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涧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涧镇是天津市蓟州区的西大门,毗邻河北省三河市,白涧镇农业经济发达,拥有各种名贵苗木花卉,品种齐全,为天津地区重要建材基地,运输业发达。白涧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
地理环境
白涧镇是天津市蓟州区的西大门,毗邻河北省三河市,全镇面积50平方公里,辖19个村,常住人口20034人(2017年)。涧镇境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镇内交通、通讯便利,有京哈、宝平两条公路和京秦、大秦两条铁路贯穿境内,以镇政府为中心,有乡村公路通向各村,通信光缆、有线电视通达各村。白涧镇农业经济发达,拥有各种名贵苗木花卉,品种齐全。
经济概况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果品盛产柿子、苹果、葡萄、梨、杏、桃、李子、栗子、小枣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好。建筑材料资源丰富,山区矿藏有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储量大,品位高,为天津地区重要建材基地,运输业发达。
旅游资源
白涧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镇内白涧村有清朝皇帝行宫的遗址。清朝皇家选择遵化县建立自家陵园,称为清东陵,北京距离清东陵路途遥远。皇帝行宫既为皇家发丧时,在路途中休息的一个驿站。据说白涧在皇家眼里视为一块凤地,凤头朝北,现京哈公路白涧段为凤的两只翅膀。现京哈公路北侧的两眼井,相距300米,为凤眼。井北是行宫,为凤头。凤头北部曾有一弯流水,清澈见底,潺潺不息,东西贯穿整个村庄,故当时本村取名清水泼涧,后来改称白涧。行宫的宫门与王府大门一样,门外两侧是配殿。行宫的建筑为清朝宫殿式,宫内有一大殿为寝宫,寝宫的北、东、西周围是宫房,宫房有走廊。每当皇家发丧走至此地时,把陵放在行宫西南的三角坑里(那是放陵的地方)。侍卫住在配殿,佣人、随从住在宫房,皇室家族住在寝宫。
在行宫的东侧与行宫平行而立便是一座香姑庵,就是人们称的尼姑庵。尼姑庵有一个山门,门上挂匾,写“香姑庵”三个大字。山门往里走是二殿,二殿后面有一块正石碑。再往里走是大殿,大殿门前左右各有一块小石碑,碑前各有一棵直径1米多的参天白皮松。大殿左右两侧是配殿,大殿后面是正阁,两侧为配阁,配阁和配殿之间是耳房。山门的东侧是门房,即门道,平时进出香姑庵的道路。从门房往里走有一个石门,可进入基地。基地内有三座石塔、三座砖塔,西北、东南方向一字排列,并逐渐变小、变矮。塔前长有粗大参天的白皮松树,松树前埋有土基,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据说因清朝一个皇帝遇难,要出家当和尚才能免灾。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就张贴告示,募集女子充当替身出家当和尚,为皇上免灾。并在白涧这块风水宝地修此大庙。这些女和尚享受国家奉禄、拥有土地,过着待遇优厚、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其它地方的尼姑所羡慕,故有“当和尚到盘山,当尼姑到白涧”之称。至今尼姑云常、云仓、云库的名字和形象还留在人们的头脑之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