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方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存方式,社會科學術語 [1]
人是生命的一種,人所以特殊在於他是生命存在的同時,還具有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人的自我意識是人區別於一般存在物和生命存在物的根本所在。心理學認為,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區別於動物心理的重要標誌。在一切生物中,只有人才能在意識中明確地把「我」與「非我」,即自身與自身之外的東西區分開來。 人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人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三者既具有聯繫又有根本區別。聯繫的一面是指,三者都是對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區別在於,三者描述存在的層面是不一樣的。人的生存方式旨在揭示人作為一種存在其存在的特殊狀態,生活方式則是描述人的現實存在的具體形態,而生產方式則只是人的生存實踐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的生存實踐內容之一。 首先,人的生存方式對人的特殊存在方式的揭示。相對於一般存在物,人是一種很特殊的存在,主要體現為人不僅是有生命的,而且具有自我意識,因此,人的生存活動也相應不僅僅具有對象性和主體性緯度,更重要的是還具有意向性緯度,即人的生存還具有意義性。這樣,相對於一般存在,人是有生命的存在,而相對於有生命的存在,人又是不斷追求生活意義的存在,也就是說,生存是否具有意義成為人的生存區別於一般生命生存的根本特徵。正是在此意義上,我認為,人的生存方式的特殊性主要取決於生存價值這一因素。也因此,正是因為人的生存具有生存價值這一本質性因素,所以人的生存方式才會真正成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其次,生活方式對人的生存活動的現實形態的描述。如果說,人的生存方式揭示了人存在的特殊性,那麼生活方式概念則是對上述人的存在之特殊性的進一步現實化和具體化。通常講,生活方式指的是人們如何生活,而對於人們生活活動和狀態來講,只要它是現實的,就具有三個方面的規定性:主體、對象和手段,而這正是人的生存方式中生存實踐要素的應有內容,即生存背景、生存途徑、生存角色。因此,生活方式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人的生存實踐的現實體現。根據人的生存角色層次性,結合人的生存背景和生存途徑的差別,現實中人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工作方式,內含社會生產活動和個人就業活動;婚姻生活方式,內含婚姻方式和家庭生活;交往方式,內含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的交往內容;閒暇生活方式,內含閒暇時的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實踐消費三個方面。所以,生活方式本質上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具體描述,揭示的是人的生存的現實狀態和表象。 最後,生產方式是人生存實踐首要的和基本的實踐活動。人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物,他是自然中的一員,但由於具有自我意識,人和自然又不是簡單的同一關係,而人之所以克服人與自然的對立,就在於人的生產實踐活動,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人改造着大自然,確證了自己的本質。因此,馬克思認為,個人是什麼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麼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而,個人是什麼樣,這取決於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 所以,從本質上講,生產方式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基本方面,決定着人們生活方式水平和時代特徵。 總之,人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三個概念的聯繫與區別,實際上是對人在世界中存在狀態的不同層面的反映,揭示它們三者之間的異同對我們準確分析和描述當下人的生存狀態具有積極意義。
目錄
參考文獻
- ↑ 生存方式是什麼意思?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