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災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態災害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生態災害是指由於生態系統平衡改變所帶來的各種始未料及的不良後果。與生態衝擊(ecological backlash)、生態報復(ecological boomerang)、自然包袱(natural reprisal)的含義相似。
由於人類對大自然認識缺乏全面和系統性,習慣於依靠片面的、某些單向的技術來「征服」大自然,常常採取一些顧此失彼的行為措施,在第一步取得某些預期效果以後,第二步、第三步卻出現了意料之外的不良影響,常常抵消了第一步的效果甚至摧毀了再發展的基礎條件。人們總是由於專心顧及當前的直接利益而忽視了環境在人作用下的長期緩慢的不良變化,不自覺的忍受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自然報復」。比如我國許多地方曾是植被繁茂的好地方,歷代戰火和不適當墾殖,導致了水土流失極其嚴重,甚至出現沙漠化。任意排放污水、堆積廢物、使用生化物質滅蚊除藻、鞏壩與開挖河流、施用淤泥等等都有可能對水源和土壤進行破壞。只相信在單項專業中訓練有素的專家和專家工作部門分別對自然採取的行為,不了解這些部門的分別作用可能互相抵消而破壞自然界的整體性。直到本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世界工業普遍迅速發展,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產生了極明顯的嚴重的橫台效應,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於是人和大自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系統研究的環境科學逐漸興起,全面研究人類各種活動的正反兩方面的效應、注意防止生態災難或自然報復成為人類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新的指導原則。
參考文獻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 ↑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