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疤面煞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疤面煞星
图片来自gamer

疤面煞星》是一部于1983年上映的美国犯罪片,由布莱恩·狄帕玛执导,奥利佛·史东编剧。本片是1932年英文同名电影《疤面》的重拍版。

本片讲述身无分文的古巴难民东尼·莫塔纳(艾尔·帕西诺 饰演)到达了1980年代的迈阿密,并成为一名强大的贩毒领袖的故事。其他演员还玛丽·伊莉莎白·玛丝楚汤妮奥、史蒂芬·鲍尔和蜜雪儿·菲佛

《疤面煞星》于1983年12月9日在美国上映,并获得了成功的票房。但电影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多数影评人批评其过度的暴力和药物用法。在迈阿密的一些古巴外籍人士对于片中将古巴人塑造成罪犯和毒贩而感到反感。但在数年后,本片获得影评人重新看待,它被一些人认为是最佳黑帮电影之一,身为编剧和导演的马丁·史柯西斯也称赞本片。其音乐、漫画和游戏也在粉丝间造成回响,形成了一股邪典追捧

剧情

卡斯楚执政之后,许多人逃出古巴,东尼是众多难民之一,脸上有一道长疤痕的他,与好友曼尼来到了美国迈阿密,一无所有的他们开始为黑道老大、毒枭法兰克办事,多次立下汗马功劳,以勇猛闻名于江湖

但功高震主,法兰克开始猜忌东尼,东尼与产地制毒商索萨的合作被法兰克反对,加上法兰克的女友艾薇拉似乎与东尼产生情愫;法兰克愤怒,派人行刺东尼,东尼负伤,东尼与曼尼也随即报复,杀死了法兰克自立门户,与索萨合作贩毒,很快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毒枭。

东尼发迹以后,因自身的傲慢、凶悍及贪婪,导致身边的家人或朋友都因此而远离,甚至被东尼杀死。例如忠实的伙伴曼尼,就因为与东尼的妹妹吉娜谈恋爱而被东尼枪决

一次与索萨的合作,东尼中途改变主意,不愿意连带杀死行刺对象的老婆与孩子,还杀了索萨的一名部下,导致与索萨的合作失败,悲愤的索萨派出一支部队,攻入了东尼的豪宅.....。


制作

阿尔·柏仙奴在洛杉矶的蒂芙尼剧院观看过1932年的英文同名电影《伤面人》后,便开始开发《疤面煞星》。后来他打电话给他的经纪人、监制马丁·布莱格曼,并告诉布莱格曼重拍这部电影的可能性柏仙奴原本想保留电影中那段历史时期的部分,但却意识到由于它的夸张性质,所以很难去实现。薛尼·卢密成为导演,开发了有关在马列尔事件期间古巴人东尼·莫塔纳抵达美国的概念。

布莱格曼和卢密的创作差异导致卢密退出该项目。卢密希望做出一个更政治化的故事,集中在指责现任总统的政府令可卡因大量涌入美国,而布莱格曼则不同意卢密的观点。布莱格曼用白赖仁·狄庞马取代卢密,并聘请编剧奥利华·史东,后来表示只用了四通电话来确保他们的参与。史东看过原本的1932年《伤面人》,而且不喜欢这部电影,所以他最初拒绝了该提议[1]。直到他与卢密交谈后,他才接受这一提议,因为他们同意将该电影从以前的时代转变成一部当代电影,说:“薛尼有一个好主意,可以把1930年代美国禁酒令的黑帮电影制作成一部现代移民黑帮电影,涉及同样问题,而我们用禁毒代替禁酒。禁毒与禁酒创造了同样的犯罪类型,就像黑手党。”史东在应付自己的可卡因成瘾的同时研究了剧本。

他和布莱格曼做了他们自己的研究,前往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在那里他们获得机会看到美国检察官办公室和有组织犯罪局的记录。史东搬到巴黎写剧本,认为他在美国时无法切断他的成瘾,在2003年的一次采访中说他当时完全脱离毒品,“因为我不认为可卡因有助于写作,这是对脑细胞具有非常破坏性的。”

参考文献

  1. David Konow. Writing in a Very Dark Room – Oliver Stone revisits Scarface. creativescreenwriting.com. 2015-01-20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