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画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画论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画论

外文名称;theory of painting

拼音;huà lùn

简介;绘画理论的简称

画论包括绘画审美理论、绘画批评、绘画技法理论等内容。[1]

画论,往往是重要的甚至是标志性艺术家和理论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创性理论。画论是重要的有影响力学术著作,它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于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表现手段的认识水平。而“论画”,仅仅是艺术家和理论家在实践中的一般性评论和阶段性艺术感悟感想,也可择要结集成册,但学术性一般,与“画论”明显有别。

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美学著作和普林尼、鲍萨尼阿斯等人的历史著作中,已有大量论述涉及绘画中的模仿、比例、美与丑、素描与色彩等问题。但这些零星的或专门的文字大都只是经验性的评述。文艺复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影响下,欧洲才真正形成具有理论体系的绘画理论,透视学和解剖学是当时画论的主要内容。L.达·芬奇的画论笔记是当时欧洲画论的杰出代表。18世纪德国文艺批评家G.E.莱辛的《拉奥孔》专门论述了绘画与诗歌的界限,是比较美术理论的重要论著。近现代以来,有关绘画的理论大量见之于画家的言论、日记、书信和美学家、文艺批评家的各种著述中。

中国绘画

中国的绘画理论,最早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言论中,不成系统,而且往往是以论画说明某一伦理的或哲学的问题,但对后世影响很大。自东晋顾恺之开始,出现了专门的画家论画的著作。经历代发展,形成了自成系统的中国古代画论体系,著作宏富,体裁多样(包括画论、画评、画史、著录、题画诗等),门类丰富(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的理论),阐述精微,是有待于进一步整理和研究的古代艺术理论遗产。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

中西绘画,故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画材上不专山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主精,法国库尔贝、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美术品贵精工,贵满贵足,写实之功成于是。

——《美的解剖--在上海开洛公司讲演辞》,1926年3月19日上海《时报

我们的雕塑,应当继续汉人雄奇活泼之风格。我们的绘画,应当振起唐人博大这精神。我们的图案艺术,应绍述宋人之高雅趣味。而以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因艺术作家,如不在写生上立下坚强基础,必成先天不足现象,而乞灵抄袭摹仿,乃势所必然的。

——《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1947年11月28日天津《益世报

有人喜言中国艺术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不知形象与神韵,均为技法;神者,乃形象之精华;韵者,乃形象之变态。能精于形象,自不难求得神韵。希腊两千五百年前之巴尔堆农女神庙上浮雕韵律,何等高妙!故说西洋美术无韵,乃不通之论。

——《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1947年11月28日天津《益世报

中国画在美术上,有价值乎?曰有!有故足存在。与西方画同其价值乎?曰以物质之故略逊,然其趣异不必较。凡趣何存?存在历史。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所可较者,惟艺与术。然艺术复须借他种物质凭寄。西方之物质可尽术尽艺,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尺艺,以此之故略逊。

——《中国画改良之方法》,1918年5月23-25日《北京大学日刊

吾国美术发展后,变为多元体;如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各树一帜(上古并不如此),有全不连属者。故为万物平等观,不同西洋以人为主体。彼之所长,我远不及,而我之所长,彼亦不逮。因为我国人之思想,多受道家支配,道家尚自然,绘画之发展,一面以环境出产如许多之繁花奇禽,博采异章……故自然物之丰富,又以根深蒂固之道家思想,吾民族之造型艺术天才,便向自然主义发展。波斯印度亦多物产,但其绘画,俱为生活习惯所限制,类作五六方寸小幅,开展为难。

——《美术漫谈--部分中国花鸟画》,1950年12月1日北京《新建设》第3卷第3期

画论

达芬奇画论》、《罗丹艺术论》、《古画品录》、《中国画改良论》等。

参考来源

《中国画论/刘万鸣》—第六章元代绘画及画论

参考资料

  1. 画论,百度文库 , 2016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