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盐宗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盐宗庙亦称曾公祠,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古城东南隅、徐凝门内南河下康山街20号,西邻盐商卢绍绪宅第,由两淮盐商出资、两淮盐运使方浚颐主持兴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殿内供奉盐业生产、营销和盐政的三位始祖,即最早煮海盐的夙沙氏、最早的盐商胶鬲和最早的盐官管仲,三宗同祀的形式国内仅存[1]。后因曾国藩一度担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任内开通长江盐路,促进扬州盐业复兴,故一年后改庙宇为其专祠。建筑原有五进,今存大门,二门和正殿前三进,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正殿两侧有廊庑,其后的后楼、戏台等已不存。大门外侧墙面做工精细,门上砖嵌额枋内雕有海棠式框景,内为拐子锦和阳刻灵芝一枚(神灵之意)。2006年全面修缮,2007年4月外对开放。

历史传说

所谓“盐宗”,其实也就是“盐神”。据史书记载,巴蛮的始祖廪君曾乘船东下,至盐水之阳,遇到一位女神。她对廪君说:“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与共居。”相传这位女神就是最早的盐神。但在中原地区,没有关于“盐神”的传说,只有祭祀“盐宗”的习俗。在宋代前,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曾建过一座盐宗庙,祭祀盐宗宿沙氏。据《太平寰宇记》引吕忱的话说:“夙沙氏煮海,谓之‘盐宗’,尊之也。以其滋润生人,可得置祠。”仔细分辨“盐神”和“盐宗”的区别,前者应是指自然盐之神,后者应是指人工盐之宗。换以句话说,“盐神”其实是不存在的,“盐宗”倒可能实有其人。“盐宗”,等于说是盐业的创始人。

简介

扬州盐宗庙在康山街。扬州虽是一座因盐而兴的城市,但盐宗庙的建立并不很早。清同治元年(1862),时任两淮盐运使的乔松年在泰州以六百缗钱购买画家顾坚之别墅,易名“小香岩”,后来又在其西侧将原明珠禅院改为“盐宗庙”,再把两者合并一处,建大门三楹、左右翼墙各一门。次年落成, 乔松年亲撰《新建盐宗庙记》一文,镌碑嵌于庙内壁间。这就是中国南方,也是两淮盐区的第一座盐宗庙。

据《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载:“盐宗庙,在南河下康山旁,祀夙沙氏、胶鬲、管仲同治十二年(1873),两淮商人捐建。”《民国江都县续志》因之。关于盐神庙或者盐宗庙,在曾仰丰先生的《中国盐政史》一书里并无记载。在郭正忠先生主编的《中国盐业史》里,也只简单地提到,早在赵宋以前河东解州建过盐宗庙,然后就是清代的泰州建过盐宗庙,却并未提到扬州。

扬州盐宗庙供奉的神共有三位,即夙沙、胶鬲、 管仲。

夙沙。夙沙氏就是解州盐宗庙里的“宿沙氏”[2]。据说古人第一次煮海水为盐的,就是 夙沙氏,所以他应该是人工盐的首创者。据记载,夙沙氏或宿沙氏,原是一个古老的东夷部落。有关它的传说记载,记载中存在着很多矛盾。段玉裁《说文》注引《吕览》注称:“ 夙沙,大庭氏之末世。”而《庄子》认为,大庭氏是与神农氏同一时代或者早于神农氏的部落。《太平御览》引《世本》称:“宿沙作煮盐。”下有小注,说 夙沙乃是齐灵公的大臣。又据《鲁连子》称:“宿沙瞿子善煮盐,使煮滔沙,虽十宿不能得。”《鲁连子》相传为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撰,他所记述的夙沙既不是神农本人,也不是神农时期的夙沙部落,而是出自于夙沙部落家族的以善于煮盐出名的盐工。我宁可相信, 夙沙代表的是一个最先煮海水为盐的家族,夙沙本人可能是这个家族中最善于煮盐的老盐工。所以,后人尊之为“盐宗”,而不视之为“盐神”,是有道理的。

视频

盐宗庙 相关视频

90秒看扬州第六十集——大运河遗产点·盐宗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