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原图链接来自 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 的图片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断裂实验室经冶金部批准成立于1986年,1990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教育部开放实验室[1],1999年正式更名为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褚武扬教授,实验室主任为乔利杰教授。

目录

研究方向

· 断裂和环境断裂(氢脆、应力腐蚀)的透射电镜的原位研究

· 裂纹愈合规律及机理研究· 环境敏感断裂的规律及机理研究

· 氢促进腐蚀和应力腐蚀的研究· 氢对薄膜材料及薄膜与基体材料间结合力影响

· 薄膜、多层膜的制备与断裂行为的电镜原位观察

· 脆性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非晶及纳米材料)和延性材料(铜、铜合金、不锈钢、铝、铝合金、管线钢)的断裂性能研究· 界面偏析和界面断裂

· 耐腐蚀、抗硫化氢应力腐蚀的高性能管线钢开发。

· 耐腐蚀、应力腐蚀的船板钢开发

研究成果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承担了“金属材料断裂规律及机理的研究”、“若干腐蚀重大问题的研究”、“材料损伤断裂机理与宏微观力学理论”等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断裂”、“H、He对包壳辐照性能影响”等“863”课题,“材料的环境行为和失效机理”和“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两项“973”课题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一项。此外,“环境断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目前每人都承担1-2项面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这些课题,“环境断裂”实验室对环境断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共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8部,平均每人每年在SCI杂志和国内一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3篇。该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具有创新性,在断裂的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1989年以来在科技部组织的历次实验室评估中均获得好评,并得到实验室运行补助费资助。

“环境断裂”实验室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应力腐蚀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合金设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与天津钢管公司合作,开发出了C90级抗硫化氢石油套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完全可以取代进口产品,其质量优于日本同级别的钢管,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当年生产1400吨并已下井投入使用,现已批量生产。为了保证铁轨不出现白点,轧好的钢坯都要进行缓冷除氢,效率低。攀钢准备对铁轨进行连续轧制、在线热处理。为此就不能再进行缓冷除氢。“环境断裂”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氢致开裂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氢在重轨钢中的行为研究,确定了安全生产的临界氢浓度,在炼钢时就可加以控制,从而可保证连续轧制、在线热处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经多年的研究,“环境断裂”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1996,1998)、二等奖一项(1994)、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1997,1998)、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1997,1999)。

学术交流

与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Northwestern大学、加拿大Calgary大学、Alberta大学、Toronto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视频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宣传片


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