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生物转化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生物转化技术是中国生物技术里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转化名词解释:主要见于某些原核生物的一种基因重组。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1928年,格里菲斯(.Griffith)首先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转化现象。1944年,艾弗里(.T.Averg)等鉴定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转化现象见于原核生物的部分种属中,目前已报道可作为天然转化受体的有链球菌(-cus)、嗜血杆菌、根瘤菌、芽孢杆菌、奈瑟氏球菌和黄单胞杆菌等。在高温放线菌、蓝藻和酵母菌中也发现有转化现象。植物细胞脱壁后形成的原生质体,也可作为转化受体。转化过程大致包括:(1)感受态的发育;(2)DNA的吸收;(3)前整合复合物的形成和DNA的整合重组。DNA以双链形式吸附在感受态的受体细胞上,几分钟后,一条单链以线状进入受体菌,与受体菌染色体同源部位配对,通过单键取代方式整合到受体DNA链上,然后随着DNA复制而纯合化(或被修复)。

感受态是细菌吸收外源DNA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上以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感受态的发育由受体细胞的遗传特性决定,不同种的细胞产生感受态的难易程度不同,出现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除奈瑟氏球菌外,大多数可转化细胞只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下才出现感受态。感受态的出现除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同时也受细胞的生理状态、菌龄和培养条件等的影响。处于感受态的细胞表面正电荷增加,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细胞表面的DNA分解能力增强,这些都有利于外源DNA分子的吸收,其吸附DNA的能力比一般细胞大1000多倍,且吸收的速度极快,一般只需5~10分钟。一般认为,感受态的形成与一些新的蛋白质诱导合成有关。因为在感受态形成时期都伴随一些新的特异性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的合成是感受态发育所必需的,某些蛋白质受体与DNA的吸收有关。转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外源DNA必须是具有一定分子量(106道尔顿以上),且与受体菌有一定同源性的双链DNA片段;(2)受体细胞必须容易获得感受态并且具有合适的酶系统,与受体菌有一定同源性,以提高整合频率。转化可用于基因定位等遗传分析。此外,由于质粒DNA也可以被感受态细胞吸收,并独立于宿主染色体进行复制,因此,质粒DNA的转化为外源基因的转移提供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