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產價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生產價格是一個專用術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生產價格就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和社會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生產價格形成後,市場價格將圍繞生產價格而上下波動,這只是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動,而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因為社會商品的生產價格總額等於商品價值總額。

隨着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等於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前提條件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過程,就是生產價格的形成過程。

生產價格是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為商品的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求出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把這個平均數加到不同生產部門的成本價格上,由此形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它是商品的市場價格上下波動的中心。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認為,商品的生產價格的形成以利潤率平均化為前提。商品本來是按照價值(成本價格加剩餘價值)進行買賣的,在剩餘價值轉化為平均利潤後,商品就不再按照價值,而是按照生產價格來進行買賣了。從一個生產部門來看,生產價格與價值在量上通常是不一致的。資本有機構成高於社會平均構成的部門,平均利潤大於剩餘價值,因而生產價格高於價值;反之,資本有機構成低於社會平均構成的部門,則生產價格低於價值;只有資本有機構成與社會總資本的平均構成相同的部門,二者才相等。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剩餘價值的總和與平均利潤的總和是相等的,從而生產價格總和與價值總和也是相等的。在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條件下,價值規律也就以生產價格規律的形式發揮作用。商品的市場價格的規定也就不再以價值,而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並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動,圍繞着生產價格這一重心而上下擺動。從每個部門來看,雖然生產價格似乎偏離了價值,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種偏離又是互相抵消的。生產價格歸根結底是以價值為基礎。就每個生產部門來說,引起生產價格變動的原因,是平均利潤率的變動,或商品本身價值的變動。

生產價格與價值的區別

(1)從質上看,生產價格只同資本相聯繫,同活勞動沒有聯繫;而價值同工人的活勞動直接聯繫。

(2)從量上看,生產價格經常和商品價值不一致,因為平均利潤率形成以後,不同部門得到的平均利潤不一定與本部門生產的剩餘價值恰好相等。

生產價格的基礎

馬克思具體分析了由部門內部競爭所形成的「關於市場價值的各個規定」。生產價格的形成只能直接以部門內部競爭所形成的市場價值為基礎。這是因為:

第一,作為在社會總資本中分配,從而決定生產價格得以形成的社會總剩餘價值量,一定得具體的、現實的價值量,是社會承認的勞動耗費。

很清楚,平均利潤只能是按照每個生產部門的資本量的比例分配在這些資本量上的剩餘價值總量。這是已經實現的無酬勞動的總和,而這個總量同有酬的死勞動和活勞動一樣,體現在資本家所占有的商品和貨幣的總量中。」這就是說,作為上述剩餘價值總量的物質承擔者的使用價值,必須符合社會的「特定數量的需要」。然而,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使用價值符不符合社會「特定數量的需要」,叉只有通過市場檢驗才能確定,所以必須進一步掌握市場價值的規定性。應該看到,撇開市場和競爭,單純按每一單位商品中所飽含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計算出來的價值總量,並不能註定全是社會承認的現實價值量。因為,在部門商品的供給相對需要而言過大的情況下,即使每一單位商品所飽含的都是平均必要的勞動時間,並具有使用價值,但從總額上看,部門所耗費的勞動卻超過了部門必要勞動時問,因而部門商品總量中的一部分實際上喪失了使用價值。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正如商品按其價值出賣的條件是商品只包含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一樣,對於資本的某一整個生產領域來說,這種條件就是,這個特殊領域所花費的只是社會總勞動時間中的必要部分,只是為滿足社會需要(需求)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如果這個領域花費多了,即使每一單位所飽含的只是必要勞動時間,這些單位商品的總量在既定的前提下卻會喪失它的一部分使用價值。 」既然總額中一部分喪失了使用價值,那它們當然也就同時喪失了價值和剩餘價值。可以肯定,在各部門的資本家參與分配的總剩餘價值中,不能包含上述已經「喪失了」的即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剩餘價值。說各部門的資本家通過競爭是為了分割到這樣一種虛無的東西,那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談生產價格。就必須要聯繫「特定數量的需要」和它在市場上的反映,以及社會總勞動據此在各個特殊生產領域進行分配的問題。也就是必須重視部門必要勞動制約部門市場價值形成的問題。

第二,從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考察,總是先在部門內部通過競爭形成市場價值,而只有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通過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生產價格。

「競爭首先在一個部門內實現的,是使商品的各種不同的個別價值形成一個相同的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但只有不同部門的資本的競爭,才能形成那種使不同部門之間的利潤率平均化的生產價格。過後一過程同前一過程相比,要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到更高的水平。」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形成生產價格。必須先通過部門內部資本的競爭促使「價格轉化為市場價值」 。

由上可見,資本主義社會客觀上存在着兩個層次的競爭和轉化:一是部門內部資本的競爭使抽象的價值轉化為具體的市場價值;一是部門之間資本的競爭使市場價值轉化為更具體的生產價格。「競爭通過它的第一種作用造成市場價值,即為同一生產領域的商品造成同一價值,雖然這同一價值必然要產生不同的利潤;因此,競爭不顧不同的利潤率,或者不如說,利用不同的利潤率,通過它的第一種作用造成同一價值。競爭通過它的第二種作用(不過,第二種作用是用另一種方式實現的:這是不同領域的資本之間的競爭,它使資本從一個領域轉到另一個領域,而前面說過的那種競爭,只要不是在買者之間進行,則是發生在同一領域的資本家之間)。造成費用價格,即造成不同生產領域的同一利潤率,雖然這同~利潤率與價值不等的情況相矛盾,因而只有通過這不同於價值的價格才能造成。」 簡言之,第一個層次的競爭和轉化必然要發展到第一個層次的競爭和轉化,而第二個層次的競爭和轉化叉必須以第一個層次的競爭和轉化為基礎。我們認為.如果去掉資本主義的性質,上述兩個層次的競爭和轉化及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繫,應是市場經濟所共有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