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不可承受之重(可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不可承受之重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不可承受之重》中国当代作家可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不可承受之重

生活就像是在创作一部小说。一个个与自身相联的故事构成了整部小说的内容。任何人都试图把它填补得丰富多彩。我,更是其中之一。    往往简单,而过于平淡。一为工作,二为婚姻。随之生育,再且老至,最终归西。试问人生意义何在?一种趋于简单或平淡的闲适?还是一种理智觉醒后的生存惶恐?    年青时的我们都自傲于青春,满怀激情地去秉承执著。问题是,此执著是只无头的苍鹰。无目的性。    青春就好比一根火柴棒,除了那一瞬间的擦亮,似乎也就剩下袅袅而去后的余烬了。如果真是如此(结果确实如此),我们凭什么要去擦亮?只因那贪婪不鬼的冲动或激情?

我们许多人的青春就是这样转眼即逝的。我们徒有青春,而没有方向感。在青春岁月中,激情冲晕了头脑,直至激情在生命的汪洋中渐渐隐退。

生命,也不过如此!    一直都是在寻求一个解脱。一种对无知、无望甚或迷失的解脱。倘若解脱真能让生命获得一种圆满也就算了。问题是,越是因解脱而赢得了某种清醒,孤独与痛苦的步履越发沉重。我们的生命自始至终都被奴役着。

似乎,我们从一开始就别无选择。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不能够承受之轻”的。他说的别无道理!

“轻”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我们在追求个人意志自由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地给自身增加难以承受的不幸。

但我们却不愿放弃追求自我意志自由的机会。

放弃,意味着甘愿将自己纳入平凡。这是有悖于青春的!

青春的痛苦无非是难解于个人意志价值的实现渴望与归顺于集体意志之间的一种彷徨。

对于尚处混沌状态的人而言,归降于集体意志是容易的。而这恰恰又是青春的不幸!    如果放弃生命的轻度,而主动赋予以其重度,人生又会怎样?

昆德拉说,“在重度中,我们一样可以感受生命的轻度,或许重度反而比轻度来得更轻”。

也许,他是对的。以一种主动的状态去参与生命自定的种种规则,并忘我的娱乐其中,兴许我们真能体验到个人价值意义的一种存在。可问题是,我们的表现欲是贪婪的。人在盛满幸福或智慧的同时,总意想将别人的杯子也盛满。连苏格拉底都不能免除。他连日游走于雅典的广场上,为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揭穿世人的愚昧,以使他们更接近真实,奔赴智慧的殿堂。    也许你会说,“苏格拉底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一种自我表现,而我们则是集体意志下的相互取暖。我们的个人意志是一种自我的存在性的满足”。

可问题是,既然是个人意志,它必然是独特的。至少,它理应在大众意志纷呈的世界里,成为少许辉煌的佼佼者吧?否则,我们的个人意志不是要淹没于众多意志之流中,而丧失价值性么?

因为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存在。

既然没有绝对的存在,也就没有绝对的人生价值。那么,我们是随从价值的自由,还是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自认为很独特的价值呢?

由此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惶恐,只源于我们对“随从价值自由”此观念的一种怀疑。

而自定价值呢?又使我们深陷无可自拔般的苦恼。    “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说这话时无非就深陷此种矛盾痛苦的人生处境的。

作为存在主义者中的大师,萨特似乎在自欺欺人。他是提倡在参与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性存在的。但当他在遭遇集体意志对抗中挫败后,却又感叹着个人意志自由的美妙。

对于生命,无论我们赋予其轻度,还是重度,都是需要我们自身有强大的承受力的。否则,无论轻还是重,都是不可承受的。

“轻度”,是我们与现实间的一次角逐。它是对生命的一种憧憬。

“重度”,是我们肩负现实的一种责任或使命。它是对生命的一种回望。

[1]

作者简介

可飞,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