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皱鳃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皱鳃鲨
图片来自ifuun

皱鳃鲨(又名拟鳗鲛,学名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为一种原始的鲨鱼,是软骨鱼纲[1]六鳃鲨目[2]皱鳃鲨科的皱鳃鲨属下的两种鲨鱼之一。因其腮间隔延长且有褶皱互相覆盖,故名。身体类似鳗鱼,体长可达 2米(6.6英尺),背鳍尾鳍臀鳍均位于身体偏后侧。

分布

[[Image: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 NOOA.jpg|thumb|left|最早于其原生栖息地所拍摄到的皱鳃鲨录像,摄于布莱克海台(2004) 皱鳃鲨现存数量很少,主要在大西洋太平洋部分零星地区发现。大西洋东部地区包括挪威北部、苏格兰北部、爱尔兰岛西部、法国摩洛哥包括马德拉、以及茅利塔尼亚。大西洋中部地区在大西洋中洋脊部分均有捕获纪录,最北至亚速群岛、最南至巴西南部外海的里奥格兰海丘Rio Grande Rise、及西非外海的瓦维洛夫脊。大西洋西部地区包括美国新英格兰乔治亚州苏利南。太平洋西部地区包括日本本州台湾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塔斯马尼亚州、以及纽西兰。太平洋中部与东部地区包括美国加州夏威夷、以及智利北部。在南非发现的皱鳃鲨于 2009 年确认为另一种南非皱鳃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及热带之大部分海域。台湾东北部海域曾发现。

深度

皱鳃鲨喜好栖息于大陆棚外至大陆坡中上层,偏好具有上升流与其他营养资源丰富的地区。虽然曾经在1570m 深的深海发现过,但通常不超过 1000m。在骏河湾常可在水深 50~200米(160~660英尺) 处发现,但在八月至十一月水深 100m处水温超过15C 时,皱鳃鲨会游至更深的海域栖息。但很稀有的状况下,皱鳃鲨有时会出现在海洋表层。皱鳃鲨通常都是在靠近海床处发现,但是从它们偏好的食物来看皱鳃鲨是会到开放水域觅食的,可能会在夜晚时进行日夜垂直迁移。

特征

本鱼鱼体延长且柔软,口端位,头型与一般鲨鱼不同。眼呈椭圆形,具六对鳃裂,皱鳃鲨鳃裂之所以比其他鲨鱼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栖息于深海环境,而深海环境的氧气浓度比较低,因此需要比较多的鳃裂来进行气体交换。鱼体背侧呈棕褐色。上颌具有 19–28 排牙齿,下颌则具有 21–29 排,口内共约有 300颗牙齿,每颗牙齿极为特别,为三叉型。背鳍小与像叶一样,起于腹鳍基底之上在臀鳍基底后面,臀鳍大于背鳍,胸鳍小且呈桨状,尾鳍有弱的腹叶而且没有接近端位的凹槽。体长约1.5米。形状像鳗鱼,鼻孔在侧腹面;有喷水孔。

生态

本鱼大多在水深600至1000米的地方出没,多栖息于深海,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但是十分零散。肉食性,主要吃食其他鲨鱼鱿鱼硬骨鱼。为卵胎生,发育在母体内进行,孵化期12个月。春季受精,幼鱼在夏季出生,妊娠期长且繁殖和生产率低,因此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皱鳃鲨具有钙化不完全的骨骼系统以及含有大量低密度脂类肝脏,帮助它们在水中维持浮力。它们为少数具有裸露体侧线的鲨鱼,其作为力学感受器毛细胞直接裸露在外与海水直接接触,可以提高对周遭环境感测的灵敏度。许多皱鳃鲨不具有尾尖,可能是来自于其他掠食性鲨鱼的攻击。自皱鳃鲨身上发现的寄生虫包括:一种 Monorygma 属的绦虫吸虫纲Otodistomum veliporum,以及线虫动物门Mooleptus rabuka

经济利用

可食用,或制成鱼粉。但由于数量稀少,因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参考文献

  1. 软骨鱼纲,2010/11/29
  2. 六鳃鲨目,zhi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