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耀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
 
SYM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王耀武
 +
| 圖像    = [[File:王耀武2018.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 圖像說明 = 王耀武
 +
| 出生日期 =  1904年
 +
| 國籍    = 中國
 +
| 别名    = 王哲让,王佐民,王佐公
 +
| 職業    =  国民党中执委,省主席,司令长官
 +
| 知名原因 =  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金质)获得者 ,抗战胜利勋章获得者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
 +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
 +
== 人物生平 ==
 +
 弃工从军
 +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
 +
 +
父亲与长兄早逝,在母亲培养之下成人。9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拜张宝亭先生为师,读的是"四书"、"五经"。19岁时,家境败落,不得不辍学谋生,投亲到天津,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烟草公司充当干杂活的工人。后南下上海,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当了店员。
 +
 +
1924年冬,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便前往广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赢得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对他的青睐。[4]
 +
 +
折叠展露头角
 +
1925年9月,军阀陈炯明占领潮州、汕头,计划进犯广州。国民革命军于10月1日开始第二次东征。这次东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学生军的教导团为主力,并动用了黄埔三期的学生。王耀武还未毕业就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作战勇敢,表现突出。
 +
 +
1926年1月,王耀武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由于他作战勇敢、带兵得法,不久就被晋升为上尉连长。
 +
 +
王耀武在参加第二次东征取胜之后,部队驻在潮州、汕头一带休整,后来又进驻福州。王耀武任宪兵营第一连连长。在福州期间,得到福州地方法院郑推事的欣赏,王耀武便娶了郑宜芝(别名郑宜兰)为妻。
 +
 +
1928年春,王耀武奉命参加第二次北伐,作战对象是张宗昌、孙传芳的军阀部队。日本庇护张宗昌,出兵干预,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蒋介石怕引发中日战争,下令绕道北进。当北伐军奉命撤离济南时,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团死守济南。[2]
 +
 +
中原大战,王耀武在此战中屡建战功,于是,1930年9月升至团长[1] 。
 +
 +
==  围剿红军 ==
 +
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参加第四次围剿,被红军围在宜黄。时任旅长柏天民准备撤退,王耀武力劝坚守。王耀武所部坚守宜黄,苦苦独撑24天而城池不破[1] 。战后被任命为补充一旅旅长,少将军衔。
 +
 +
1934年,他率补充第一旅,打败了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9] 。1934年11月,王耀武率补充一旅和红十军团、红七军团在皖南谭家桥遭遇。在谭家桥战斗中,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被俘,战斗最后以红军主动撤退而结束。战后,王耀武升任五十一师师长。[4]
 +
 +
== 抗战时期 ==
 +
淞沪抗战
 +
 +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师从汉中前往上海,参加淞沪抗战。战后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以俞济时为军长。之后七十四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王耀武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员主将。[2]
 +
 +
南京保卫战
 +
 +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此役从12月7日开始到13日结束,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6天,终因武器悬殊而撤退。[4]
 +
 +
兰封会战
 +
 +
1938年5月,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兰封会战,与日军土肥原之第二师团激战于河南三义寨附近,重创日军。
 +
 +
万家岭战役
 +
 +
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参加万家岭战役。五十一师协同国军其它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日军4000余人,取得万家岭战役的胜利。战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仍兼五十一师师长。[2]
 +
 +
== 第一次长沙会战 ==
 +
 +
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军长。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奉命拦截向长沙进犯的两个师团的日军,激战于赣北重镇高安。王耀武运用反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激战,收复高安城。
 +
 +
== 上高会战  ==                                                                                                         
 +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3月15日,日军合击上高县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两师进入第一线。在争夺鸡公岭战斗中,击毙日军1000余人。24日,在白茅山战斗中,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7次冲锋,毙敌2000余人。25日,七十四军全线出击,锦河南岸日军被肃清。26日,中国军队形成包围圈,将日军包围在直径不满5公里的包围圈内。27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围,七十四军猛追不放。日军投掷毒气弹,使七十四军第一线官兵中毒很多,但七十四军官兵仍然猛追不放。28日,五十八师进至长岭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至中午,五十一师赶到,袭击日军右侧。五十七师形成对官桥镇的包围,日军被迫退守官桥镇内,五十八师乘胜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激战至下午,官桥镇收复,歼敌600余人,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被打死。31日,中国军队克复陷入日军半月之久的高安镇。[2]
 +
 +
== 浙赣会战 ==
 +
 +
1942年4月,王耀武率部参加浙赣会战,在衢州、江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延缓了日军西犯的企图。
 +
 +
== 鄂西战役 ==
 +
 +
1943年4月,王耀武率部参加鄂西战役,七十四军经石门对湘北松滋县日军侧背攻击,并截断日军交通线。此次战役结束后,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七十四军军长。[3]
 +
 +
== 常德会战 ==
 +
 +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常德会战。王耀武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日军激战,让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率部坚守常德城。余程万师弹尽粮绝时,退出县城。后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其它部队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收复常德城。1944年2月,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军。[3]
