全国妇联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 双峰是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尤其是在中国的妇女运动史和解放史上,以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为代表的双峰妇女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灿芝诞生地——双峰秋瑾故居为清代建筑,青砖白墙乌瓦,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神冲街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何香凝先生题写的“秋瑾故居"匾额悬挂于此。秋瑾故居遗址已被双峰县政府于2003年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特色古居、青石斜阳、亭台翘檐、青瓦驳墙。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王廷钧与秋瑾夫妻的印迹。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这座故居却陪伴了她整整七年,生育了一男一女。
+
2008年4月,双峰县八女杰雕塑揭幕仪式在县城女杰广场举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曾宪植、曾宝荪八女杰雕像。
<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10月,秋瑾生活过的双峰县被全国妇联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 双峰是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尤其是在中国的妇女运动史和解放史上,以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为代表的双峰妇女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p style="text-indent:2em;">2008年4月,双峰县八女杰雕塑揭幕仪式在县城女杰广场举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曾宪植、曾宝荪八女杰雕像。
 

於 2019年5月23日 (四) 16:49 的修訂

王燦芝
王燦芝
出生 湘潭
國籍 中國
別名 小俠
職業 飛行員

王燦芝(1901年—1967年) ,是革命家秋瑾之女。6歲時,母親秋瑾在紹興就義,8歲時,又失去了父親王廷鈞。王燦芝到15歲時,即學文有成,文章寫得很漂亮;又極愛書法,筆法奔放。對於武術也特別有研究。曾拜名師學習太極、八卦諸拳,以及青萍劍,功力很深。她繼承了母親任俠尚義的性格,豪爽慷慨,別號「小俠」。

人物經歷

自題號叫「小俠」

自題號叫「小俠」

1901年8月25日,秋瑾25歲時,與丈夫王廷鈞在湖南省雙峰縣荷葉神沖老鋪子生了個女兒,起名桂芬,字燦芝。1903年春末,秋瑾隨夫王廷鈞抵京,帶着婆婆和大兒子王沅德同去,將女兒交給奶媽撫養。可是婆婆不習慣住在北京,要帶孫子南歸,秋瑾沒辦法,只得回來。奶媽即將王燦芝抱回王家。不久,秋瑾再次北上,把女兒也帶着。次年秋瑾出國時,將王燦芝寄託於友人謝滌泉家,讓女兒認謝的繼室為養母。當秋瑾在1907年遇害後,由謝家一位鄧姓女僕將王燦芝自京帶回湖南湘潭。

1938年記者採訪王燦芝時,問道:「令堂就義的時候,黃太太年紀還很小吧?腦筋里還能有一點印象不?」「一點兒影子都沒有。」(引自逸霄:《秋瑾女兒王燦芝女士訪問記》,載1938年6月5日《上海婦女》1卷4期)

雖然王燦芝對母親沒留下什麼印象,可是任俠尚義,救人之急仍千金不吝,一如其母鑑湖女俠——秋瑾之風。

王燦芝在京時,由於謝家有許多子女,沒有什麼功夫來照顧王燦芝。據王燦芝寫的一篇《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載1938年6月5日《上海婦女》 1卷4期)里說:「我就衣裳襤褸,頭髮生虱,吃飯也有一頓無一頓的,以致餓得骨瘦神疲,滿身疾病。她家中也就很討厭我。」

王燦芝的老家在湖南省雙峰縣荷葉神沖老鋪子,離曾國藩的出生地白玉堂僅三華里。祖父經營商業,父親王廷鈞,在滿清任部郎。祖父是曾國藩的表兄弟,王燦芝是祖母撫養成人的。對孫子沅德、孫女燦芝十分寵愛,要求嚴格。王燦芝的童年是在沒有母愛的苦難中度過的,這成就了她倔強的個性,並效其母,拜師學習武藝。每天上午要練兩個小時。15歲背着祖母,拜「王大老倌」為師學習武藝,立志要找謀害母親的劊子手報仇。這位「王大老倌」是家中的僕役,曾當過兵。後來王燦芝聽說有一位姓曾的,精於武術,就托人捎口信,準備跟他學習。不料,學校得知後,說曾某是個淫棍,並將此事告訴王家,結果王燦芝沒能學成。

