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杨恒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羲之的兰亭》是中国当代作家杨恒坡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王羲之的兰亭
梅兰竹菊,中国人的最爱。亭子的周围满是兰花,的确够浪漫的;而兰亭,真的是中国人心中的浪漫之地,还是书法爱好者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
曲水邀欢处
兰亭在绍兴市的西南方向,离市区不近,约十几公里的样子。骑共享单车去兰亭,一路上,山阴道的风光尽入眼帘。怀着兴奋的心情进入景区,一看,果然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还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溪不紧不慢地流着,溪水清清。游客不少,暑期嘛,以研学游居多。五岁那年,王羲之随家人从山东临沂一路狂奔,一路上餐风露宿,一路上风声鹤唳,一路上九死一生,辗转数地、漂泊数年后,最终把家安在绍兴。五十一岁那年的春天,三月三,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齐聚兰亭,曲水流觞。那天的酒喝得很快意,也很别致,要童仆把在自己面前打漩儿或者停住的酒杯用专用工具捞起来递在手上,然后这位“幸运者”再赋诗一首,一饮而尽;赋不上来的,罚酒三觥。那天有十六个人被罚。其实我想,写出来的这几十首诗,也未见得是多好的诗,为文造情罢了。事后,有人提议把这次聚会所得之诗辑为一集,名为《兰亭集》,并嘱托东道主王羲之作序,是为《兰亭集序》。果然,《兰亭集》里的首诗几乎没有一首是朗朗上口的,而《兰亭集序》却获得了不朽。
这是一群雅士的集会。谢安是东晋政权的要人,孙绰当时也在朝为臣,还是声名赫赫的文字高手,其余众人,想来也是各有千秋、不同流俗的吧?其时,王羲之的政治生涯亦在顶峰,做着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一群达官显贵的诗酒唱和,本非什么稀罕事儿,但《兰亭集序》却横空出世。除了众所周知的“天下第一行书”外,它还是一篇不朽的哲理散文。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这直击心灵的“柏拉图三问”,千百年来谁找到了答案?比柏拉图晚七八百年的王羲之,用了一种更感性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我相信,在落笔的一刹那,王羲之是兴奋的,情绪激昂的;但在“信可乐也”之后,书圣的情绪就低落下来了。没办法不低落。任是贩夫走卒、王公贵族,任是高尚的、卑劣的、庙堂的、在野的、成功的、失败的、忠诚的、背叛的……条条道路通坟墓。这不是让人痛惜的一件事情吗?岁月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一秒钟,哪怕他功高盖世,哪怕他皇亲国戚!“死生亦大矣”——世间大事惟生死,而生与死,权力掌握在谁手里?人是渺小的,脆弱的,生死面前,人只有听命而已!接下来,王羲之的心境应该更加悲凉了吧——“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春夏秋冬依然四季轮回,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却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眼里的“古人”,不也曾经鲜活地存在过?我们生动地行走在天地之间,最终,不一样成了后人眼中的“古人”?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谁能逃得过生死轮回?即如越王勾践,在越国故都绍兴卧薪尝胆,建功立业,最终不还是一抔黄土?世上有许多种幸福,也有许多种痛苦;幸福似乎都是相似的,而痛苦却各各不同。有的痛苦可以开解,比如失恋了,比如丢了一万块钱;有的痛苦却是无法解脱的,比如面对死亡。这是千古之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借着酒意,王羲之把它挥洒得淋漓尽致。书法的《兰亭集序》让人激情飞扬,散文的《兰亭集序》,却让人一阵阵心痛……
研学的孩子们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是呀,我们能做的,唯有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罢了。仅此而已。《兰亭集序》是对生命的哀伤,却也有着对生命的庄严思考,欢喜中有眼泪,痛苦里有热爱,短暂里有永恒。当我们痴迷于《兰亭集序》里书法艺术的洒脱、飘逸时,别忘了书圣的人生哲思。当这被遮蔽部分逐渐显露,我想,九泉之下的王羲之先生,会更加的欣慰吧![1]
作者简介
杨恒坡,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在(山东)省内外报纸、杂志及文学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