 +
== 雪峰山战役 ==
 +
1945年4月,国民党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亲自指挥湘西雪峰山战役。日军以坂西一良中将为指挥,纠集6个师团的兵力,约10余万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进犯。王耀武率十八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OO军及湖南省吴奇伟所率保安部队共约30万兵力迎击日军。战役历时近两个月,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来中国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日军溃不成军。战役结束后,计伤毙敌28174人,俘敌军官17人,士兵230人,战马347匹,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他战利品20余吨。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当时他年仅40岁。[4]
 +
 +
==  参加内战 ==
 +
入主山东
 +
 +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主鲁,着手制定并实施了《山东省政府施政纲领》。1946年初冬,王耀武携全副美式装备,打通了胶济、津浦两线。国民党在山东省的军事力量一时大增。
 +
 +
== 莱芜战役 ==
 +
 +
1947年2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了莱芜战役。粟裕放弃临沂,诱使李仙洲冒进。王耀武发觉李仙洲军团有危险,马上下令军队开始撤退。但陈诚直接命令李仙洲堵住胶济路一线,致使李仙洲军团全军覆没。
 +
 +
== 孟良崮战役 ==
 +
 +
1947年5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沂蒙山区发动了孟良崮战役。在决战阶段,王耀武泣不成声,眼看着张灵甫身死孟良崮。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也是王耀武的爱将。王耀武亲自主持召开了"山东省戡乱殉国党政军民追悼大会",并亲自主持编制了《追悼大会纪念册》,而且亲为纪念册撰写了题为"纪念戡敌殉国的革命先烈"的"代序",还写了"祭文"。战役后,王耀武飞到南京,请求蒋介石放弃济南,退守二线防御,但是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
 +
== 济南战役 ==
 +
 +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济南战役,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攻占下济南。在济南坚守的关键时刻,吴化文临阵起义,断送了王耀武最后的一点希望。王耀武化妆后突围出城,行至寿光境内被俘,自此开始了战俘生涯。[4]
 +
 +
==  晚年生活 ==
 +
'''王耀武'''在北京功德林监狱改造时,开始思想有顾虑。毛泽东让罗瑞卿转告王耀武说:"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1959年2月,王耀武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
 +
 +
特赦后,王耀武被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4年冬,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
 +
 +
1966年冬,王耀武在周恩来关心示意下,经人介绍与北京82中教师吴伯伦结婚。
 +
 +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王耀武因"反动"经历被时常批斗。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于北京人民医院,享年64岁。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为他与溥仪、廖耀湘3人补开了追悼会,置骨灰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4]
 +
 +
 家庭情况
 +
 +
父亲:王进增 母亲:姓名不可考
 +
 +
兄弟:王哲坚(兄)、王哲恩(字哲民,弟)、王淑珍(妹)
 +
 +
第一任妻子:郑宜兰,育有7个子女(一说是5个子女)
 +
 +
子女:王鲁云(女儿,移居香港),其他子女姓名不可考,多移居国外
 +
 +
第二任妻子:吴伯伦
 +
 +
(以上内容,根据济南日报"为国家尽绵薄之力或可了却父亲所愿-香港专访王耀武女儿及外孙女们"一文整理)
 +
 +
== 人物成就 ==
 +
 +
'''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都很擅长。王耀武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难的任务,是国民党军在8年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12]
 +
 +
在淞沪抗战期间,王耀武所率领的五十一师作战任务是,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战,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日军发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势,向罗店发动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师官兵击退。王耀武还巧妙地运用夜战,派出部队强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队长莫森,受到总部通报表扬。[6]
 +
 +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王耀武运用反包围的战术,首先切断敌之退路,以五十一师为主攻部队,经过3天激战,于1939年9月22日收复高安城。[5]
 +
 +
在上高会战中,日军企图发动所谓鄱阳扫荡战,攻克上高、高安等镇,摧毁赣江、抚河两条流域间的中国军队。驻在赣北的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军为正面决战部队。当日军合击上高县城时,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两师进入第一线,开始利用夜间主动出击日军,连战三日,双方伤亡惨重。同时,命令五十一师利用鸡公岭有利地形与日军战斗,迫使日军败退。当日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反复轰炸七十四军主要阵地白茅山,导致人员伤亡惨重时,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7次冲锋,与日军进行七次肉搏,为实施友军对日军的包围争取了时间。在中国军队对日军形成了包围圈,日军投掷毒气弹,使国军第一线官兵中毒很多,但王耀武率领的七十四军全体官兵仍然前仆后继,奋勇猛追。直至五十七师在官桥镇对日军形成了包围,五十八师乘胜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上高会战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歼灭战,七十四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6]
 +
 +
==  外界评价 ==
 +
 +
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7] (搜狐网)
 +
 +
'''王耀武'''治军,赏罚分明,恩威并用,平时以负责任守纪律勉励下属,以身作则,对犯纪律的部下不予姑息。[8] (凤凰网财经)
 +
 +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王耀武以勤勉好学而著称[9] 。(人民网)
 +
 +
'''王耀武'''很会做人,对上司、同僚乃至下级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欢喜。他时常找下属军官个别谈话,因而对手下的个人情况十分清楚,部下有请求的时候,他都会尽力帮忙写介绍信、送津贴。在国民党官场上,王耀武的公关手段更是出类拔萃,对上打点周到自不待言,连对一些高官身边的亲信甚至门房喽啰都不怠慢,这些人不但会为他适时美言,一个更为实际的好处是保证了他有直达上听的顺畅渠道。[10] (凤凰网历史)
 +
 +
在国民党军界,王耀武会做生意是出了名的,他早年的店员经历,培养了他敏锐的商人意识[11] 。
 +
 +
'''王耀武'''平时为人谦逊随和,在生活作风上也很有军人本色,与发妻相敬如宾,忠贞不渝。[12] (青岛新闻网)
 +
 +
军界长期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山东人)。 [13]

