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田家英 |
田家英(1922年1月4日-1966年5月23日),本名曾正昌,出生于四川双流,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原研究员,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
田家英于1936年在四川成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次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曾是毛泽东的总管家、日常秘书。1966年5月23日,田家英不幸去世,年仅44岁。
基本内容
中文名:田家英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别名:曾正昌
职业:政治秘书
毕业院校:陕北公学
出生日期:1922年
逝世日期:1966年
国籍:中国
民族:汉
主要成就:1946年被毛泽东选为毛岸英的老师
大事年表
1930年进入成都省立北城小学就读。
1933年考入成都南熏中学就读。
1934年母亲去世,辍学在家中药铺里当学徒,开始尝试以“田家英”的笔名报纸杂志写稿。
1935年在报刊副刊上发表小说、散文、书评、杂文和诗歌。
1936年以第一名成绩中学毕业,1936年冬,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海燕社"。
1937年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开除,在地下党帮助下奔赴延安,进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担任学校总支秘书、中国近代史教员、宣传科教育干事等。
1939年进马列学院继续学习。毕业留校,任中国问题研究室研究员、学院教育处干事和中国现代史教员。
1941年进入中央政治研究室。
1943年调中宣部历史组工作。
1946年被毛泽东选为毛岸英的老师。
1947年晋西北的土改运动。
1948年8月起任毛泽东秘书。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多年以全部精力参加《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及毛泽东其他著作的编辑、注释和出版工作,还参与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起草的中共“八大”大会开幕词受到毛泽东和与会代表的称赞。毛泽东经常派他到各地农村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他坚持实事求是向党中央、毛泽东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他坚持真理,在整理毛泽东的一次讲话时,删去涉及彭德怀的不实之词及表扬关锋、戚本禹的一段话。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冲击。
1966年5月22日下午,王力等到中南海住地,令他停职反省,交清全部文件,搬出中南海。第二天他即自缢而死。
藏书故事
在任毛泽东主席秘书期间,他曾用10多年的心血为毛泽东建立起一个图书馆,由刚进城时的10个书架发展到上万册书籍。他的业余爱好在收集清人墨迹,特别是收集文人学者的墨迹方面。“小莽苍苍斋”所藏清人翰墨,从明末到民国初,约300年;有学者、官吏、金石家、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书法家、画家,约500余位;约1 500件。数量最多、收集最专的是一代清儒的墨迹。有人赞誉他收藏的清人翰墨为“海内第一家”。“文革”爆发后,戚本禹接管了“小莽苍苍斋”的部分藏书,被他称为“国宝”的有毛泽东手迹、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墨迹、“小莽苍苍斋”藏品总账目、数以百计的清人墨迹、信札、印章等都不翼而飞。藏书印有“京兆书生”、“家英藏书”、“成都曾氏小莽苍苍斋藏书”、“壬寅岁朝为小莽苍苍斋主人”等。
浙江调查
1961年上半年,要将这年建设成为“实事求是年”和“调查研究年”的毛泽东派出他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田家英,组织中央调查组到浙江开展调查。
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配合下,调查组先在嘉兴县魏塘公社和合生产队(现属嘉善县)以及桐庐县东洲公社五星生产队进行调查。期间还调查了桐庐县场口公社友谊管理区环二生产大队的情况。
四五月间,中央调查组还分别到嵊县长乐公社葛英大队、萧山县临浦镇、绍兴县柯桥镇就山林政策、手工业工作和商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附图:田家英(左一)浙江调查】。
田家英率领的中央调查组在浙江开展的调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这次浙江调查为中央在当年出台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农业六十条”)、《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即“手工业三十五条”)、《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即“商业四十条”)等重要文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调查组深入到农村基层,作系统的调查研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带动了浙江全省“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参考文献
- ↑ 田家英之死与戚本禹午夜电话,网易,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