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理中汤

目录

组成

主治

中寒腹痛,呕吐泄泻,胸痹,胸痞痰多,自汗,脉虚弱,舌苔白腻者。及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等症,因脾胃虚寒而引起者[2]

临床经验

胃肠炎、胃弛缓、胃下垂、胃扩张、唾液分泌过多症、胃溃疡、下利、小儿自家中毒、消化不良症、恶阻、微弱阵痛、阴证急性吐泻病、喘息、肩痛、肋间神经痛、神经症、糖尿病、萎缩肾、心脏病、弛缓出血、及虚证出血吐血等。

说明

本证是由于里之虚寒,内有停水,胃肠机能衰弱而起。患者大多血色不佳,手足易冷,舌湿不渴,稀唾特多,小便清利,大便软或下利为水样及泥状便;并会有呕吐、胸满、胃痛、腹痛、身体痛、浮肿、不眠、及喀血、出血、下血等症状。其脉一般为沉迟或沉弦。 本方在金匮称为人参汤;伤寒论中则称为理中丸所谓(理中),即调理中焦(脾胃)之意。方中主药人参,能温补里之虚寒,强化胃肠机能,振奋新陈代谢,增进体力,同时又有镇静作用,而能安定精神。干姜协助人参以温中散寒,白术以驱逐胃内停水,甘草以和中而镇痛。凡消化器活动能力不强,营养吸收恶劣,新陈代谢低沉者,本方均可广泛应用。

加减

一、虚寒腹痛:加附子、肉桂。 二、胃寒呃逆:加丁香、柿蒂。 三、虚寒反胃:加丁香、白蔻仁。 四、呕吐痰饮:加半夏、茯苓。 五、呕吐腹泻:加黄连、茯苓。 六、虚寒吐蛔:加乌梅、川花椒。 七、虚寒气滞:加青皮、陈皮。 八、腹胀食少:加厚朴、神麹。 九、中焦痞满:加吴茱萸、丁香、良姜。 十、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十一、阳虚失血:加阿胶、川七、侧柏炭。

禁忌

外感初起及有热口渴者。

参考来源

  1. 清朝.汪讱庵. 汤头歌诀处方笺. 武陵出版社: 林聪富. 民国79年1月 : 211页 (繁体中文). 理中汤 
  2. 科达制药公司编辑小组. 常用方剂选辑. 科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陈裕昌 . 民国85年7月 : 123–124页 (繁体中文). 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