於 2018年12月1日 (六) 12:45 的修訂

{{Infobox person | 姓名 =王耀武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王耀武 | 出生日期 = 1904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王哲讓,王佐民,王佐公 | 職業 = 國民黨中執委,省主席,司令長官 | 知名原因 = 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 , 美國總統自由勳章(金質)獲得者 ,抗戰勝利勳章獲得者 | 知名作品 =



。 }}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將,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中正劍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黃埔軍校;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率部創建第七十四軍,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師長、副軍長;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軍軍長;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官;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3月兼任國民黨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併兼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等職。

人物生平

弃工从军

王耀武,1904年出生於山東省泰安縣上王莊(今岱嶽區夏張鎮上王莊)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

父親與長兄早逝,在母親培養之下成人。9歲時,入本村私塾讀書,拜張寶亭先生為師,讀的是"四書"、"五經"。19歲時,家境敗落,不得不輟學謀生,投親到天津,在天津租界裡一家煙草公司充當干雜活的工人。後南下上海,到馬玉山糖果公司當了店員。

1924年冬,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便前往廣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嚴遵校訓、勤奮學習,贏得了學生隊總隊長嚴重對他的青睞。[4]

摺疊展露頭角 1925年9月,軍閥陳炯明占領潮州、汕頭,計劃進犯廣州。國民革命軍於10月1日開始第二次東征。這次東征,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和學生軍的教導團為主力,並動用了黃埔三期的學生。王耀武還未畢業就參加了第二次東征,作戰勇敢,表現突出。

1926年1月,王耀武於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由於他作戰勇敢、帶兵得法,不久就被晉升為上尉連長。

王耀武在參加第二次東征取勝之後,部隊駐在潮州、汕頭一帶休整,後來又進駐福州。王耀武任憲兵營第一連連長。在福州期間,得到福州地方法院鄭推事的欣賞,王耀武便娶了鄭宜芝(別名鄭宜蘭)為妻。

1928年春,王耀武奉命參加第二次北伐,作戰對象是張宗昌、孫傳芳的軍閥部隊。日本庇護張宗昌,出兵干預,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蔣介石怕引發中日戰爭,下令繞道北進。當北伐軍奉命撤離濟南時,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團死守濟南。[2]

中原大戰,王耀武在此戰中屢建戰功,於是,1930年9月升至團長[1] 。

圍剿紅軍

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參加第四次圍剿,被紅軍圍在宜黃。時任旅長柏天民準備撤退,王耀武力勸堅守。王耀武所部堅守宜黃,苦苦獨撐24天而城池不破[1] 。戰後被任命為補充一旅旅長,少將軍銜。

