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理想国

增加 2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理想国.jpg|26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8/e20fcac51a8744208c5e97f804d5b3ba.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60153876_72340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理想国'''》([[古希腊语]]:Πολιτεία;拉丁语:Res Publica)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王制》,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大约公元前390年所写成的作品,主要谈及了正义、秩序和正义的人及城邦所扮演的角色 <ref>[https://www.sohu.com/a/290439721_120051335 见字,如见故人来!_柏拉图],搜狐,2019-01-20 </ref> 。它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理想国》是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
《理想国》译本极多,英译本中最有名者为Benjamin Jowett于1871年所出之译本,1968年艾伦·布鲁姆的译本也被学界公认。而某些版本(如郭斌和、张竹明的2009年译本)在正文旁插入了[[柏拉图]]著作编号,以作为不同译本或学者引述时的公器。
从这个基点出发,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考虑了现有政治制度的本质、并构造一个理想城市的模型。这个城市的司法理论是完美的。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模式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识和真理之上的贵族政体。如果理想的[[贵族]]政体发生蜕变,荣誉取代了知识和德性,则形成勋阀政体;勋阀政体的荣誉被财富取代,则形成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蜕变形成民主政体,再蜕变则形成僭主政体。
在《[[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柏拉图对理想政体和现实政体根据统治者数量进行了区分,分为君主政体、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此理论被[[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完善,一直为政治家们所采用 <ref>[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200823934.html 《理想国》导读],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ref>
此外,柏拉图在《法律篇》还提出了“混合政体”。他认为这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跟贵族政体的智慧和德性(德行)以及稳定、和平及秩序还有平民政体、民主政体跟共和政体的平等(又叫做公正,也就是公平)和自由。这个理论被认为是近代分权式政府的理论先驱。
<center>{{#iDisplay:a0810hebpc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100 哲學類]]
244,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