王燦芝曾對記者說:「我學拳,倒也並不是為身體。我從小就羨慕俠客那一流人物。我覺得學精了武藝,專為人間抱不平,把那般貪污橫暴的人殺一個乾淨,這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因此,有一個時期,我曾自題一個號叫『小俠』。」

1918年初,曾國藩的重孫女曾寶蓀從英國留學回國後,在湖南辦了一所藝芳女中學,那是為了紀念她的曾祖母,曾祖母號藝芳老人。因王燦芝父親王廷鈞與曾國藩家的親戚關係,從小與曾家訂有「娃娃親」,所以她能到那所學校去讀書。曾寶蓀着重女子完全人格的培養,嚴格管理。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學生王燦芝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轉眼到了王燦芝中學畢業那一年,她離開湘潭,輾轉到了上海。

人物軼事

求學大夏大學

檔案館發現鑑湖女俠秋瑾之女王燦芝的學籍檔案在籌建我校校史館的過程中,根據網絡學院萬明霞老師提供的線索,檔案館發現了鑑湖女俠秋瑾之女王燦芝在大夏大學(現華東師範大學)就學時的學籍檔案。

王燦芝,名桂芬,字燦芝,湖南省湘鄉(今雙峰縣)人。1927年入大夏大學教育科行政系學習,1928年赴美留學,在美國紐約大學航空專科學習飛機製造和航空學兩年,以頑強的毅力,系統學習了飛機工程、航空教育、駕駛學、氣象學、機械用品、無線電、學校組織等課程。1930年學成回國,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被美國航空界譽為「東方女飛將」。

主持競雄女中

王燦芝在上海持志大學(又一說法是上海大夏大學)肄業後,1927年得母親摯友徐自華的薦引,接任上海競雄女學校長。

「競雄」是秋瑾的字,當年創辦競雄女學曾經得到孫中山的關懷。徐自華,字寄塵。生於1873年,1934年去世。她是1906年在湖州潯溪女校任教時和秋瑾相識,當時她任該校校長,秋瑾是教員,兩人一見如故,惟恨相逢之晚。1907年秋瑾為國殉難,徐自華和吳芝瑛為實現秋瑾生前「埋骨西泠」的夙願,將她的靈柩從紹興秘密轉移運到杭州,一路送往墓地,徐自華和廉泉參加了遷葬的全過程,而吳芝瑛因病無法前往。

當時孫中山曾在來杭時勸徐自華,不要作軍閥的無謂犧牲品,希望她能去上海接辦紀念秋瑾的競雄女學。徐自華聽從孫中山的勸告,便將表彰先烈、悼念亡友的心愿轉向教育工作。在她十餘年的慘澹經營下,競雄女學由小學擴大到中學部、師範部。1927年夏,始交王燦芝主持校務而後卸任。

王燦芝接任時,學校經濟非常困難,只得到處去募捐,欲請政府要人為發起人,可是苦於無人介紹,於是就去找國民黨元老、孫中山的機要秘書邵元沖,是他為王燦芝寫了數封介紹信,使她能順利地解決經濟問題。人們一定會覺得奇怪,王燦芝怎麼會去找邵元沖的?原來邵的太太是張默君,1906年張默君加入同盟會,與何香凝、秋瑾、唐群英等人,成為早期同盟會女會員。秋瑾在上海製造炸彈時,張默君協助籌劃經費。她擔任過神州協濟社社長、《神州女報》經理等。邵元沖一直追求張默君,追到