1934年,他率補充第一旅,打敗了方志敏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9] 。1934年11月,王耀武率補充一旅和紅十軍團、紅七軍團在皖南譚家橋遭遇。在譚家橋戰鬥中,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紅二十一師師長胡天陶被俘,戰鬥最後以紅軍主動撤退而結束。戰後,王耀武升任五十一師師長。[4]

== 抗战时期 ==

淞滬抗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從漢中前往上海,參加淞滬抗戰。戰後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立七十四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後七十四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七十四軍的一員主將。[2]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南京保衛戰,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的命令,負責淳化鎮、牛首山一帶的防禦。此役從12月7日開始到13日結束,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日軍6天,終因武器懸殊而撤退。[4]

蘭封會戰

1938年5月,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蘭封會戰,與日軍土肥原之第二師團激戰於河南三義寨附近,重創日軍。

萬家嶺戰役

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參加萬家嶺戰役。五十一師協同國軍其它部隊與日軍激戰數周,傷斃日軍4000餘人,取得萬家嶺戰役的勝利。戰後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副軍長仍兼五十一師師長。[2]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軍長。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奉命攔截向長沙進犯的兩個師團的日軍,激戰於贛北重鎮高安。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術,經過3天激戰,收復高安城。

上高會戰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參加了江西上高會戰。3月15日,日軍合擊上高縣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在爭奪雞公嶺戰鬥中,擊斃日軍1000餘人。24日,在白茅山戰鬥中,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後發起7次衝鋒,斃敵2000餘人。25日,七十四軍全線出擊,錦河南岸日軍被肅清。26日,中國軍隊形成包圍圈,將日軍包圍在直徑不滿5公里的包圍圈內。27日,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突圍,七十四軍猛追不放。日軍投擲毒氣彈,使七十四軍第一線官兵中毒很多,但七十四軍官兵仍然猛追不放。28日,五十八師進至長嶺一線,與日軍展開激戰。至中午,五十一師趕到,襲擊日軍右側。五十七師形成對官橋鎮的包圍,日軍被迫退守官橋鎮內,五十八師乘勝衝鋒,與日軍展開巷戰,激戰至下午,官橋鎮收復,殲敵600餘人,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少將指揮官岩永被打死。31日,中國軍隊克復陷入日軍半月之久的高安鎮。[2]

浙贛會戰

1942年4月,王耀武率部參加浙贛會戰,在衢州、江山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延緩了日軍西犯的企圖。

鄂西戰役

1943年4月,王耀武率部參加鄂西戰役,七十四軍經石門對湘北松滋縣日軍側背攻擊,並截斷日軍交通線。此次戰役結束後,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七十四軍軍長。[3]

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常德會戰。王耀武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日軍激戰,讓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率部堅守常德城。余程萬師彈盡糧絕時,退出縣城。後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其它部隊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收復常德城。1944年2月,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軍。[3]

雪峰山戰役

1945年4月,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役。日軍以坂西一良中將為指揮,糾集6個師團的兵力,約10餘萬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進犯。王耀武率十八軍、七十三軍、七十四軍、一OO軍及湖南省吳奇偉所率保安部隊共約30萬兵力迎擊日軍。戰役歷時近兩個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後來中國軍隊從防禦轉入進攻,日軍潰不成軍。戰役結束後,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餘支,其他戰利品20餘噸。正是這一戰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當時他年僅40歲。[4]

參加內戰

入主山東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主魯,着手制定並實施了《山東省政府施政綱領》。1946年初冬,王耀武攜全副美式裝備,打通了膠濟、津浦兩線。國民黨在山東省的軍事力量一時大增。

萊蕪戰役

1947年2月,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臨沂以南至萊蕪地區對國民黨軍發動了萊蕪戰役。粟裕放棄臨沂,誘使李仙洲冒進。王耀武發覺李仙洲軍團有危險,馬上下令軍隊開始撤退。但陳誠直接命令李仙洲堵住膠濟路一線,致使李仙洲軍團全軍覆沒。

孟良崮戰役

1947年5月,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沂蒙山區發動了孟良崮戰役。在決戰階段,王耀武泣不成聲,眼看着張靈甫身死孟良崮。張靈甫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也是王耀武的愛將。王耀武親自主持召開了"山東省戡亂殉國黨政軍民追悼大會",並親自主持編制了《追悼大會紀念冊》,而且親為紀念冊撰寫了題為"紀念戡敵殉國的革命先烈"的"代序",還寫了"祭文"。戰役後,王耀武飛到南京,請求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二線防禦,但是這一建議未被採納。

