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肝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牛肝菌
中文名 | 白牛肝菌 | 英文名 | Boletus albus Peck |
别称 | 灰白牛肝菌、梭柄牛肝菌,白羊肝 | 拉丁名 | Boletus griseus Forst |
界 | 真菌界 | 门 | 真菌门 |
亚门 | 担子菌亚门 | 纲 | 层菌纲 |
亚纲 | 同隔担子菌亚纲 | 目 | 牛肝菌目 |
科 | 牛肝菌科 | 属 | 牛肝菌属 |
基本简介
白牛肝菌,并非美味牛肝菌,是少数几种通体洁白的牛肝菌,可食用。
白牛肝菌一般指灰褐牛肝菌
形态特征
子实体散生。菌盖直径6~9cm,初扁半球形,后渐开展,湿时表面稍粘,纯白色、灰白色。菌肉白色,稍厚,不变色。菌管长0.3~0.4mm,灰白色;管孔近圆形,灰白色。菌柄圆柱形,有时向下渐细,7~9cm×0.8~2cm,白色,表面光滑或稍有条纹。孢子近纺锤形至长椭圆形,淡黄色,15~16μm×4~6.8μm。
生长环境
夏秋生于桦木科和壳斗科等阔叶树如格氏栲林中地上,属外生菌根菌。
分布范围
中国、日本、德国等地。中国有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山东、内蒙古、新疆、湖北等地。
繁殖方法
孢子繁殖。
主要价值
食用。
参考资料
1.白牛肝菌的简介
2.白牛肝菌的特征
3.白牛肝菌的生长环境
4.白牛肝菌的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