1925年,當張默君41歲時,方才結了婚。邵元沖在西安事變時去世,而張默君於1965年在台灣病逝,享年81歲。 王燦芝在1937年3月寫過一篇文章,題為《呈送先慈遺物翡翠雙龍玉鐲一雙陳列革命黨史料陳列館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1907年夏曆五月十二日,秋瑾在紹興組織光復會就緒,從杭州赴崇德,夜半叩徐自華的門,說光復軍將準備起義,可是缺乏軍餉怎麼辦呢?徐自華深知秋瑾為革命花盡了全部家產,此時已一貧如洗,困難甚多,於是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和妹妹的金銀首飾通通拿出來,交給秋瑾。秋瑾異常感動,立即脫下戴在手上的翡翠玉鐲,送給徐自華,贈給莫逆之交,留為紀念。 徐自華將玉鐲一直保存到1927年夏,交還給王燦芝,並寫了篇《返釧記》,當時國內各報均有記載,並編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王燦芝在文章的最後說:「今聞革命黨史料陳列館,已告落成,正事搜集先烈遺物,陳列其間,以供後之來者,景仰而垂不朽於永久。此鐲其可獨付闕如?敢不呈送而光先志耶?惟見遺物以增悲,余不勝皋魚之痛矣!」

女界航空第一人

王燦芝在競雄女學做了些時候,後回到湘潭,與哥哥徹底理論了一次,拿到幾千元錢,於1928年赴美國留學。在美國王燦芝看到人們對航空事業之熱愛幾乎到瘋狂的程度,政府大力提倡,軍事和商業航空事業日益發展。王燦芝為了使外國人不再藐視中國人,決定學習航空專業。在紐約大學航空專科,學習飛機製造及航空學識兩年,以頑強的毅力,系統地學習了飛機工程、航空教育、駕駛學、氣象學、機械用品、無線電、學校組織等課程,並常常到寇狄斯帶著名飛機公司參觀學習。

關於王燦芝在美國的情況,她在《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里說:「當我在美國求學時,因經濟睏乏,想請求政府津貼一點學費,苦無人幫助。我就試寄了一封信寄給胡漢民先生。是時先生正任立法院長之職,不久即得回信,而且語多勉勵,允為設法。他就向中央提議,補助我的學費,但是附議者少,不能通過,僅得國幣數百元。」

胡漢民在1905年參加籌建中國同盟會,1912年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秘書長。

1930年5月王燦芝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國,先在國民黨政府航空署教育科任職,不久調入軍政部所屬航空學校任教官,負責教授飛機作戰技術。王燦芝在航空署工作時,由於工資不高,家用不夠,後托人幫助,晉升一級。

王燦芝在空軍中知名度很高,但她常常感到志向未竟,才華不能全部報效國家,故向周圍人大聲疾呼:「慨內訌不息,外侮頻侵,列強爭霸於空中,恣威權于海外,惟望高熱奮勇直追,當仁不讓,雪神州之恥,而慰先總理暨先烈在天之靈,則幸甚矣!」

王燦芝在中學未畢業時,逃婚後,一直是單身,1932年在人勸導下,終於同意與廣東人黃公柱(也有人說是叫黃公石)結婚。黃公柱是位留法學生,曾任湖北漢陽兵工廠廠長,著有《歐美考察記》。我曾到上海圖書館去尋找此書,但沒找到。

黃公柱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去世。

王燦芝在1935年生了個女兒,名王焱華。當王燦芝在1951年去香港,兩年後去台灣時,王焱華正在讀高二,每月能收到母親從台灣寄來的生活費。高中畢業後,她向統戰部申請當老師,後如願以償。王焱華的丈夫是位美術老師,他們生有兩子一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王焱華成為上海民革成員,先後到紹興和杭州,瞻仰了秋瑾的故居、臥龍山上的風雨亭和軒亭口的秋瑾烈士紀念館、秋瑾墓等。1992年王焱華移居美國,2007年回國參加秋瑾犧牲百年的紀念會。