濟南戰役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統一指揮下,發動了濟南戰役,以14萬人組成攻城集團,以18萬人組成打援集團,經過8晝夜的激烈攻堅作戰,攻占下濟南。在濟南堅守的關鍵時刻,吳化文臨陣起義,斷送了王耀武最後的一點希望。王耀武化妝後突圍出城,行至壽光境內被俘,自此開始了戰俘生涯。[4]

晚年生活

王耀武在北京功德林監獄改造時,開始思想有顧慮。毛澤東讓羅瑞卿轉告王耀武說:"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1959年2月,王耀武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之一。

特赦後,王耀武被安排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4年冬,被特邀為全國政協委員。

1966年冬,王耀武在周恩來關心示意下,經人介紹與北京82中教師吳伯倫結婚。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王耀武因"反動"經歷被時常批鬥。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於北京人民醫院,享年64歲。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為他與溥儀、廖耀湘3人補開了追悼會,置骨灰於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4]

家庭情况

父親:王進增 母親:姓名不可考

兄弟:王哲堅(兄)、王哲恩(字哲民,弟)、王淑珍(妹)

第一任妻子:鄭宜蘭,育有7個子女(一說是5個子女)

子女:王魯雲(女兒,移居香港),其他子女姓名不可考,多移居國外

第二任妻子:吳伯倫

(以上內容,根據濟南日報"為國家盡綿薄之力或可了卻父親所願-香港專訪王耀武女兒及外孫女們"一文整理)

== 人物成就 ==

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陣地戰、夜戰、反包圍、殲滅戰都很擅長。王耀武作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難的任務,是國民黨軍在8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12]

在淞滬抗戰期間,王耀武所率領的五十一師作戰任務是,堅守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的陣地戰,阻止日軍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並切斷京滬線的企圖。日軍發揮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優勢,向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師官兵擊退。王耀武還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6]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術,首先切斷敵之退路,以五十一師為主攻部隊,經過3天激戰,於1939年9月22日收復高安城。[5]

在上高會戰中,日軍企圖發動所謂鄱陽掃蕩戰,攻克上高、高安等鎮,摧毀贛江、撫河兩條流域間的中國軍隊。駐在贛北的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軍為正面決戰部隊。當日軍合擊上高縣城時,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開始利用夜間主動出擊日軍,連戰三日,雙方傷亡慘重。同時,命令五十一師利用雞公嶺有利地形與日軍戰鬥,迫使日軍敗退。當日軍出動百餘架飛機,反覆轟炸七十四軍主要陣地白茅山,導致人員傷亡慘重時,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後發起7次衝鋒,與日軍進行七次肉搏,為實施友軍對日軍的包圍爭取了時間。在中國軍隊對日軍形成了包圍圈,日軍投擲毒氣彈,使國軍第一線官兵中毒很多,但王耀武率領的七十四軍全體官兵仍然前仆後繼,奮勇猛追。直至五十七師在官橋鎮對日軍形成了包圍,五十八師乘勝衝鋒,與日軍展開巷戰。上高會戰是一次頗為成功的殲滅戰,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勳章。[6]

外界評價

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7] (搜狐網)

王耀武治軍,賞罰分明,恩威並用,平時以負責任守紀律勉勵下屬,以身作則,對犯紀律的部下不予姑息。[8] (鳳凰網財經)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王耀武以勤勉好學而著稱[9] 。(人民網)

王耀武很會做人,對上司、同僚乃至下級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歡喜。他時常找下屬軍官個別談話,因而對手下的個人情況十分清楚,部下有請求的時候,他都會盡力幫忙寫介紹信、送津貼。在國民黨官場上,王耀武的公關手段更是出類拔萃,對上打點周到自不待言,連對一些高官身邊的親信甚至門房嘍囉都不怠慢,這些人不但會為他適時美言,一個更為實際的好處是保證了他有直達上聽的順暢渠道。[10] (鳳凰網歷史)

在國民黨軍界,王耀武會做生意是出了名的,他早年的店員經歷,培養了他敏銳的商人意識[11] 。

王耀武平時為人謙遜隨和,在生活作風上也很有軍人本色,與髮妻相敬如賓,忠貞不渝。[12] (青島新聞網)

軍界長期流傳着"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山東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