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瓜楞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瓜楞柱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瓜楞柱

外文名;Melon corrugated column

别称;脊瓜柱、瓜棱柱

瓜楞柱又称脊瓜柱,瓜棱柱。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柱子外部带楞,瓜柱上有八楞的称八楞柱,有两种做法,一为整木砍、刨而成,一为拼贴或包镶面成。[1]

尚干镇庵塔浮雕“飞天”

坐落在闽侯县尚干镇塔林山上的庵塔,俗称安塔,又称雁塔,建于南朝陈太建年间(569-582年)。塔为八角、实心、仿木楼阁式七层石塔,高约二丈五尺,座径近一丈。双层须弥座,基座八边浮雕飞天等图案。浮雕龙如蜥蜴,风如鸡,形象古拙。每层各面中有佛龛,第一层佛龛浮雕三尊生佛至七层每龛一尊佛。各层均雕平坐、护栏。转角为瓜楞柱。各层用整石浮雕叠设出檐,檐面刻瓦垄、勾头、滴水,顶为宝盖和五级相轮塔刹。

柱分类

按形状及所雕题材,闽南的石柱有以下几种。

圆柱

圆柱的等级仅次于龙柱、花鸟柱,寺观、祠堂、民居的柱(步柱)、内金柱(青柱)多使用。

方柱

方石柱比圆石柱节约工料,等级也最低,多用于廊柱、榉头间等处。方石柱往往将转角抹为平直、圆弧或掐角的海业形。连江县仙塔的柱子断面为海业形,是福建最早的例子。漳州的明代石坊中的中柱、擎檐柱均为海棠形柱。还有一种变截面方柱,将上段的1/3或2/3抹斜。或者下方而上圆,下段1/3的断面为正方形,其上过渡为圆形,柱头又为正方形,外观稳重而又富于变化。

瓜楞柱

断面呈南瓜状的柱子,称瓜楞柱,古称束竹柱,闽南俗称“梅花柱”。泉州崇福寺应庚石塔,北宋熙宁年元年(1068)、石狮市宝盖山姑嫂塔,绍兴年间(1131-1147)1、潦州市龙海白礁慈济宫后殿檐柱(宋)、晋江市安海龙山寺钟楼与鼓楼内柱(宋)、泉州涂门街清真寺奉天坛(宋至元代)皆用之。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内柱有断面八角星形柱、方形讹角柱、八边形讹角而八面内凹的葵式柱。葵瓣式柱可视为瓜楞柱的变化形式。明代陵中的石望柱往往作此柱式,如江苏盱眙县的明祖陵神道柱。

梭柱

梭柱是柱头、柱脚卷杀形成梭形的柱子,在闽南俗称“凸肚柱”、“橄榄肚柱”。

梭柱的断面有圆形、瓜楞形、六角形、八角形几种。梭柱的使用,主要出于建筑美学上的考虑。因为人类的视觉误差,即使一根直柱或上细下粗的柱子,远观时其外轮廓至两端也会变形,故两端卷杀(顶部往往卷杀大些),使中间微凸,柱子轮廓优美,线条饱满。梭柱还有结构力学上的作用,因为柱子是轴心受压构件,但独立无倚的大柱经常会有偏心受压的情形,梭柱可抵抗中间可能出现的挠度。木材纤维密度柱心大而外围低,两端收杀也可防止柱头、柱脚有裂缝时可能出现的劈裂。

龙柱

闽南庙宇大门、大殿的明间外檐柱,多用白石或青石雕成龙柱。龙柱,民间称“雕龙柱”。龙柱的柱心有圆形、八角形、六角形、瓜形几种。清代以来,寺观的山门、正殿的檐柱必用龙柱,而且多用透雕的形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