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埃尔·布列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皮埃爾·布列茲Pierre Boulez),1925年3月26日—2016年1月6日),法國作曲家、指揮家。

用理性而且冷靜的技巧執棒了德彪西

皮埃爾·布列茲18歲時,離家前往法國首都,追隨作曲大師梅西安學和聲,在他的指導下走上了音樂道路。 通過梅西安他認識到了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新維也納學派的音樂世界。他還知道了不但要學會怎樣思考音樂,還要懂得怎樣用音樂去思考。 通過瑞雷·萊波維茲的課,布列茲接觸到了十二音序列、無調性音樂和電子實驗音樂。隨奧涅格的妻子沃拉布爾學對位。布列茲在指揮中強調節奏的魅力,強調現代作品在節奏中呈現的色彩感,也強調音響效果。

他後來還學習了打擊樂,練就了一身左手劃3/4拍右手劃7/8拍的超強能力,這使得他在現代樂的指揮屆名聲大噪,可以精確的指出每一個樂手應該進入的節拍點,他用理性而且冷靜的技巧執棒了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的許多在當時指揮節認為是高難度的作品,這位本來不太受到關注的音樂家才開始進入人們的眼球。

當代最傑出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

1954年,他為新音樂創立了系列音樂會,接著的一年裡他的作品《無主之鎚》獲得成功,標誌著他作曲家的身份獲得承認。之後布列茲創作了大量優秀現代派音樂作品,結合了嚴密的數學構思與自由、主觀的情感表達,被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

布列茲在1958年開始其指揮生涯,當時是作為西南德廣播樂團(SWR)的常任客座指揮。70年代,他同時執掌了BBC交響樂團和紐約愛樂樂團,並始建了音響和音樂研究與協調學會(IRCAM)。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1976年在德國拜羅伊特指揮《尼伯龍根的指環》百年紀念演出,對這部宏大史詩給予了全新的現代性演繹。

獲得26個格萊美獎項

多年來,他與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保持密切合作,錄製了大量優秀唱片,並獲得26個格萊美獎項。 他演繹的他自己的作品、梅西安、巴托克、貝爾格的作品,都堪稱為權威。[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