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甘霖镇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总面积156.82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5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茶场,常住人口91736人(2017年)。
甘霖镇是中国无公害科技示范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浙江省体育特色镇、浙江省教育强镇、首批绍兴市级生态镇和卫生镇。2019年10月,甘霖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历史沿革
隶属沿革
甘霖古称两头门,宋时属桃源乡,清康熙时称两头门镇。嘉庆初年遇大旱,知县沈谦率众去南山天兴潭请龙求雨,返至两头门,天色骤变,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至,为示纪念,遂改名甘霖。宣统三年(1911),甘霖与苍岩合称霖苍镇。
民国元年(1912),霖苍镇辖桃源、白鹤、方升、平义区。民国21年6月,4区合并设置第2区,辖25个乡和甘霖、博济、苍岩镇。35年9月撤区并乡镇,设6个乡,甘霖镇归属桃源乡。
建制沿革
1949年5月建立甘霖区,辖桃源、普义、白鹤、范摩、中南、里南乡。1950年1月,中南、里南乡划给新设立的南山区;9月,中南乡复划归,全区5个乡分为赵马、范村、马塘、普义、浦桥、白鹤、陈家、桃源、雅秀、胜利、湖头、中南、长安、东陈乡。1956年3月,撤销区的党政机构,范村乡与赵马乡分别并入崇仁区的富润乡和春联乡,浦桥乡划并入城区的西郊乡,全区11个乡合并为剡北、普义、白鹤、桃源、中南、毫石乡,原属长乐区的继锦乡和方口乡的罗村划并白鹤乡。同年11月,从桃源乡分设甘霖镇,12月,恢复区委。1957年6月,新昌县的罗家山、金横村划入毫石乡。1958年9月,甘霖镇仍并入桃源乡,全区成立甘霖人民公社,除桃源乡分出蛟镇乡外,均以乡为单位,下设7个管理区。1961年7月,撤销甘霖人民公社,恢复区的设置,7个管理区均改称为公社。同年10月,毫石公社的东陈、西陈、西竹大队划给新昌县,1962年7月,中南公社的枣园、胡衣大队分别划给新昌县。1965年2月,区的党政机构撤销。1970年,蛟镇公社并入桃源公社,次年仍分设。1973年7月恢复区委,1981年1月又设立区公所。同年3月,桃源公社改建制为甘霖镇。1992年5月,剡北、普义、蛟镇乡并入甘霖镇;中南乡、毫石乡合并为苍岩镇。2001年12月,博济、苍岩与甘霖合并成甘霖镇。
地理位置
甘霖俗称"两头门",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东北与鹿山街道、三江街道为邻,东南与新昌县交界,南与里南乡接壤,西与长乐镇、石璜镇毗连,北与崇仁镇相接。
人口
2006年,全镇面积159.5平方千米,人口8.7万人。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镇面积159.5平方千米,是嵊新盆地最大的腹地,区域面积159.5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6427人,其中农业人口80949人,其中常住人口数量为10万。全镇建有党总支9个,党支部152个,党员4647人。
156.82平方千米(2017年),91736人(2017年)。[2]
经济建设
甘霖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在着力提升镇域经济的实力活力竞争力上做深、做透、做细、做实发展文章。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48家,形成了电声、丝织、冷配、建材、轻工、汽摩配件、生物医药等七大支柱产业。一批休闲农业项目相继涌现。越剧寻根游、独秀山风景区、明清一条街、小乌溪江正日益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千年两头门,万古文明地。甘霖人民正携手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实力甘霖、和谐甘霖、魅力甘霖,共创甘霖美好的明天。
第一产业
效益农业呈现勃勃生机,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和万亩花卉基地初具规模,名、特、优农产品形成特色。 "甘霖"牌幸水梨获得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甘霖"牌黄花梨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两头门"牌中华鳖、"剡溪"牌水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科健"小玉西瓜崭露头角,"蔡山"胡柚名闻遐迩,殿前榨面历史悠久。 芊思花苑、剡溪渔业园、枣园竹园山庄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相继涌现。
第二产业
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3915家,家庭个私集聚点38个,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94家,形成了电声、丝织、冷配、建材、轻工、汽摩配件、生物等七大支柱产业。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7.78亿元,技改投入5.68亿元,销售收入86.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11.8%、9.09%。
