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剑斋主(袁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琴剑斋主》是中国当代作家袁春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琴剑斋主
想起我们宿舍,就想了几句顺口溜:“楼掩高楼后,四时多森森。亭午不见日,夜分望月明。悄然弄琴剑,恐惊楼外人。欣欣托所遇,意趣书里寻。悬河每开启,高屋能建瓴。偶尔两瓶酒,有时三人行。嘻嘻四零七,哈哈好心情。”顺口溜出来后,就想起了进门的第一室——琴剑斋。
我和斋主是亲切的师兄弟,很幸运,工作近20年后,我们竟能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各住一室,比邻而居。同事说起他时,每每有“英雄失路”的惋惜,因为他普通话好、字写得好、课上得好,却似乎不太得志。在他身上找找,让我这个师兄引以为骄傲的,不少——小学五年级在全县的演讲比赛中就得了第一名,将近100年的学校只有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是他学生写的(不过很少有人看到),他也并不在意。最近我注意琢磨琢磨我这兄弟的斋名——武好弄剑(他刀枪都有,可“琴刀斋”“琴枪斋”实在不太雅),只为健身;文喜弹琴(最近2900元买了把二胡),乐己乐人。
这不,年月日中午,拎了方凳面向东南坐定,“咕吱咕吱”拉起他的二胡来,东南的另两室门口,是他的两听众,倚门而立。《二泉映月》《彩云追月》《月光下的凤尾竹》《高天上流云》……一曲一曲的拽下来,得意时,右脚一踮一踮的。清清凉忽然拿起笤把在他腿上敲一下,“不许乱踮”。他“呵呵呵”,眯起小眼睛笑几声,继续。清清凉开始点播了,他尽自己所能。拉不下去了,换。我说:“你得好好练几首,有拿手的。将来学校万一搞晚会,也好上去拽两曲,漏一手。”他笑而不答。除了中午,早饭后,晚饭后,也会拉一会,因为二胡,我们的耳边除了书声外,还有音乐流动。
早上五点多,他手机闹铃响了,不是“烟花三月”就是“荷塘月色”,他立即起身,在花坛边,在国旗台旁,在桃李园中,起初是形意拳,后来是八卦刀,后来是太极剑,后来是岳家枪……一年中,阴雨无阻,再有领导的脸色好看也好,不好看也罢,从不间断。
因为他带动和督促,我也常活动活动,我练得没档次,纯粹为了活动筋骨。有时找出种种借口偷懒。他正色说:“大师兄啊,做那些没用,身体重要。”我坚不坚持锻炼,心里都想着锻炼,这得感谢他。
有时候,我们说起班里的事、教学的事。他肯动脑筋,也会动脑筋,是富有教育智慧的一类人,教学生读书、作文、做人。智慧的人反应快,有时说话比较尖刻,听他的课的时候,他说过一回。我说:“你啊,呵呵,说话有点‘毒’……”他笑笑。那以后,待学生就不同了。
一天读到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书房小鬼忒顽皮,扫帚拖来当马骑。额角撞墙梅子大,挥鞭依旧笑嘻嘻。”一下子想到琴剑斋主也曾以短竹为刀、长竹为枪耍过好多回。买回真刀后,一天晚自习下课回宿舍,摩挲不已。我建议:“这会后操场没人,去好好练练感觉感觉怎样?”于是兴冲冲地到操场,他淋漓尽致地舞起来,用真刀,就是过瘾,就是不同凡响。忽然“咵”的一声,腿上碰了一下。第二天他说:“腿给碰破了。”某班主任教育学生:“坚持,就是胜利。”学生说:“H老师那样就是坚持吧。”他每天的练武本不想让人知道,但许多年后,他或许会成为不少孩子心中的风景,一定是这样。
我属于“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的一类不求上进的人,读读闲书,只为“情趣”二字,琴剑斋主也喜欢读书,于是,我们的书在两个宿舍互动。
有书读,幸运;有琴听,幸运;有剑舞,幸运。407有琴剑斋,幸运! [1]
作者简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