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酢浆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花酢浆草 |
中文名:白花酢浆草(Bai Hua Cu Jiang Cao) 别 名:山酢浆草 拉丁学名:Oxalis acetosella Lin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牻牛儿苗目 科:酢浆草科 属:酢浆草属 种:白花酢浆草 分布区域:产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
白花酢浆草(学名:Oxalis acetosella Linn.):又名山酢浆草,是酢浆草科酢浆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的根茎;小叶3,倒心形;花通常白色,单生。
酢浆草的“酢”字与醋通,《本草纲目》也说它“其味如醋”,茎与叶都是如此。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
[1]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 高达10厘米;
茎: 根茎横生;茎不明显,基部围以鳞片状叶柄基;
叶: 叶基生,小叶3,倒心形,长0.5-3厘米,先端凹下,两侧角钝圆,基部楔形,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有时两面无毛;
花: 花序梗基生,单花,与叶柄近等长或更长;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先端具短尖,宿存;花瓣5,白色,稀粉红色,倒心形,长为萼片1-2倍,先端凹下,基部窄楔形;雄蕊10,长短互间,花丝纤细,基部合生;子房5室,花柱5,细长,柱头头状;
果: 蒴果卵球形,长3-4毫米;
生态习性
物候期: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3400米的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北美、日本、朝鲜、俄罗斯至中欧皆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 《新华本草纲要》:“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能。用 于劳伤疼痛。麻疯,无名肿毒,疥癣等症。”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可治蛇虫蛰伤,也可治尿血、尿路感染、黄疸肝炎、小便血淋、二便不通、赤白带下、痔疮出血、癣疮作痒、牙齿肿痛等。气味酸、寒、无毒。释名为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种下分类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白花酢浆草下包括了四个亚种:白花酢浆草(ssp. acetosella)、山酢浆草(ssp. griffithii),三角酢浆草(ssp. japonica)及白鳞酢浆草(ssp. leucolepis),其与原亚种区别主要在叶形和蒴果形态。 但在《Flora of China》中,三个亚种均已被提升至种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