為母親寫書

王燦芝對母親秋瑾的感情非常深,年輕時一直要為母親報仇,1931年她得知殺害母親的劊子手為原紹興知府貴福,躲在東北,正欲前往,不料「 九·一八」事變爆發,等到抗日戰爭勝利,貴福已年老生病而死,她為未能手刃親仇而不勝悲痛。2000年貴福的墓穴在香山滑雪場西北部被發現(見《殺害秋瑾劊子手墓穴在京發現》,載2000年6月8日《文匯報》8版)。

1948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三廠拍攝《碧血千秋》,是部描寫秋瑾的傳記片,由梅阡編導,沈浩擔任主角。王燦芝對這部影片的拍攝很關心,在開拍的初期,她要求先看劇本,拍完後,又要求暫緩上映,希望看過樣片後再公映。在《碧血千秋》正式開拍之際,由梅阡編導的話劇《秋瑾》曾經上演過。

王燦芝15歲時秀閨清詠已斐然成章,詩、詞、駢、散文俱琅然可誦,尤好書法,筆勢奔放毫無閨秀纖弱之氣。她常以秋瑾詩句「為人須作人中雄」 自勵,後更姓秋以繼母志,還設想創辦一所秋瑾學校。當年王燦芝沒辦成的事,後人辦成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紹興福全鎮秋瑾的故里建立了秋瑾小學和秋瑾中學。

王燦芝曾寫過幾篇長文,如《我的家庭生活史略》、《留美學習航空之回憶》等,1933年住在上海紅薇村(今香山路18弄)3號時,編輯《秋瑾女俠遺集》,前面有邵元沖、吳芝瑛、許嘯天、葉頌清及王燦芝的序,後面有她哥哥王沅德的跋。關於此書的出版時間,我有點搞不清。在上海圖書館看到兩本,一本是1929年10月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另一本再版於1934年3月,王燦芝的序寫作時間是1933年6月16日,1929年10月怎麼可能出版有王序的書呢?待考。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燦芝着手寫秋瑾傳,並在杭州找到了當年紹興府審理秋瑾的三百餘件檔案,但後因生計所迫,終日勞碌而未果。

1951年王燦芝得到周恩來總理的允許,移居香港,在走之前,將收集到的秋瑾材料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她後又到台灣,進行歷史小說《秋瑾革命傳》的創作,英文名字為《偉大的犧牲》,先後由台灣的興台書局和三民書局出版。三民書局出至四版,署名秋燦芝。該書共17回約12.4萬字,書末還收了她寫的10首詩,抒發了女兒對母親的深深思戀和敬佩之情。

1967年的一天,當王燦芝吃完午飯,在家中洗澡時,突發腦溢血,保姆立即送她到醫院,因救治無效而於當晚去世。王焱華目前還保存着當年的台灣報紙。

人物紀念

王燦芝誕生地——雙峰秋瑾故居為清代建築,青磚白牆烏瓦,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神沖街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何香凝先生題寫的「秋瑾故居"匾額懸掛於此。秋瑾故居遺址已被雙峰縣政府於2003年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特色古居、青石斜陽、亭台翹檐、青瓦駁牆。故居陳列物品中有許多是原物,臥室中的床、書桌和衣櫃,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廚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櫃,農具室中的石磨、水車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過王廷鈞與秋瑾夫妻的印跡。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這座故居卻陪伴了她整整七年,生育了一男一女。

2007年10月,秋瑾生活過的雙峰縣被全國婦聯正式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華女傑之鄉」。 雙峰是名人故里、湘軍搖籃,尤其是在中國的婦女運動史和解放史上,以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王燦芝為代表的雙峰婦女寫下了濃墨重彩、光輝燦爛的一頁。

2008年4月,雙峰縣八女傑雕塑揭幕儀式在縣城女傑廣場舉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王燦芝、曾憲植、曾寶蓀八女傑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