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留住古城的记忆和历史-读鹿剑林散文作品有感(张建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留住古城的记忆和历史-读鹿剑林散文作品有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留住古城的记忆和历史-读鹿剑林散文作品有感》中国当代作家张建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留住古城的记忆和历史-读鹿剑林散文作品有感

毋庸置疑,每个城市一定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城市也一定都有自己的地标建筑,前者可谓一种人文景观,后者则为一种地理景观,这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剑林文友的系列散文《雪落古运河》《北湖的鱼》《早春的风景》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参照和佐证,尤其是《雪落古运河》,可以说将济宁的“来龙去脉”描述的纤毫毕现,让人依稀走进或看到了济宁的“前世今生”;《北湖的鱼》则“画龙点睛”,透过这扇“窗户”,让人领略了济宁这座古老年青城市的“内心世界”。如果说“古运河”给我们呈现的是静,带来更多的记忆、沧桑、厚重的话,那“北湖的鱼”则是上帝和大自然对济宁市人民的礼遇馈赠,而《早春的风景》让我们心向往之,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游中有乐,乐中有思。

一个城市的分量乃至伟大,一定与它的历史积淀有关,这就像一个人的童年天真和耄耋之年的阅人无数,济宁有着历史的观照和关照,有着如雷贯耳名闻遐迩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有着许许多多的鳞次栉比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景观和地标建筑。

千年的悠悠古运河,她是“运河之都”济宁的母亲河,那么,围绕在她身边的一切都是与她血脉相通的儿女,都是拜古运河所赐,都是从她身上掉下的“肉”,所以,这一切才呈现为一种真实天籁,水乳交融,亲密无间、患难与共、血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在《雪落古运河》一文中,剑林文友如数家珍饱含深情,向我们详尽描述了“南门口、玉堂酱园、宣阜桥、玉带桥、清平桥、快活林、太白楼、顺河东大寺、日月坊、竹竿巷”独具魅力的动人故事,使我们对这座赖以生存儒润华夏生机勃勃的济宁古城,有了完整清晰的印象,产生强烈的眷恋钟爱,不由不让我们顿生走进和更加热爱这座城市的冲动和激情。

当然,由于这样那样的岁月沧桑变迁的原因,由于对现代文明的误读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开发,与济宁有关的一些人文地理正在消失,那些留存济宁人心中曾经的象征和符号,只能从历史的博物馆和老照片中来打捞记忆了,诚如剑林文友所悲悯咏叹的那样“如今,老运河已逝去往日商船往来的繁忙,竹竿巷老街通渠要道、运河两岸,店铺林立的景象也已繁华落尽。伴随着旧城改造拆迁、竹竿巷早已改头换面,百年传承的韵味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这真的让人唏嘘感叹扼腕叹息捶胸顿足,其实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忘祖先走过的艰苦岁月,寻找失落久远的记忆,也应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一座座一栋栋散发着历史光芒、乡土文化气息的建筑呈现我们眼前,当我们与它们面对面、零距离,早已远去的岁月渐渐清晰复原,这该勾起多少人对过往岁月五味杂陈的记忆,仿佛看到先辈们风尘仆仆、沿着时光隧道一路寻踪走来,让人顿生无限感激和敬畏情怀,这该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功莫大焉的事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古老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需我们爱护,都需要我们用情感去浇灌洗涤;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才会越来越清晰明亮,一个与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人,对这个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敬畏和坚守,正像剑林友所体悟揭示的那样,“近些年,我曾经到过杭州的清河坊,苏州的平江路、山塘街,杨州的东关街,镇江的西津渡,北京的后海、南京的秦淮河……等等,这些历史街区均保存完好,经过‘修旧如旧’和旅游开发,不仅留下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而且重新焕发出夺目光彩……”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在保留城市记忆和开发创新保护方面以启发镜鉴。

正像剑林友所希翼期待的那样,“我从心里期盼着,古运河两岸的老街区能重现往日风采,在这个旅游和商业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装点得更加丰润、灵动、美丽。”一句话,我们所有的行动和努力,都应该在未来的岁月中,致力于不断完善提升城市的软实力。那就是让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留得住记忆,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历史对于旁观者来说是一段故事,对于剑林友是切身的喜悦和忧伤,是一生一世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亲不亲故乡人。在《北湖的鱼》一文中,剑林友将“捕鱼节”、“放鱼节”描述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其情也真,其意也切,感人肺腑,溢于言表,“捕鱼节”、“放鱼节”之所以成为济宁人一种传统节日和“保留曲目”,这无疑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终极关怀”的大爱……

