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圾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百圾碎 |
百圾碎,瓷器开片冰裂纹的一种。指裂纹中纹路繁密,开片较为细碎者。这个名称起于宋代之哥窑,景德镇窑仿哥窑之后,即一直沿用。宋哥窑瓷器的别称。 明陆深《春雨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 宋时章生一 、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百圾碎
外文名; Hundredfold crackle
类型; 瓷器
特点; 开片小且交错重叠似百圾
其因开片小且交错重叠似百圾,或先有大块开片如冰裂纹者,其间又作不等边细小裂痕,见之犹如百条裂痕而得名。这种开片,多见于传世哥窑器上。
首先,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线”,有的不一定是显金黄,大纹小纹合自然数“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色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口”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其次,哥釉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再其次,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