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1: 行 21:
 
| 知名作品 =古今中西之争 </br></br>}}
 
| 知名作品 =古今中西之争 </br></br>}}
  
'''甘阳''',1952年生,浙江杭州人,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乡八年,1982年获黑龙江大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ref>[https://baike.so.com/doc/5808188-6020989.html]</ref>
+
'''甘阳''',1952年生,浙江杭州人,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乡八年,1982年获黑龙江大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ref>[http://space.m4.cn/ganyang  甘阳专栏_四月网专栏]</ref>
  
 
 现任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总监;重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总监、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
 
 现任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总监;重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总监、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
行 132: 行 132:
  
 
 甘阳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八十年代后期发表的"自由的理念"被公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但他九十年代中期发表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则被看成是中国新左派的代表作,而他2002年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则更被看成是中国保守主义的理论奠基。自甘阳1999年从美国回到香港大学任教以来,几乎每篇文章以及访谈演讲往往都引发中国思想界的新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3、2004、2005年的"年终特刊"都以甘阳的访谈作为头条文章刊出,在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些访谈分别是《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复兴》和《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甘阳2005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著名演讲"新时代的通三统",提出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以及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国的发展方向是"儒家社会主义",在海内外引发重大反响,西方学者Daniel Bell等将甘阳的"儒家社会主义"提法命名为"左派儒学",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2007年初甘阳在南韩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提出"中国道路六十年"的概念,强调不应以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应以改革以来的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该文随后以"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发表于《读书》2007年6月号,这一"两个三十年连续"的观念目前已经成为思想界最重大的话题。2008年12月甘阳应邀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开讲"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提出"第二次思想解放"即从对西方迷信和美国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观念,视频播出后引发巨大反响。2009年4月甘阳再次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开讲"富强与文雅",提出中国发展的真正目标并不仅仅是富强,而是"文雅"即中国文化的复兴,视频播出后影响巨大,广受各界好评。据称来自"路边社"的消息:"2016年1月7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年度教职工会议现场,著名新左领袖甘阳院长被该院一名青年教师扇了几记清脆的耳光。"该消息称,青年教师打人的原因是长期被拖延晋升,"在院内教学上和教师聘期考核时无端刁难多数教师"。"路边社"的消息中对打人老师的评价是:学术成果突出,而且教学有方。"聘期将满,六年晋升无望,面临解聘,且在向校方申诉数次无果的情况下,被迫出手。"
 
 甘阳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八十年代后期发表的"自由的理念"被公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但他九十年代中期发表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则被看成是中国新左派的代表作,而他2002年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则更被看成是中国保守主义的理论奠基。自甘阳1999年从美国回到香港大学任教以来,几乎每篇文章以及访谈演讲往往都引发中国思想界的新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3、2004、2005年的"年终特刊"都以甘阳的访谈作为头条文章刊出,在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些访谈分别是《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复兴》和《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甘阳2005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著名演讲"新时代的通三统",提出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以及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国的发展方向是"儒家社会主义",在海内外引发重大反响,西方学者Daniel Bell等将甘阳的"儒家社会主义"提法命名为"左派儒学",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2007年初甘阳在南韩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提出"中国道路六十年"的概念,强调不应以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应以改革以来的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该文随后以"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发表于《读书》2007年6月号,这一"两个三十年连续"的观念目前已经成为思想界最重大的话题。2008年12月甘阳应邀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开讲"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提出"第二次思想解放"即从对西方迷信和美国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观念,视频播出后引发巨大反响。2009年4月甘阳再次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开讲"富强与文雅",提出中国发展的真正目标并不仅仅是富强,而是"文雅"即中国文化的复兴,视频播出后影响巨大,广受各界好评。据称来自"路边社"的消息:"2016年1月7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年度教职工会议现场,著名新左领袖甘阳院长被该院一名青年教师扇了几记清脆的耳光。"该消息称,青年教师打人的原因是长期被拖延晋升,"在院内教学上和教师聘期考核时无端刁难多数教师"。"路边社"的消息中对打人老师的评价是:学术成果突出,而且教学有方。"聘期将满,六年晋升无望,面临解聘,且在向校方申诉数次无果的情况下,被迫出手。"
 +
==资料来源==
 +
{{Reflist}}
  
 
{{uncategorized|time=2019-09-07T06:36:13+00:00}}
 
{{uncategorized|time=2019-09-07T06:36:13+00:00}}

於 2019年9月27日 (五) 17:01 的修訂

甘陽
[1]
出生 1952年
浙江杭州
國籍 中國
職業 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
知名作品 古今中西之爭

甘陽,1952年生,浙江杭州人,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鄉八年,1982年獲黑龍江大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獲西方哲學碩士。[1]

現任中山大學逸仙講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總監;重慶大學兼職教授,重慶大學博雅學院總監、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

人物經歷

浙江杭州人,1952年生。

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鄉八年,1982年獲黑龍江大學學士,

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獲西方哲學碩士,同年在北京創辦象徵中國學術新生代崛起的"文化:中國與世界"編委會,主編出版的"現代西方學術文庫"等成為八十年代的文化標誌之一。

