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盐渍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盐渍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盐土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达到对作物生长有显著危害的土类。盐分含量指标因不同盐分组成而异。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危害植物生长和改变土壤性质的多量交换性钠。盐渍土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滨海地区也有分布。全世界盐渍土面积计约897.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占干旱区总面积的39%。全国盐渍土地面积约为14.8亿亩(约为100万平方公里,1亿公顷),其中现代盐渍土面积为5.5亿亩,残余盐渍土约6.7亿亩,潜在盐渍土约2.6亿亩。”

成土条件

气候

除海滨地区以外,盐渍土分布区的气候多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不足以淋洗掉土壤表层累积的盐分。在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盐渍土的盐分状况具有季节性变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干旱季节,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又引起土壤积盐。各地土壤脱盐和积盐的程度随气候干燥度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此外,在东北和西北的严寒冬季,由于冰冻而在土壤中产生温度与水分的梯度差,也可引起土壤心土积盐。

地形

盐渍土所处地形多为低平地、内陆盆地、局部洼地以及沿海低地,这是由于盐分随地面、地下径流而由高处向低处汇集,使洼地成为水盐汇集中心。但从小地形看,积盐中心则是在积水区的边缘或局部高处,这是由于高处蒸发较快,盐分随毛管水由低处往高处迁移,使高处积盐较重。此外,由于各种盐分的溶解度不同,在不同地形区表现出土壤盐分组成的地球化学分异,即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一般是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逐渐过渡到氯化物。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埋深越浅和矿化度越高,土壤积盐越强。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的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临界深度不是常数,一般地说,气候越干旱,蒸降比越大,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越大,此外,土壤质地、结构以及人为措施对临界深度也有影响。土壤开始发生盐渍时地下水的含盐量称为临界矿化度,其大小取决于地下水中盐类的成分。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水质,临界矿化度为2—3g/1;以苏打为主的水质,临界矿化度为0.7—1.0g/1。

母质

盐渍土的成土母质一般是近代或古代的沉积物。在不含盐母质上,须具备一定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才能发育盐土;对于含盐母质(如含盐沉积岩的风化物和滨海地区含盐的沉积物),盐渍土的发育则不一定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母质或母土的质地和结构也直接影响土壤盐渍化程度。粘质土的毛管孔隙过于细小,毛管水上升高度受到抑制,砂质土的毛管孔隙直径较大,地下水借毛管引力上升的速度快但高度较小,这两种质地均不易积盐。粉砂质土毛管孔径适中,地下水上升速度既快、上升高度又高,易于积盐,但当有夹粘层存在时,情况有所不同。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至棱块状结构)不仅有大量毛管孔隙,还有许多非毛管孔隙和大裂隙,既易渗水,又有阻碍毛管水上升的作用,土壤盐化较轻。

植被

常见的盐土植物有海莲子、砂藜、碱蓬、猪毛菜、白滨藜等,常见的碱土植物有茴蒿、剪刀股及碱蓬等。干旱地区的深根性植物或盐生植物,能从土层深处及地下水中吸收水分和盐分,将盐分累积于植物体中,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分解,盐分便回归土壤,逐渐积累于地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盐作用。还有不少生物能在其体内合成生物碱,有的还能将盐分分泌出体外,如生长在荒漠地区的胡杨、龟裂土表的兰藻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