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鲫

来自 水产养殖 的图片

中文名:白鲫

外文名: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Temminck et Schlegel

原 名:河内鲫、

大孤鲫、日本鲫等

原产地:日本琵琶湖

引进时间:1976年

得名缘由:体色银白

主 食: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

白鲫 (学名 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Temminck et Schlegel)是淡水可钓鱼的一种鲤科。又称“日本河内鲫”、“源五郎鲫”或大孤鲫、大阪鲫。体型较大,高而侧扁,前背部隆起较明显。头稍小,尾柄细长,色银白。杂食性,生长快,四龄体重可达0.75千克以上。原产日本琵琶湖,1976年引进我国。其体色银白,故名“白鲫”,民间简称鲫鱼[1]

白鲫简介

白鲫也称“日本河内鲫”、“源五郎鲫”。淡水可钓鱼的一种。鲤科。1897年日本大阪府河内郡渔民将其池养驯化。1959年后我国台湾、香港、广东先后引进,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山东、上海等地均有养殖。在运输、换塘、育苗过程中,逸入自然水面。

现长江、富春江、鄱阳湖、巢湖、太湖等水域均有自然繁殖;经与野生鲫鱼杂交,已产生新一代鲫鱼品种。垂钓时,采用沉底钓法和拖钓法,立钩效果好于卧钩,动物性钓饵好于植物性钓饵。吃钩率高,已成为我国淡水主要可钓鱼之一 。

白鲫外形特征

白鲫体型大,最大可达五斤,高而侧扁,其背部隆起较明显,似驼背,头稍小,尾柄较细长,体色银白。鳃耙较多达102~120,肠管为体长5.6倍,雌雄比例为1:1。白鲫杂食性,主要食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白鲫生长速度比本地鲫鱼快1倍~2倍,二龄左右性成熟,产粘性卵。

白鲫属中上层鱼类,冬季能摄食生长。由于白鲫生活于水体中上层,因而易捕捞。做搭配鱼混养,每亩投放春片六十尾,当年可达0.7~1斤,可获得单产40~50斤,单养产可获得800多斤,是一种成长快、经济效益高的优质鱼类。

白鲫生活习性

白鲫与其它鲫鱼一样,是中、下层鱼类,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域中、下层,其适应性较强,对水温、水质的变化抵抗能力较大,即使溶氧降低到0.3毫克/升时也不会引起死亡,因其鳃上器官较发达,通常离水后,在低温条件下仍能存活数小时 。

白鲫适应性

白鲫适应性强,耐寒、耐高温、性成熟早、繁殖率高、养殖成本低,它与白鲢吃相似的饵料,但售价比白鲢高60%以上。

白鲫人工繁殖

亲鱼培育选择2龄~3龄、体重0.5千克以上的雌鱼和2龄、体重0.25千克以上的雄鱼作亲鱼。亲鱼池面积以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水深1米~1.2米为宜。放鱼前7天~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千克~75千克干塘消毒;放鱼前4天~5天,每667平方米鱼池施有机肥300千克~500千克作基肥。亲鱼入池培育一般从春季水温升至10℃以上时开始,每667平方米放亲鱼200千克左右。投饵以米糠、麸皮等精饲料为主,每天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以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为度。施肥以人、畜粪为主,3天~5天施1次,每667平方米施150千克~200千克粪肥。具体施肥量根据水质和肥料情况而定,以保持水体透明度35厘米为宜。

产卵孵化产卵池从几十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均可,视生产规模而定,水深以1米左右为宜。产卵池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千克~75千克干塘消毒。鱼巢可用质地软、分枝多、不易腐烂、表面光滑、不含毒素的棕榈皮、柳树根等制作。鱼巢要扎成束,系在竹竿上,做成环式或筏式。春末夏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将亲鱼移入产卵池,加水至刚好可见鱼的背鳍,使鱼贴底游动,晒背2小时~4小时后再灌水,以促其产卵。傍晚将鱼巢放入产卵池中,翌日早晨鱼便会在其上产卵。在产卵高峰期,取出已着卵鱼巢,补放新鱼巢。每100千克亲鱼放鱼巢40个~60个,放入水面以下,但又不要触泥为好。

孵化培育池以面积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水深1米~1.2米为宜。鱼卵下池前7天~10天清塘消毒,方法同亲鱼池消毒。鱼巢着卵后将其轻轻移入孵化池中,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左右,如遇水温下降至15℃时,应向深处下沉,但不能放在泥底上。每667平方米水面入卵量可控制在30万粒左右,以保持鱼苗密度在15万尾上下。水温在20℃~24℃时,受精卵可在45小时~48小时内孵化。