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7.44亿元,工业总产值87.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财政总收入65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69%、25.3%、10.02%、7.87%。[3]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按照接轨市区的要求,甘霖镇制定了集镇总体规划,从总体布局、立面设计、色调等几个方面加强对街景新建设施的规划管理,提升集镇品位。全面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上路西、下倪、黄箭坂等小康示范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实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全部完成全镇第一批60个村垃圾站房建房任务。大力实施了康庄工程建设,至目前为止,共完工20个项目,长43.5公里;在建23个项目,长度52.6公里,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现已全面完成年度饮用水建设任务。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程,至10月底已完成受训人数236人,转移农民2300人。
2020年1月,甘霖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文体事业
全镇农村文化阵地得到拓展,已建立村级文化中心30个,村级文体活动室108个,活动场所总面积达19300平方米。民间越剧团、篮球队、吹打乐队、书法协会、舞龙队等特色文化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繁荣。组建的运动代表队参加嵊州市首届农民运动会,获得团体第二名。
结合越剧诞生百年纪念活动,甘霖镇已启动越剧寻根游越剧景点的修缮工作。根据规划着手抓好镇域内越剧始创阶段-落地唱书纪念地马塘村金其炳塑像及纪念亭、越剧诞生地-东王村香火堂前、女子越剧的诞生地-八卦台门及施氏宗祠等三个越剧景点的修缮工作。配合发掘小黄山万年文化遗址,整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倾力打造千年古镇品牌。
教育事业
甘霖人尊师重教,学风浓厚。1998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和绍兴市高标准"普九"乡镇,其中蛟镇中学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
社会保障
近几年来,在镇政府的重视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甘霖镇的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全镇现有养老机构6家,入住老人296人。[4]
旅游景点
小黄山遗址
"小黄山"遗址是曹娥江流域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曹娥江流域乃至浙江省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突破。小黄山遗址地处在曹娥江流域上游河谷地带,遗址中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为探索浙江省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类迁徙发展的模式提供了又一新的个案资料,有力支持了人类由山区丘陵向平原、沿海岛屿迁徙发展的观点。
小黄山遗址新石器文化早期遗存保存之完好,储藏坑发现之多,石磨盘、石磨石出土数量之丰富为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所罕见。出土的石雕人首年代在9000年上下,应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水稻遗存的发现,为农业起源特别是稻作农业起源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马塘村
甘霖镇有马塘村,为东阳巍山刘金氏第二居的后裔聚居地。据1933年重修的《刘金氏宗谱》记载,"始祖让,宋元丰末年由东阳入剡,入赘于清化乡雅堂淇园……二世祖敏庆,随外祖入朝,被徽宗弟歧王选为郡马,回乡时洗濯舆卫车马于村边池塘,故塘以马名,村以塘名。"又有民间传说,郡马爷为权奸陷害而杀头(一说为护卫皇上而受伤),他的坐骑负主公奔回家乡,至村外塘边下跪,此塘即被称为"跪马塘",村在塘边,后村以塘名为"马塘"。
马塘一个看似平淡的小村,在越剧发展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四工合调"的创始人金其炳,"落地唱书"的金芝堂,"小歌班"的金荣水等为生活所迫,一代代人从马塘走出去,到杭嘉湖,到上海,到全国,把"沿门要饭"的落地唱书,唱成了全国第二大剧种。
东王村
东王村为越剧诞生地。1906年清明前夕,就是在这香火堂前,民间艺人们用4只稻桶垫底,再铺上门板,做成了越剧史上第一个戏曲舞台。唱了几十年的"落地唱书"在这稻桶舞台上升华成"戏",东王村也因此成了越剧的诞生地。1906年清明节前夕,李世泉邀集高炳火、钱景松等艺人,经过精心准备,于农历三月初三在东王村香火堂前用四只稻桶垫底,再铺上门板,做成了越剧史上第一个戏曲舞台,正式演出。走进香火堂,陈列柜里展示的是"小歌班"用过的道具和化妆用品。这演出的服装,还是"戏子"们用大布衫和竹布花裙改制的,看上去远没有今天的戏服那般考究和精致,但依旧显示"才子佳人"的风韵。
施家岙村
施家岙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澄潭江下游,靠山面水,全村有206户586人,山林1000多亩,耕地420亩,盛产优质水蜜桃,个私经济以丝织,石雕为主。2003年被绍兴市评为文化特色村。
施家岙村以女子越剧发源而著称,青山秀水勤劳的村民孕育了一代越剧名流。该村以修缮"绳武堂",重修"八卦台门"开启了新农村建设序幕。投资70万元建造了垃圾站房,在苍新公路边、操场、"绳武堂"、"八卦台门"周围进行绿化,购置了健身器材,清理了100年来未清理的池塘。该村从2004年开始投资73万元对"苍新"机耕路进行路基改造,路长6.032公里,宽10米。投资46万元对"绳武堂"周围37户进行拆迁。
施家岙村下一步计划对村行政中心进行整修,对村中老屋进行粉刷包装,积极打造生态优美的旅游休闲特色村。[5]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甘霖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