1989年赴美入著名學府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長期進修,先後師從社會理論家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政治哲學家愛蘭·布魯姆(Allan Bloom),法國名史家孚雷(Francois Furet),以及中國政治學家鄒讜等名師,廣泛研究社會理論,政治哲學,西方文明史。

1999年起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中山大學哲學系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法學院高訪學者,復旦大學儒學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並擔任英文學刊The China Review常務編委,北京"中國文化論壇"理事等學術職務。

2008年被中山大學聘為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2009年出任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兼任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

2011年7月1日被聘為重慶大學兼職教授。

2017年9月,任新一任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

研究方向

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大學理論。

主要貢獻

成就與影響


[2] 甘陽

甘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思想學術界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八十年代組建的"文化:中國與世界"編委會被普遍看成象徵當時中國學術新生代的崛起,日後中國思想學術界的著名人物如劉小楓,陳來,閻步克,陳平原,陳嘉映,李銀河等,均出自這個編委會。甘陽在八十年代主編的"現代西方學術文庫"、"文化:世界與中國"(三聯書店),是對那個時代影響最大的叢書之一,不僅奠定了當代中國對西學研究的基礎,也為當代中國"反思現代性"浪潮的興起提供了思想基礎(參見查建英《八十年代訪談錄》、甘陽主編《八十年代文化意識》、甘陽著《古今中西之爭》等)。從美國回來以後,甘陽再度成為中國思想學術界的標誌性人物,他的《政治哲人施特勞斯》被公認為當代中國最有理論深度的研究,直接引發了中國學術界近年的"政治哲學轉向"。

重新閱讀西方

用兩句話來概括,分別是"重新閱讀西方"與"重新理解中國"。

他認為,今天我們對中國的理解,背後往往隱含着我們對西方的一套看法,而這些看法往往並不是真的了解西方,而只是對西方的一知半解甚至南轅北轍的想象。針對這種流弊,他提出一個重要看法,即今天要理解中國,就要重新理解西方。而重新理解西方,在於不能像以前那樣只是把西方當藥鋪,從西方抓藥來給中國治病,而是首先要清楚,西方思想從來只是要治西方的病,所以要深入西方歷史和 思想的脈絡,首先弄懂西方自己在討論什麼問題。按照這種態度來重新閱讀西方,那麼就會發現目前中國知識界對西方的理解,很多都是錯誤的,把這些錯誤的看法用來分析中國問題或者治病,危害可想而知。其中,他特別強調了如何理解今天的美國,他指出美國並不是只有自由主義,而是同時有強大的保守主義,而晚近三十年來美國的最大變化恰恰是保守主義取代自由主義成為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而中國學界對這一複雜性缺乏了解。基於這種狀況,他引導中國知識界最有活力的一批中青年學者致力於重新理解西方的工作,其中包括深入研究西方思想和歷史、美國憲法和歷史、評價列奧·施特勞斯及其學派等等。他主編的"新編'文化:世界與中國'論叢"(三聯書店),以及與劉小楓教授合作主編的"西學源流"(三聯書店)、"政治哲學"叢書(華夏出版社等)、"經典與解釋"叢書(華夏出版社等),已經成為今天中國學界最有影響的讀物。

重新理解中國

與此同時,甘陽提出我們同樣要深入中國文明歷史的脈絡來理解中國,而不是按照西方的觀念來理解中國。

通識教育

甘陽自2004年以來大力提倡的"通識教育"理念,更強烈推動了中國主要大學紛紛走向通識教育道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從基本無意識的狀態引向蓬勃開展。

他在2009年關於通識教育的文章中指出,"目前通識教育的前景不太樂觀,這和通識教育的特殊性有關。通識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往往無疾而終,一開始熱鬧了幾年,最後就無聲無息。另外一個特點是每次開會老是原地踏步,上來總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東西重複一遍,全人教育、文理匯通之類,基本上是簡單再生產。通識教育的這種討論狀況,基本上表明通識教育沒有進入操作的層面,所以還要老是停留理念上。有一些理念上的問題永遠可以討論,但是最主要是如何進入操作。"

