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琴音楼(廖春波)

琴音楼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琴音楼》中国当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琴音楼

琴音楼位于万安桥端,曾经是城区繁华场所,万县市曲艺团办公地。一头濒临长江码头,有菜市场、窑货店、电影院、照像馆,一头连接和平广场,有大梯子、小桃园,还有茶馆、阅江楼。三峡工程蓄水后,这一切淹没殆尽。琴音楼搬迁北滨路,在体育馆底层角落,已更名为南浦剧场,每周表演节目少,老票友闲坐聊天。我不禁想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琴音楼每天座无虚席丝竹管弦不绝于耳,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场景。

那时,川东竹琴、金钱板、快板、相声、花鼓、川东清音、四川评书、川东盘子、四川荷叶、方言谐剧等曲艺仍受追捧,城里人闲暇最爱去的地方便是琴音楼。若问你不知琴音楼,一般会认作乡下人,极可能被人瞧不起。我自幼不喜欢古装剧,农村露天电影隔三岔五,每逢咿咿呀呀唱不完的京剧、川剧等拽瞌打睡,而战斗故事片翻来覆去看也津津有味,放映却总从新闻简报开始,传统剧插在中间,末尾才轮到打仗的影片,让人扫兴又摸黑。参加工作后,定居沙河子,为改头换面,不当大老粗,我暗地钻进琴音楼,观看了几场尺嗙嗙,逐渐留下深刻印象。

所谓尺嗙嗙,也就是竹琴。起源河南,流传川东,两百余年经久不衰,劳苦群众拍手叫好。弹唱内容广泛,既有正宗戏文,又有即兴之作,还有滑稽段子,可谓包罗万象。1907年,竹琴艺术家孙海涛因以袍哥身份从事进步活动被军阀杨森所斩,在南门沙坝临刑时,唱了一段《秦琼哭头》,颇为慷慨激昂,观众无不流泪。我听说过《月下盘貂》《三难新郎》《梁山伯与祝英台》《志贞挂画》《元宰游庵》《八阵图》《白兔记》《白蛇传》《坐楼杀惜》《活捉三郎》等剧目,但只对反映现当代本地题材者感兴趣,如《华子良传奇》《双枪老太婆》。

琴音楼周围美食众多,琳琅满目。每次表演结束,人们呼朋唤友,常去品尝大桥牛肉面、杂酱面、程凉面、巷子深羊肉格格、桃园小笼汤包、赖汤圆、酸辣粉等名特小吃,或登阅江楼,凭栏围桌,炒个猪肚,爆盘腰花,喝二两白干,赏石琴响雪,人生之乐,莫过于此。附近商场林立,货品洋气十足,歌舞厅密集,美女如云,又紧邻二马路等黄金地段,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繁华似锦,素有成渝万不夜城小香港之称,令人流连忘返。优越城市地理位置,把琴音楼烘托出色。此间盛况,谁不羡慕?

现在,万州区成为中国曲艺之乡,竹琴、金钱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心而论,这是年深日久积淀的结果,离不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琴音楼虽然消失,老艺人大多离世,可作出的历史贡献,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1]

作者简介

廖春波,重庆仲裁委国际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公职律师,自由译者,爱好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