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環境承載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環境承載力
圖片來自itsfun

環境承載力,有時也稱環境容納量、環境容受力、環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某一環境體系所能承擔的人類數量及人類活動總量,它既包括自然環境提供給人的各類有形的與無形的資源,還包括自然環境容納和消化人類廢棄物的能力。

人類對資源的索取超過了環境承載力時會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饑荒、土地肥力下降、水資源短缺、土壤鹽鹼化等。同樣農業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環境承載力在大部分的生態系統中[1]

概念由來

當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超過了環境所能支持的極限,即外界的「刺激」超過了環境系統維護其動態平衡與抗干擾的能力,也就是人類社會行為對環境的作用力超過了環境承載力。因此,人們用環境承載力作為衡量人類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程度的標尺。環境承載力決定着一個流域(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如果在一定社會福利和經濟技術水平條件下,流域(或區域)的人口和經濟規模超出其生態環境所能承載的範圍,將會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匱竭,嚴重時會引起經濟社會不可持續發展。

一種說法認為,承載力是從工程地質領域轉借過來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強度對建築物負重的能力。生態學最早將此概念轉引到該學科領域內,即「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某種個體存在數量的最高極限」。承載力概念引入生態學後發生了演化與發展,體現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界的認識不斷深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資源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承載力概念和相應的承載力理論。

生態承載力是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自我調節能力,資源與環境的供應與容納能力及其可維持的社會經濟活動強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數量。對於某一區域,生態承載力強調的是系統的承載功能,而突出的是對人類活動的承載能力,其內容包括資源子系統、環境子系統和社會子系統。所以,某一區域的生態承載力概念,是某一時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態系統,在確保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的條件下,可持續承載的人口數量、經濟強度及社會總量的能力。

另一種說法認為,承載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馬爾薩斯時代。馬爾薩斯是第一個看到環境限制因子對人類社會物質增長過程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家,他的資源有限並影響人口增長的理論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存在,而且對後來的科學研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達爾文在其進化論觀點中採用了人口幾何增長和資源有限約束的觀點。同樣馬爾薩斯的資源環境對人口增長的限制的觀點對人口統計學也存在巨大的影響。將馬爾薩斯的理論用邏輯斯締方程的形式表示出來,用容納能力指標反映環境約束對人口增長的限制作用可以說是現今研究承載力的起源。

生態學家將容納能力定義為:對某一具體的研究區域,在不削弱其未來支持給定種群的條件下,當前的資源和環境狀況所能支持的最大種群數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容納能力的概念被廣泛用於討論環境對人類活動的限制,用來說明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在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關係日益突出的情況下,人們意識到人類社會系統只是生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人類社會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好壞取決於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狀態,生態系統提供的資源和環境支撐起整個人類社會系統。因此在討論生態系統所提供的資源和環境與人類社會系統之間的關係時,突破了以前的環境容納能力的概念,提出了承載力的概念。環境承載力是指生態系統所提供的資源和環境對人類社會系統良性發展的一種支持能力。

研究展望

關於環境承載力研究還尚未形成公認的理論方法體系,缺乏能夠同時描述環境承載力客觀性、區域性及動態性的科學、系統的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模型。另外,以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科學的制定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協調人類發展與環境關係的實際應用略顯不足。根據環境承載力研究進展及發展要求,今後這方面研究將呈現以下趨勢。

1、理論體系可能將會更加完善

雖然很多學者都提出了環境承載力的概念、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但是能夠很好地將區域環境系統和區域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向、規模相結合的環境承載力理論體系的研究還很少見到報道。隨着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必將有更多的、各領域的學者,如社會學領域、經濟學領域的學者,投入 到環境承載力的研究,這種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優勢必將促進環境承載力的理論體系更加完善。

2、指標體系和量化方法的研究將不斷深入

目前關於環境承載力的指標體系過於簡單,,很少有學者提出具體的篩選依據和指標體系框架。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是進行環境承載力量化評價的基礎,所以以環境承載力理論研究為基礎,相應的環境承載力指標體系的研究將不斷深入。同時在已有研究方法基礎上,現代的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遙感R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等將進一步應用於環境承載力的研究,這都將促進環境承載力量報,化方法的發展,使環境承載力在定量化研究的基礎上向數字化、空間可視化方向發展。

3、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將向可操作性、實用性發展

環境承載力是衡量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與環境是否協調的重要指標,環境承載力的研究成果將直接用於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有關環境承載力研究雖然很多,但是能夠真正將環境承載力研究成果用於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實例還很少,而只有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環境承載力的研究才更有意義、更有生命力。所以,環境承載力研究將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同可持續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將向可操作性、實用性發展,以更好地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

參考文獻

  1. 環評知識:什麼是環境承載力?. [201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