此事起點是2003年關於"北大改革"的辯論。當時張維迎等學者在北大推出改革方案,試圖在北大推行企業化管理,倡導英文教學而非母語教學等等。甘陽在《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大學改革的合法性與合理性--評北大改革》一文,率先發起對北大改革方案的批評,隨後又接連發表《華人大學理念與北大改革》等文,北大最後對改革方案被迫做了調整。然後,從2004年開始,甘陽開始在國內大力倡導大學通識教育,認為這才是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真正精華所在。2005年甘陽在北京主持召開了"首屆中國文化論壇: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大型會議(俗稱"香山會議"),來自中國幾十所大學的百多位學者教授參與了這次會議,並就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達成了重要共識: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不是要盲目模仿美國大學的外在形式,而是要學習美國大學對學生從嚴要求的實質,特別要抓住經典閱讀與小班討論這兩個基本點:要讓本科生直接研習中外經典,改變以往的概論課;提倡學生小班討論和助教制度,改變以前只是老師滿堂灌的狀況,推動學生圍繞經典展開自由討論,並且讓研究生通過擔任助教獲得多方面鍛煉。隨後甘陽應清華大學邀請做通識教育示範教學,為清華大學本科生開設全校通識課"莎士比亞政治哲學",並通過演講、研討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廣泛推廣通識教育理念和探索可行的辦法。2007年開始,甘陽受"中國文化論壇"理事會委託,在李嘉誠基金會支持下開始舉辦每年一次的"全國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暑期講習班",首屆講習班2007年在清華大學舉行,第二屆講習班2008年在汕頭大學舉行,第三屆講習班2009年在復旦大學舉行,第四屆講習班2010年在北京大學舉行,第五屆講習班2011年在北京大學舉行。如今,通識教育的實踐已經在中國大學普遍展開。

主要著述

主要著作有《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將錯就錯》、《古今中西之爭》、《通三統》和《文明·國家·大學》

(德)恩斯特·卡西爾,甘陽譯,《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12月初版

甘陽《我們在創造傳統》,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馬克思·韋伯(德),甘陽譯,《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1989年

甘陽,崔之元編,《中國改革的政治經濟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馬克斯·韋伯,甘陽編,《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韋伯文選一》,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馬克斯·韋伯,甘陽編,《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韋伯文選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甘陽,《政治哲人施特勞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甘陽,李猛編《中國大學改革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甘陽,新時代的"通三統"--中國三種傳統的融會 書城,2005年06期

甘陽,通識與道德法學教育的人文之維世紀商業評論,2005年11期

甘陽,大學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模式,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甘陽編,《八十年代文化意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甘陽,陳來,蘇力主編,《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8月 甘陽,《古今中西之爭》,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12月初版,2012年1月第2版 甘陽,《通三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12月

甘陽,《文明·國家·大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1月

甘陽,《古今中西之爭》(第2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1月。

發表文章

甘陽:大學改革與通識教育《開放時代》2005年01期

甘陽:大學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模式《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節《讀書》2006年04期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綱與目《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甘陽:通識教育美國與中國《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05期

甘陽:通識教育:美國與中國 《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05期

甘陽:中國道路三十年與六十年《讀書》2007年06期

甘陽:中國道路還是中國模式《文化縱橫》2011年05期

甘陽:論美國內戰憲政理論的四個問題《社會觀察》2011年11期

人物語錄

"一個真正的中國精英首先必然具有文化自信,這種自信從根本上來自於對中國文明的充分自信。打造"中國的精英",就是要打造對中國文明具有充分文化自覺,從而對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具有高度自信的有教養的中國人。"

相關信息

爭議人物

甘陽同時也是當代中國思想界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他八十年代後期發表的"自由的理念"被公認為中國自由主義的開山之作,但他九十年代中期發表的"自由主義:貴族的還是平民的?"則被看成是中國新左派的代表作,而他2002年的《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則更被看成是中國保守主義的理論奠基。自甘陽1999年從美國回到香港大學任教以來,幾乎每篇文章以及訪談演講往往都引發中國思想界的新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2003、2004、2005年的"年終特刊"都以甘陽的訪談作為頭條文章刊出,在知識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這些訪談分別是《從"民族-國家"走向"文明-國家"》、《三種傳統的融會與中華文明復興》和《關於中國的軟實力》。甘陽2005年在清華大學發表的著名演講"新時代的通三統",提出孔夫子的傳統,毛澤東的傳統,以及鄧小平的傳統,是同一個中國歷史文明連續統,中國的發展方向是"儒家社會主義",在海內外引發重大反響,西方學者Daniel Bell等將甘陽的"儒家社會主義"提法命名為"左派儒學",引起了全球範圍的關注。2007年初甘陽在南韓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提交論文,提出"中國道路六十年"的概念,強調不應以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否定後三十年,也不應以改革以來的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該文隨後以"中國道路:三十年與六十年"發表於《讀書》2007年6月號,這一"兩個三十年連續"的觀念目前已經成為思想界最重大的話題。2008年12月甘陽應邀做客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開講"當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提出"第二次思想解放"即從對西方迷信和美國迷信中解放出來的觀念,視頻播出後引發巨大反響。2009年4月甘陽再次做客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開講"富強與文雅",提出中國發展的真正目標並不僅僅是富強,而是"文雅"即中國文化的復興,視頻播出後影響巨大,廣受各界好評。據稱來自"路邊社"的消息:"2016年1月7日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年度教職工會議現場,著名新左領袖甘陽院長被該院一名青年教師扇了幾記清脆的耳光。"該消息稱,青年教師打人的原因是長期被拖延晉升,"在院內教學上和教師聘期考核時無端刁難多數教師"。"路邊社"的消息中對打人老師的評價是:學術成果突出,而且教學有方。"聘期將滿,六年晉升無望,面臨解聘,且在向校方申訴數次無果的情況下,被迫出手。"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