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甘薯黑痣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甘薯黑痣病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甘薯黑痣病

多发群体;甘薯

常见发病部位;薯块

病害类型;真菌

甘薯黑痣病是一种植物病,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甘薯黑痣病

病原中文名:薯毛链孢

病原拉丁学名:Monilochaetes infuscans Ell. et Halst.ex Harter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为害症状

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特征

Monilochaetes infuscans Ell. et Halst.ex Harter 称薯毛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早期产生的菌丝无色,后变成黑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长为40~175um,分生孢子梗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或稍着色,圆形至长圆形,大小12~20×4~7(um)。

传播发病

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

2.栽培措施:春薯可适当晚栽,能减轻黑痣病发生;注意排涝,减少土壤湿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

3.化学防治措施:①苗床育秧期:不用病薯块作种薯,对无病薯块也要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注意不要用复方多菌灵或复方甲托,以免有效成份不够,影响防治效果。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约10厘米)10 分钟。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②大田栽植期: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③收获期:首先要做到适时收获,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具体时间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为宜。若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霜冻,利于黑痣病菌侵入。收获后要用晒场上晒2~3天,使薯块伤口干燥,可抑制薯块病菌侵入。也可先在屋内干燥处晾放10~15天(堆0.3~0.7米即可),渡过薯块旺盛呼吸阶段,迫使薯块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再入窖。④贮藏期:甘薯贮藏期窑温要控制在12~1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9℃,甘薯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它病害。若温度高于17℃,甘薯极易在发芽生根,且利于黑痣病的发生。观察窑温的方法是:用细绳将温度计从井眼控气孔伸入井底,10分钟后拉出观察,当温度低于9℃时,减少通风孔口,高于17℃时,扩大通风量,每隔 15天观察1次。

参考资料

  1. 甘薯黑痣病 , 农化招商网 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