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琦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真,字希珍。浙江永嘉人,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曾任高等法院書記官、司法行政部科長。中央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教授。她五歲開始自習,精熟中國古典詩詞,公認是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成功典型。她的為人溫柔善良又保有赤子之心,文如其人,溫潤敦厚、悲天憫人。曾榮獲文協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鞋子告狀》榮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此處有仙桃》榮獲國家文藝獎[1]

她的作品涵括小說、散文、評論、兒童文學,讀其書如其人親臨身邊,「真實不造作」的親切風格使她風靡文壇五十年而不衰,著有《水是故鄉甜》、《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青燈有味似兒時》、《淚珠與珍珠》、《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及小說、兒童文學等書四十多種,作品經常入選中學課本,多次為《讀者文摘》中文版轉載。並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

1999年(82歲),琦君的散文集《煙愁》在台灣創下52次重印記錄,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2001年(84歲),琦君回到故鄉浙江永嘉,參加「琦君文學館」開館典禮。2004年(87歲),她和丈夫返回台灣定居。

2006年6月7日,琦君病逝,享年89歲。

不一樣的童年,見人只會「哞」

幼時父親將她托給奶娘照顧,混在鄉村雞鴨群裡長大,自小與雞對望,因此常被啄得滿臉傷還滑成了滑稽突梯的鬥雞眼,又因為沒有人同她講話,只有一隻大黃牛鎮日「哞哞」地叫,因此琦君到了三歲還不會說話,見了人只會「哞」。

琦君一歲喪父,四歲喪母,由伯父潘國綱先生扶養長大,潘國綱先生是一位大將軍,伯母則是一位擁有傳統容忍美德的中國女性,他們倆便是琦君在文章中稱為父親與母親的人。

琦君家學淵博,自小由父親帶領七歲就開始讀唐詩、詩經、習字,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培養了濃厚的國學素養,並且喜歡偷看《三國演義》等武俠、言情小說,啟發她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十一歲時,在北平的哥哥去世,琦君以文言文寫〈祭兄文〉,又以白話寫〈哭哥哥〉,白話文一篇被堂叔稱讚有加,於是開啟她寫語體文的契機。十二歲時進入「女學堂」就讀,一位外國女老師韋先生給她無比愛的教育。十四歲時,開始接觸西式教育進入弘道女中就讀,十七歲成績優秀直升高中部,在此時期琦君雖在父親督導下研讀《通鑑》,然而好求知的她,暗中讀著新舊小說,同時受到新舊文學的洗禮;中學時因常作文言文,被同學稱為「文學大將」,但投稿報紙副刊卻慘遭退稿,高中時經國文老師的耐心鼓勵,由回憶文入手,成了校刊及報紙副刊的常勝軍[2]

恩師識才賜筆名

二十歲時轉考之江大學中文系,並碰到一生的恩師江南大詞人夏承燾先生,他常引領學生欣賞大自然,憑個人興會領略作品,就個人性向寫出自己真性情的作品,這樣耳濡目染之下,影響了琦君一生樸實無華、淡雅雋永的寫作風格。其筆名「琦君」便是因夏老師取其「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禮貌性的敬稱「君」字,促成了「琦君」這個有特別意涵又可紀念恩師的筆名。

《橘子紅了》

1991年(74歲),她的最後一部小說《橘子紅了》出版,以父母、三位姨娘等人之間故事為原型,非常受歡迎。《橘子紅了》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地方戲劇。2002年,由歸亞蕾周迅黃磊寇世勛等諸多大牌明星主演的電視劇《橘子紅了》熱映,高居年電視劇收視率排名第一名。

琦君小說《橘子紅了》改編電視劇

教科書的常客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寫作的風格柔敦厚,大多是描寫她自己從年幼到老年的懷舊作品,相當受歡迎,多次被選入台灣高中、國中國文課本。

中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曾說:「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比二李高。」

夏志清甚至認為:「《一對金手鐲》、《髻》這些文章,早該取代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成為中學教材,甚至列入諾貝爾文學獎也毫不遜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應該傳世的。」[3]

視頻

05知名作家_琦君.mp4

《讀書》 琦君 《母親的菩提樹》 粽子的味道 20190805 | CCTV科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