鱼苗培育鱼苗出膜前1天施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200千克~30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出膜后3天~5天能平游时,将鱼巢轻轻取出,开始投喂饵料。前2天投喂蛋黄,每10万尾鱼苗喂1个。将蛋黄揉细带水泼喂,每天喂1次~2次。以后喂豆浆,每天喂2次~3次,每667平方米喂黄豆0.7千克~0.8千克(出浆12千克~13千克)。每隔1天~2天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水50千克~80千克,使池水肥度稳定,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为宜。当鱼苗长到2厘米左右时,改投喂麸皮、米糠等精饲料,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2千克~3千克饲料。鱼苗长到2.5厘米~3厘米时,即可将其投放到成鱼池中饲养。

白鲫成鱼饲养

放养密度要适当白鲫的成鱼饲养可用隔年鱼种,也可用当年鱼苗,但苗种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若放养密度过大,起水白鲫的个体重达不到150克以上商品规格,若密度过稀又浪费了水体与饲料,鱼产量也低。实践证明,在一般混合饲料喂养条件下,冬末春初每667平方米放尾重10克~15克的隔年鱼种1500尾~2000尾,6月初再补入3厘米左右的当年鱼苗3000尾,年底可每667平方米产成鱼300千克、尾重10克~15克的鱼种2000尾以上;若每667平方米放当年头批培育出来的鱼苗3000尾~4000尾,也能获得每667平方米产成鱼250千克~300千克的好收成。如果饲料的质量提高(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不仅尾重可长到200克以上,而且产量也能达到400千克左右。

混养鱼类要选好白鲫与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的混养效果最好,因为其粪便与残渣富含有机碎屑并可转化成浮游生物,正好供白鲫摄食。为了充分发挥水域的生产潜力,还应混养少量的鲢、鳙、鲤鱼,但这几种鱼的合计产量以不越过鱼塘总产量的15%~20%为宜。在投饵时,应注意先投草料,再投颗粒饲料或粉状饲料,以免草食性鱼类来抢食精料。 饲料、肥料要充足白鲫是杂食性鱼类,故要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培育足够天然饲料促鱼摄食。同时要投喂米糠、麸皮等精饲料,以满足白鲫快长的需要。

白鲫烹饪

原料:白鲫鱼1条(约500克),姜丝、青红椒丝、红葱头片、香菜段、鲜酱油、花生油各适量。 1、白鲫宰杀、洗净、擦干水分,随手抹点盐在鱼身上,然后将鱼放一长盘中。 2、把鱼放入开水锅里蒸熟,滗出汤汁(若汤汁少可保留),放上姜丝、青红椒丝、红葱头片、香菜段;将烧开的花生油趁热浇在鱼身上,随即淋上鲜酱油即可。 1、鲫鱼洗净,刮净腹内黑膜,滤干水; 2、冬瓜去瓤留皮,洗净,切厚片; 3、拍裂一小块姜,热锅,用姜块在锅上擦一遍,放两汤匙油,待油六成热下白鲫,两面煎至微黄; 4、 将6碗水倒入宽口瓦煲煮沸,放入煎好的鲫鱼和姜片,再次烧开,滚10分钟,下冬瓜片,转中小火煲3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原料:鲫鱼,花生油,料酒,碘盐,葱,蒜,姜,鸡精(味精也可),香菜丁,花椒(如果口味淡的话,可以不用)。 1、鲫鱼处理一下,(不必腌制,那样肉质就不嫩了,会发硬的) 姜切末、蒜拍碎成蓉,葱切成葱花儿; 2、炒锅粒放上油,烧热,放上花椒炸出香味~不要只有锅底有油,用锅铲推开尽量使锅内各处都有油; 3、放鲫鱼略煎一下,正反面都要稍微煎,要注意火候; 4、待煎到鱼肉变红色后,倒入1碗半的水,此时可放入姜末和蒜蓉,加少量料酒入内,可去腥味; 5、加点醋,盖上锅盖,大火煮沸后文火再炖20分钟。汤就成奶白的了。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就再放2碗水,炖1小时左右,这样鱼肉都溶到汤里了,味道更美! 6、关火,加适量盐和鸡精,用余温再炖2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丁,就可以出锅了。

