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桫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桫椤

中文学名:白桫椤

拉丁语:lsophila spinulosa(Hook.) Tryon

别称:树蕨、蕨树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类植物纲

科:桫椤科

属:白桫椤属

白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 Tryon),又名树蕨、蕨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1]

形态特征

常绿陆生大型乔木蕨类, 株高可达20米,中部以上直径可达20厘米。叶柄禾秆色,常被白粉,长达50厘米,基部有小疣状凸起,其余光滑,上面有宽沟,沟的两外侧各具1条由气囊体连成的灰白色斑纹线。延伸至叶轴渐稀疏;鳞片质薄,灰白色,无特化边缘,仅有斜向上的黑色刺毛;叶柄、叶轴和羽轴无刺;叶纸质 ,长1~3米,3回羽状深裂,叶轴浅禾秆色 ,被白粉;羽片约20对,斜展,披针形,长达90厘米。基部一对羽片的柄长达7厘米,先端羽状深裂,羽轴浅禾秆色;小羽片先状披针形,长9~15厘米,下部稍狭,先端长尾状,深羽裂,小羽轴上无毛或有 疏毛;裂片6~22对,长10~16毫米,略成镰刀形,基部较宽,近全缘或略具波状齿,偶有浅裂,小脉2~33叉。孢子囊群中生或近中脉,无囊群盖,各斯与孢子囊几等长。

生长环境

白桫椤生于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成片生长在一起。

分布范围

云南金平、河口、景洪、勐腊、绿春、潞西、瑞丽、盈江等县(市),西藏海南有分布;不丹印度锡金孟加拉缅甸越南也有。

赤水桫椤

说到赤水,中国人不应当陌生。红军四渡赤水,曾留下过可歌可泣的壮举。
赤水,现在在国际上更为著名的是,那里有我国存量最大的古桫椤林。所以被列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桫椤,被专家们称为“活化石”。它是自然界历尽沧桑和浩劫的孑遗植物。繁盛于距今1.6亿年到1.3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和恐龙同生共荣,是当时大型动物的重要食物。科学家们说,桫椤曾经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极其辉煌的恐龙时代。沧桑巨变,经过漫长的地壳变迁,恐龙早在7000万年前就已经绝灭了,然而桫椤,作为植物活化石却至今还生机勃勃地长在我国贵州的赤水河畔。它是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珍贵依据。
桫椤在分类学上属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水龙骨目。它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十分独特的类群。蕨类植物一般为草本,但桫椤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具有树状的直立茎,呈乔木状,大型羽状叶子簇生于茎干的顶端,形成伞状,故又称为树蕨。 桫椤在全世界共有六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根据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我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中国桫椤的种类虽然不多,但地处该科植物分布的北缘,其种类和分布有一定的特色。世界上极少地方幸存的桫椤,大多植株矮小,分布稀疏。中国贵州省赤水桫椤的分布比较广,生长良好,植株高大,密度也可谓甚佳,生态原始,环境优越,很受中外专家学者看好和推崇,赤水也因此而被赞誉为“桫椤王国”。

桫椤历史

1642年12月,一艘偏离了航线的荷兰船正在炎热的南太平洋懒洋洋地航行着,这天轮到一个叫塔斯曼( Tasman)的水手负责岸望。“陆地!陆地!”——塔斯曼突然大叫了起来,地球上最为独特的动植物王国——新西兰,就这样被欧洲人发现了。发现新陆地的消息很快在欧洲传开,大批的探险家和殖民者峰拥而至。哪怕是最为见多识广的探险家初到那里时也在各种奇特的动植物面前目瞪口呆:几十种不会飞的鸟在地上跑来跑去,蟋蟀长得大如老鼠,巨型蜗牛以肉为食。森林里,雄伟的贝壳杉令人望而止步,参天的罗汉松密密麻麻;尤其奇特的是,在欧洲矮小的蕨类植物在那里竟然长到一二十米高,构成森林中层的主角!
探险家们在新西兰所看到的那些高大的蕨类植物,就是地球上最后的树蕨——桫椤。虽然亿万年前那些几十米高的蕨类巨人早已化作我们脚下的煤炭,但树蕨并未完全从地球上消失,在新西兰等地的一些原始森林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树蕨的踪影。
不过,所有现存的树蕨都属于真蕨植物里的桫椤科,和它们亿万年前即已灭绝的亲戚有着很大的差别。桫椤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它们曾经是巨型食草恐龙的粮食。如今,这些最后的树蕨也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在经历了冰川的考验之后,它们头上又笼罩着来自人类的阴影。
绝大多数的树蕨都已消失在遥远的过去,但在地球上的一些角落里,仍然可以找到树蕨的踪影,在这幅马丁·约翰逊·黑得(Martin Johnson Heade,1819~1904 )作于1870年的油画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生活在牙买加的一种树蕨。
桫椤科植物现存600种左右,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森林里,美洲、大洋洲、东南亚以及太平洋的很多岛屿上都有桫椤科的木本蕨类分布,目前这个科中的大量种类都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实际上,现存的桫椤科植物都是在经历了冰河时代的打击之后,在这些地区分散残留,一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再次遭到破坏,就极易发生地方性的灭绝事件,最终导致物种的消失。现在,整个桫椤科的植物都已被列入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的附录Ⅱ中,禁止所有有碍其生存的贸易行为。
大多数桫椤科的木本蕨类高度约1米~8米,茎干直径10厘米~20厘米,羽状的复叶丛生于茎顶,树形和椰子树有点相似。产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国的白桫椤可以长到20米高,新西兰的一些种类更是可以高达25米。尽管最高大的桫椤也无法和鳞木等昔日的蕨类巨人相比,并且它们的高度通常也无法和生活在2亿多年前的真蕨类树蕨相比,但已经足以让桫椤俯视当今的其他所有蕨类植物,成为当今的“蕨类植物之王”。
桫椤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它们曾经是巨型食草恐龙的粮食。现存的桫椤科植物有600种左右,其中大量种类都面临灭绝的威胁,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最终将导致物种的消失。
新西兰是世界上树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虽然桫椤作为蕨类植物并不开花,新西兰依然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长达8.000万年与世隔绝的历史,使得新西兰发展出极其独特的动植物类型;在人类到达之前,那里是各种鸟类和古老爬行动物的天堂,甚至连一种哺乳动物都还没有进化出来。茂盛的森林中,满是各种从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其中就包括各种树蕨。
然而自从人类在800年前进入了新西兰以后,对植被的破坏便从未停止。在欧洲人发现新西兰之前,毛利人已经在那里居住400年以上,他们也已破坏了岛上大片的原始森林。不过和后来的欧洲人相比,毛利人就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新来的殖民者一方面大量砍伐森林以获取木材,另一方还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以获得耕地,新西兰南北两个岛上超过一半的森林遭到了破坏。时至今日,就连在这个树蕨的王国,也有一些种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参考来源

  1. 桫椤:最后的树蕨!, 植物标本馆,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