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玉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玉菇

中文学名:白玉菇

别称:白雪菇

门:担子菌门

纲:层菌纲

目:伞菌目

科:白蘑科

属:玉蕈属

白玉菇别称白雪菇、白色蟹味菇、白色真姬菇、白玉蕈,属于伞菌目,口蘑科、白蘑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菇体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质地细腻,菇体脆嫩鲜滑,清甜可口,是一种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的上乘山珍,是食用菌中的“金枝玉叶”。有镇痛、镇静、止咳化痰、通便排毒、降压等功效。[1]

形态特征

白玉菇的子实体丛生,每丛15 ~ 50 株不等,少散生; 菌盖幼时半球形,白色,后渐平展;盖面平滑,有2 ~ 3 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1. 5 ~ 2. 0 cm; 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 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 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 ~ 12 cm; 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

分布范围

白玉菇发源于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地,1986年引入我国,现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均有小规模栽培。

保健功效

提高机体免疫力

白玉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

镇痛、镇静

巴西某研究从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具有镇痛、镇静的功效,据说其镇痛效果可代替吗啡;

止咳化痰

白玉菇提取液用动物实验,发现其有明显的镇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通便排毒

白玉菇中含有人体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可保持肠内水分平衡,还可吸收余下的胆固醇、糖分,将其排出体外,对预防便秘、肠癌、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白玉菇降血压

适用人群:所有人都可食用。

存放要求

一般在超市中购得的白玉菇可以存放2周以上,不过尽早使用为宜,而且应低温冷藏保存。

市场潜力

鲜品价值高达30至40元,被誉为食用菌中的“金枝玉叶”,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和市场潜力。

制作方法

白玉菇做汤的话可以掰开用水先浸20分钟,然后洗干净,水分沥干备用,锅里面稍微的放入一点点油烧热,加入姜片和白玉菇稍微炒一下就可以了,然后放水煮汤了,出锅的时候在撒点葱花滴一滴香油,可以的话最好用高汤口味会更加,这样的话就不会苦了。

栽种技术

1、养菌管理:白玉菇菌丝生长旺盛,发菌较快,对环境要求较高。菌种定植期温度控制在22~24℃,菌丝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60%,室内无垃圾死角,杂菌及时清理,每周用来苏儿进行一次消毒。
2、菌丝后熟:白玉菇菌丝后熟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室内温度、通风、光照,为加速后热过程,尽早出菇,后熟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每天给予散射光,并对室内通风换气,菌丝由纯白色转为灰色或土黄色,后熟结束。
3、搔菌标准:白玉菇菌丝后熟后及时搔菌,刮掉表面菌丝,力求表面平整。袋料栽培是将袋口自上往下卷起,料面与袋口高度3厘米,搔掉的菌渣及时倒出,袋口圆整,用喷壶在料面上轻喷净水、保湿,送入出菇室。
4、出菇管理:白玉菇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2~16℃,空气湿度90~95%,每天光照6小时。经10~15天催蕾,料面上分化出密密麻麻的小米粒大的白色原基,逐渐变成针状,当针状菌蕾分化出深褐色球形小盖时,进入育菇。
5、适时采收:白玉菇的育菇室温控制在14~15℃,空气湿度85~90%,过湿易产生黄色斑纹。每天光照10~12小时,菌柄长度4厘米、菌盖直径1.5~2.5厘米为一级品。菌柄长度6~8厘米、菌盖直径2.6~4厘米为二级品。

参考来源

  1. 白玉菇, 绿色食品,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