白鲫几种养殖技术

白鲫鱼肉味细嫩,养殖方法较普及,繁殖率高、产孵率高、养殖范围广,可在池塘、水库、湖泊、网箱等地养殖。现介绍几种养殖方法: 根据池塘生产力适量投放苗种,不施肥、不投饵,1~3年后起捕商品鱼。一般池塘产量达100~200千克/公顷,许多池塘产量达400~500千克/公顷。 在无有机肥流入、营养元素少、透明度高的贮水池,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繁殖,以其为饵料来养殖白鲫。按每公顷施用95千克硝铵,16千克过磷酸钙,投入118千克白鲫苗种,年产量可达500千克/公顷;若按每公顷施用3.5吨干鸡粪,投入125千克白鲫苗种,年产量曾达到820千克/公顷。

在营养元素丰富的贮水池,按每公顷投放190千克白鲫苗种,投喂75千克蚕蛹,230千克麦麸、160千克米糠,白鲫产量曾达1900千克/公顷,鲤鱼230千克/公顷,颌须鱼和虾类80千克/公顷,总产量2210千克/公顷;在无有机肥流入营养元素缺乏的贮水池,按每公顷投放60千克白鲫苗种,投喂600千克蚕蛹、600千克麦麸,白鲫产量可达600千克/公顷,鲤鱼和颌须鱼类150千克/公顷,总产量750千克/公顷。 按每公顷投放375千克白鲫苗种,50千克鲤鱼苗种,再投入10吨酱油粕、4吨蚕蛹的池塘,白鲫产量可达3300千克/公顷,鲤鱼500千克/公顷;在按每公顷投入310千克白鲫苗种、60千克鲤鱼苗种,施用300千克鸡粪,投喂600千克蚕蛹、4吨米糠、300千克配合饲料的池塘,白鲫产量曾达1900千克/公顷,鲤鱼1300千克/公顷。

白鲫夏花成活率

白鲫夏花价格比较高,养殖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要提高白鲫夏花成活率,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彻底清塘 清塘分二次进行,效果较为理想,一是配合清塘干池时亩施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塘泼洒杀菌消毒改良底质;二是池塘回水至1米时用漂白粉和尿素结合使用。具体方法是:先泼洒尿素,过24小时再泼洒漂白粉。5分钟后野杂鱼表现不安,30分钟后野杂鱼全部中毒死亡。20天以后即可放鱼苗。

(2)适当培肥水质 白鲫夏花鱼种保持了鲫鱼食性广的特点,并能兼食部分浮游生物,根据它的食性,在鱼苗下塘前一周,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牛粪150千克培肥水质,让池水达到油绿色或褐绿色,使水体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肥水下塘是提高白鲫夏花成活率的成功经验。

具体方法是:鱼苗运输到塘口后,选择池塘上风口,先把尼龙袋放入池塘水中轻轻转动15分钟,待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达到一致后再放苗。放苗时人站在水中沿塘边缓缓放入,双脚平移后行,注意不要踩死鱼苗。

(1)合理密度 白鲫鱼苗性格温和,抢食较差,不宜与其它鲫鱼混养。主养鱼种一般亩放养3厘米白鲫夏花8000尾,搭配鲢鱼夏花200尾。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放苗,如水温不稳定会影响白鲫摄食强度,导致成活率不高。

(2)饲养 最初投喂豆浆,每天每亩用黄豆6千克,黄豆每天晚上先用水浸泡,以豆瓣胀满为度,磨浆时水和黄豆要同时加入,最好每万尾鱼苗用2.5万单位土霉素0.01千克定期加入水中预防疾病。每天投喂豆浆2次,时间分别为上午10时,下午4时,泼洒时全池均匀泼洒,尽量保证分布在池塘各处的鱼苗均可获取饵料。经过15天的强化培育,白鲫夏花可达5厘米以上。 鱼苗下塘时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以后随着鱼苗逐渐长大每隔3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30厘米,加水时进水口要用密网片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及时捞除蛙卵,注意观察水色变化和鱼苗的吃食活动情况,以便决定投饵量、是否加水等。 白鲫(5张) 白鲫夏花鱼种阶段以预防为主,平时每10天用生石灰5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对锚头鳋、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害的发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0.7毫克/升浓度或90%晶体敌百虫稀释成溶液0.3毫克/升的浓度全塘泼洒,疗效较好。

参考来源

  1. 白鲫, 水产养殖,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