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象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象之

王象之,(1163-1230),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磐安)人,字仪父,一作肖父。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历长宁军文学、江西分宁、江苏江宁知县。志行高洁,无意于禄位,中年起隐居 著述

王象之博学多识,尤精史地之学,约于宝庆间,著成宋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论次积日而成,致力非浅浅者"(李埴)。

基本信息

本名 王象之 [1]

字号 字仪父

所处时代 南宋 [2]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磐安)

出生时间 1163年

去世时间 1230年

主要作品 《舆地纪胜》

职业 地理学家

舆地纪胜

《舆地纪胜》主要作于嘉定年间(1208~1224年),但从酝酿到增订完稿,可能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最后的定稿大约在绍定年间(1228~1233年)完成。

王象之仕宦之余,收集地理书及诸郡县地志、图经,随时编集,于嘉定十四年(1221)开始综合编纂,州县沿革一般亦以此时为限,约于宝庆三年成书。

编纂而成

该书以南宋统治区为限,起行在所临安府,迄剑门军,共计府、州、军、监一百六十六,有些府、州分为上下两卷,合计二百卷。每一府、州,一般分为府州沿革(为监司等机构驻地,另叙有关沿革于后)、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上、景物下、古迹、官吏、人物、仙释、碑记、诗、四六等十二门,间亦变通而有所分合。《舆地纪胜》主要是节录当时数以百计的各地的方志、图经编纂而成,对各种方志、图经中的山川、景物、碑刻、诗咏,一概收录,而略于沿革,以符合"纪胜"的要求,受到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的赞赏。

记载异同

王象之对各书记载的异同,加案语进行考订,"收拾之富,考究之精",为当时所称。另有《舆地图》十六卷,逐路为卷,尤详于四川各州。

《舆地纪胜》宋时有刻本传世,明代曾将其中的《碑记》,辑为《舆地碑记》四卷刻印,其时《舆地纪胜》全书已缺七卷。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刻时,全书已缺三十一卷,另十七卷亦有缺页。刘文淇(1789~1854)及其子刘毓松,依据清张鉴、吴兰修的校记、按语,车持谦、许瀚的《舆地碑记》校记,以及史书、文集等,于道光二十七年撰《舆地纪胜校勘记》五十二卷;岑建功(?~1848)于次年撰成的《舆地纪胜补缺》十卷,基本上是据各书所引《舆地纪胜》的原文辑录而成,两书对《舆地纪胜》的整理,甚为有益。

大量方志

《舆地纪胜》引用的大量方志、图经,绝大部分早已散佚,所引《高宗圣政》、《孝宗圣政》、《中兴遗史》等,亦已早佚。该书保存了不少史料,对研究宋史,尤其宋代地理,颇有裨益。该书有清道光岑氏刊本传世。

《舆地纪胜》的地名渊源解释,主要在府州沿革、县沿革、景物、古迹等门类中。设立"景物"门是该书的一大创新,将一般地志中的山水、井泉、亭堂、楼阁、佛寺、道观等内容悉数收入"景物"门中。"景物"门也是地名渊源解释最多的门类,如卷一0绍兴府有36处地名渊源解释,"景物"门即占24处,政区沿革、古迹门中的地名渊源解释分别只有7处和5处;又如卷一七建康府共有地名渊源解释35处,"景物"门中多达31处,政区沿革、古迹门中的地名渊源解释分别仅有3处和1处。

得名来历

内容庞杂的"景物"门,包含了许多政区以外的其它地名,并且也有得名的来历,如卷一一庆元府·景物:"梨洲,在奉化县西,周回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十道四蕃志》云:即刘纲上升处。峰峰相次。

晋孙兴公与兄承公游此,获仙梨,食而上升,因号为梨洲"。如卷一二台州·景物:"新罗屿,在临海县东南三十里。昔有新罗贾人舣舟于此,故名"。

再如卷一七建康府·景物:"雨花台在江宁县城南三里。……旧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雨赐花,故名"。

还如卷一三0泉州·景物:"晋江,在(晋江)县南一里,以晋之衣冠避地者多沿江以居,故名"。由于《舆地纪胜》对许多小地名都有释名,因而该书的地名渊源解释比以往地理著作中的同类内容丰富得多。

从表2-6中可知,《舆地纪胜》在婺、衢、温、处四州内容缺、苏州内容残的情况下,相当于北宋初年江南东道地域范围之内的地名渊源解释仍比其它著作多得多,是《元和郡县志》的6.2倍、《太平寰宇记》的1.6倍、《新定九域志》的11.3倍、《舆地广记》的10.5倍。

地名解释

如上所述,《元和郡县志》的地名渊源解释有931处,考虑到《舆地纪胜》记述范围仅及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即使作保守的估计,《舆地纪胜》全书中的地名渊源解释至少也应在三千处以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