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棠子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854276554317654822.jpg 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紫珠01

白棠子树(学名:Callicarpa dichotoma (Lour.)K.Koch ),英文名:Purple Purplepearl,种名:紫珠,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紫珠属,落叶藻木,小枝紫红色,幼时有粗糙短柔毛和黄色腺点,后变光滑。叶卵形、倒卵形,先端急尖,边缘自基部起有细锯齿,两面无毛,聚伞花序总梗与叶柄等长或短于叶柄。原产于我国,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等。[1]

白棠子树又名紫珠、紫珠草、止血草,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小灌木。高约1-3米;小枝纤细,带紫红色,多分枝,幼嫩部分有星状毛。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急尖或尾状尖,基部楔形,边缘仅上半部具数个粗锯齿,表面稍粗糙,背面无毛,密生细小黄色腺点;侧脉5-6对;叶柄长不超过5毫米。聚伞花序在叶腋的上方着生,细弱,宽1-2.5厘米,2-3次分歧,花序梗长约1厘米,略有星状毛,至结果时无毛;苞片线形;花萼杯状,顶端有不明显的裂齿或近无齿;花冠紫红色,无毛;药室纵裂;子房无毛,有腺点。果实球形,紫色,径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1月。

中文学名 白棠子树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亚 科 牡荆亚科 属 紫珠属 组 紫珠组

拉丁学名 Callicarpa dichotoma (Lour.) K. Koch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科 马鞭草科 族 紫珠族 亚 属 紫珠亚属 系 纵裂药系


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国,分布于山西西部、山东、河南、北京、河北等,海拔500m以下低山区的溪边的山坡灌丛中。长江流域及以南亦有分布,如连云港、南京、无锡、苏州、宜兴。

生长习性

喜光,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喜深厚肥沃的土壤,萌芽力强。

园林用途

紫珠秋季果实累累,紫堇色明亮如珠,果期长,是优良的观果灌木。庭院或公园可丛植于园路旁。

繁殖培育

扦插、播种繁殖。冬季应疏剪、施基肥

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平。

①《本草拾遗》:"味苦,寒,无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③《闽东本草》:"性平,味微涩。"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除热,解毒。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痈疽肿毒,喉痹。

①《本草拾遗》:"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痿,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②《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脾虚,退热。研末搽皮肤痒痛,又杀虫。"

④《中国药植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出血,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⑤《闽东草药》:"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2] 紫珠的附方

1.治咯血:干紫珠叶末1.5~2.1g。调鸡蛋清,每4h服1次;继用干紫珠叶末6g,水煎,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2.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紫珠叶、白及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6g,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胃溃疡出血:紫珠叶12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衄血:干紫珠叶6g。调鸡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叶末塞鼻。(《福建民间草药》)

5.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福建民间草药》)

6.治子宫功能性出血:紫珠叶、地菍、梵天花根各30g。水煎,加红糖30g。在出血的第1日服下,连服数日。(《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珠叶、猪殃殃、细毛鹿茸草各15g,地菍、栀子根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8.治创伤出血:鲜紫珠叶,用冷开水洗净,捣匀后敷创口;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撒敷,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福建民间草药》)

9.治跌打内伤出血:鲜紫珠叶和实60g,冰糖30g。开水炖,分2次服。(《闽东本草》)

10.治扭伤肿痛:紫珠草叶30g,鹅不食草30g,威灵仙15g。水煎服;或加松节油共捣烂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1.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紫珠叶、紫金牛各15g,秦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12.治赤眼:鲜紫珠草头30g。洗净切细,水2碗,煎1碗服。(《闽南民间草药》)

13.治痈肿,喉痹,蛇虫、狂犬等毒:紫荆(紫珠)煮汁服之,亦可洗。(《卫生易简方》)

14.治阴道炎,宫颈炎:150%紫珠叶溶液,每次10ml,涂抹阴道,或用阴道栓,每日1次。1星期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15.治瘰疬,甲状腺肿大:杜虹花根60g,三桠苦根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紫珠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1.5-3g。每日1-3次。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