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盖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盖层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盖层是与储集层紧连的低渗透层,可保护储集层中的油气不向上逸散。盖层多由泥岩、页岩、膏岩和盐岩或泥灰岩等构成。盖层的好坏与油气在地壳中的聚集和保存关系密切,故盖层是形成油气藏不可缺少的条件。

盖层的性质主要与岩性有关,其优势顺序由好至差大致如下:岩盐一富含干酪根的页岩一粘土质泥岩一石膏一硬石膏一粉砂质页岩一泥灰岩一碳酸盐岩。

盆地边缘或盆地内部凸起上的剥蚀、超覆等作用都可以使盖层缺失,从而丧失封堵条件,使油气散失和稠变,形成不同层位的稠油带。

封闭机理

盖层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聚集和保存。常见的盖层有泥岩、页岩、蒸发岩(石膏、盐岩)和致密灰岩,其中以蒸发岩为最好。盖层之所以能封盖油层,是因为盖层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排替压力是指某一岩层中润湿相流体(水)被非润湿相流体(油)开始排替时所需的最低压力。盖层多被水润湿,油气要通过其运移,必须首先排替其中的水;如果驱使石油运移的动力未达到进入盖层所需的排替压力值,则石油就被封闭于盖层之下,即所谓的毛细管封闭。此外,在储集层之上,某些地区存在有欠压实泥岩。欠压实泥岩,系指泥岩在压实过程中,由于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因而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地区的有效压应力,使岩层中的流体具有高于静水压力的异常压力,岩石则承受较低的有效压应力形成欠压实。它可以形成压力封闭使下伏储集层中的油气不能向上逸散。但无论是毛细管封闭还是压力封闭,都很难阻挡天然气的分子扩散。因此,天然气藏的盖层要求高,最好的是蒸发岩类。

国内普遍认为天然气的封盖机理主要有毛管压力封闭(物性封闭)、超压封闭和烃浓度封闭3种。

物性封闭:指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阻止作用。因此,也称称之为毛细管压力封闭,也有人称为薄膜封闭。他是盖层封油气最普遍的机理。不少学者则认为盖层厚度与毛管封闭能力相关。随着岩心长度增加,突破压力值将增大,毛管封闭能力也将增强。

超压封闭:盖层依靠异常高流体压力而封闭油气的机理称之为流体压力封闭,简称超压封闭。封盖能力取决于超压的大小,压力越高,能力越强。在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成因主要归于:1)压实排液与沉积速率不平衡;2)水热增压作用;3)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脱水作用;4)油气生成作用等。超压对游离相、水溶相及扩散相天然气均存在很好的封闭机理。

烃浓度封闭是较盖层物性封闭机理和压力封闭机理问世相对较晚的一种封闭油气机理。地层水中的天然气溶解量是随其所处的温度、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的,即随埋深的增加,地层水中的溶解气量是逐渐增大的。然而,倘若储集层的直接盖层或上覆盖层本身是生烃岩,且已进入生烃门限,其内有机质演化生成的天然气足以使其地层孔隙水中的含气浓度增大,造成烃浓度向上减小甚至出现向下递减的浓度梯度,可减弱或阻止下伏岩层孔隙水中天然气的向上扩散运移,即盖层对下伏呈分子扩散相向上运移的天然气起到了烃浓度封闭作用。因此,盖层烃浓度封闭只能存在于具有生气能力的盖层中。所谓烃浓度封闭是指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的地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这种封闭主要是针对以扩散方式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作用。

发育影响因素

盖层是由一定性质的岩石组合形成,所以盖层的形成与一定的沉积环境有关。盖层厚度与油气藏高度具有正比关系;区域盖层在油气聚集和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盆地的沉降演化特征控制了区域盖层的发育状况,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油气的富集和分布特点,断裂不发育的稳定型盆地这个特点就更为突出。由于区域盖层对原油性质的控制作用,使重油只能分布于区域盖层的泄漏区。在对任何一个盆地进行早期资源评价时,作出盆地沉降演化曲线,分析区域盖层的分布状况和区域盖层断裂发育情况,有助于提高资源评价的精度和确定主力含油气层系。

盖层其毛细管压力必须等于和大于所圈闭的烃柱浮力。圈闭中烃类的性质和高度不同,其浮力也就不同,对盖层毛细管压力的要求也就不同。同样的岩性随着深度的增大,压实作用和成岩作用越来越强烈,就使优势孔隙直径变小,毛细管压力增大,盖层的遮挡能力增强。

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盖层的性质主要与岩性有关,其优势顺序由好至差大致如下:岩盐一富含干酪根的页岩一粘土质泥岩一石膏一硬石膏一粉砂质页岩一泥灰岩一碳酸盐岩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