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韬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百韬桥 |
---|
|
百韬桥,台湾公路桥梁之一,位于宜兰县大同乡太平村栖兰山庄以北三公里,省道台七甲线(中横公路宜兰支线)0公里处,省道台七线(北横公路)86.6公里处,属于广义的栖兰地区,海拔约330公尺。该桥跨越排骨溪。原为北横公路东端终点,今为中横宜兰支线北端起点。桥名“百韬”,为纪念国共内战之中,徐蚌会战战败自杀的国军将领黄百韬而命名。
事迹内容说明
百韬桥位于台7甲线起点;是为纪念剿匪名将黄百韬将军而命名。
黄百韬,原名新,字焕然,号寒玉,广东梅县人,清光绪26年8月16日生天津市。民国5年,毕业于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旋入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以才技优异,擢任排、连、营长。
民国11年,毕业于江苏陆军军官教导团第五期步科,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嗣后历任第八师团附、参谋、团、旅长、第四十一师中将师长,隶徐源泉将军部最久。民国25年,任鄂湘川黔边区剿匪总部总参议4年,每战皆捷,连克要地,荡平洪湖,受知于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濬将军,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肄业。民国28年,任冀察战区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翌年,任军令部中将高参。民国30年,任第三战区长官部中将参谋长。运筹帷幄,宵旰辛劳。民国33年,奉调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辗转东南,克复赣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率部打通运河线;进攻沂蒙山区,解南麻之围;攻略胶东,克复烟台;入皖清剿大别山共军根据地,苏北之役,一扫张鼎丞华中野战军之巢穴。民国36年,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中将司令,驰援豫东,亲率三营兵力出击,力克田花园、刘庄等据地,扭转颓势,其后又摧毁共军苏北势力。
民国37年5、6月间,共军反扑豫、鲁,徐州、首都危急,奉令进发徐州,以战以进,造成中原大捷,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0月,任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11月,徐蚌会战开始,先生奉命率部、固守陇海路曹八集东辗庄圩,时中共华东野战军,纠众二十万,围攻黄部,苦战兼旬,至22日,所部伤亡殆尽,先生见大势已不可为,乃举枪自戕,壮烈成仁。政府为念殊勋,追赠陆军上将,入祀忠烈祠。(资料来源撷自于《中国战史大辞典-人物之部》,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民国81年)[1]
参考文献
- ↑ 台7甲线百韬桥之简介,public.thb.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