“围观的民众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纷纷买了大小适中的野生活鱼,一方面为了尝尝鲜,另一方面也是图个新年喜庆有余。男女老少个个面带喜色,把个元旦搞得像过年一样。”和谐美好,其乐融融。

“年末岁尾按计划进行捕捞,使之保持良好循环的生态。”为了引导鼓励回馈市民积极参与春季的“放鱼节”活动,“北湖管委会每年元旦将捕获的鲤鱼精选一千斤,免费赠送给济宁一中的莘莘学子,祝愿高三的学生都能‘鲤鱼跃龙门’。想必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理想高校的学子们,将来无论走到天南海北,都会怀念这家乡的美味和浓浓的乡情。”每年都有一批批金榜题名的高考学子走出济宁,他们去知识的海洋里,寻找梦想,捕捞希望;每年又迎来一批批学成回到济宁的大学生,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架起快捷的立体桥梁,矗立在家乡发展跨越的正前方。

“漫步于冬日的湖畔,水碧天蓝,风柔日暖,如此优美的环境,怎能不让人兴发感动。……在这个新时代诗意葱绿的路上行走,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沐浴在新年的暖阳里,我真想投身湖中,去问一问那翔游于湖底的鱼,是否和我一样,内心里溢满幸福和欢喜?”在湖泊山影中剑林友是独爱济宁北湖的,星期天节假日北湖的美景中时常闪着他陶醉的身影。泛起粼粼金光的湖水里,剑林友的身影正与欢快的鱼儿嬉戏交谈,身旁的芦苇蒲草也在春风中向他招手……

此时此刻,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艾青先生和剑林友两者冥冥之中一定有着某种相遇和通感,对人类、对世界、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挚爱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吧!

剑林友在《早春的风景》中写道“怀想着早春的模样,早早醒来,欣欣然走出家门,徒步于附近的湿地公园。”陡然发现“兴奋的鸟儿比晨炼的人们更早,在枝头欢唱、跳跃。湖面绿水如镜,五六只野鸭缓缓游动,水面波痕向四面荡开。湖畔垂柳依依,”晨风“为它梳起了新妆,是那种早春鹅黄色绿绿的、淡淡的,晨风送来了黄鹂的鸣唱,”作者停下了脚步“驻足静心倾听。”诗情画意的早春黎明,是属于勤奋早起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人,是属于剑林友的。只有拥有多彩黎明的人,才能拥有多彩的人生。

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如果说这个世界的美好,是因为有了鸟语花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给人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感觉的话,那“有幸与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邻,两个公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春夏繁花不断,秋冬风景雅致,让我百走不厌,常常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见证了四季人生。感谢这里的树木花草,感谢这里的流水、鸟鸣,感谢天空中细雨、流云,感谢融入风景的人们,她们有的仙骨临风舒袖舞太极,有的聚于亭下竹笛相伴引吭合唱,她们都是风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早春的风景》一定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上帝的鬼斧神工和无数劳动者天作之合,才有了这个世界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美丽和美好吧……

心里装满着爱,心中怀惴着感恩之心的剑林友,面对着“那些辛勤的园丁——勤劳朴实的园艺工,他们有男有女,五六十岁居多,都是城市边缘的失地农民,随着城市的扩张被市民,没有了农田可耕种,他们便把对土地深情倾注在山林湿地的花草树木之中。成就了喧嚣城市中一隅美丽风景”的他们,发自肺腑地倾诉告白,“人勤春来早,心诚地生金。我终于明白,这里的玉兰为何开的早,这里的风景为何这般好。”

偶尔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动情地写到:“济宁非我出生成长之地,却是工作生活最久的地方,一直以来,我对于济宁这座城市,感觉像似无根浮萍,深不下去,爱不起来。今天读了老兄一文,不由得增添了许多好感,细细品味起来,济宁确是古朴自在,好多没去过的地方,我也要去兜兜转转了。赞一个”!“因一篇美文,爱上一座城。”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力量。

尺牍寸言,难以言述,掩卷沉思:剑林友的散文,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一种真实的热爱、朴实的关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剑林友也是用自己的文字,沾着自己的心血搭建一座爱的天堂,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天堂。”写到这里,我隐约看到剑林友在湿地公园散步的的他停下了脚步,伴随着“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音乐,人们正翩翩起舞,剑林友乐在其中、思在其中……为了我们向往的美好天堂和我们梦寐以求的梦想。《雪落古运河》《北湖的鱼》《早春的风景》三篇为家乡济宁素描了一幅幅美妙立体的画卷,激励着我们,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热爱生活、乐于奉献、身体力行,为幸福的明天努力奋斗![1]

作者简介

张建鲁,山东兖州人,1962年8月出生,自幼酷爱文学,十八岁入伍,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被誉为战地诗人和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