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盖山镇(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下辖镇)

盖山镇(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下辖镇)隶属于福州市仓山区。位于福州市的南部,南台岛的中南段。东北濒临闽江北港,与鳌峰洲、鼓山隔江相望;东与城门、螺洲两镇相邻;南部濒临乌龙江,与闽侯尚干及五虎山隔江相对;西与建新镇接壤;北与仓山镇、三叉街、东升街道相接。截至2023年4月盖山镇土地总面积37平方千米,下设9个社区、30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0万人。

盖山镇境内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貌由平原、丘陵和滩地组成,并以丘陵,平原为主,属丘陵性平原。林地面积1227.76公顷。森林面积1194.07公顷,m其中乔木林1151.85公顷,含非林地绿化在内的其他森林42.22公顷。[1]

[]

目录

教育状况

教育方面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锦江书院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莲峰书院。1994年全镇有小学19所、212个班,在校学生8790人,教职人员322人;幼儿园37所、77个班,入园幼儿2909人,教职人员107人;中学4所,还有省、市在境内的福建交通学校、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州外贸学校、福建银行干校、福建司法学校、福州商业学校等6所。

乡镇概况

盖山镇辖半田、浦下、后坂、屿宅、郭宅、白湖、叶下、葫芦阵、跃进、北园、首山、齐安、东兴、黎升、浦口、竹榄、中山、中亭、新安、尚保、吴山、吴凤、天水、照屿、洋下、上岐、下岐、六凤、高湖、江边、30个村、112个自然村及1个居民委员会。1994年有16868户、6.6万人。

行政区划

盖山镇设30个村委员会,一个社区居委会,112个自然村。

截至2023年4月,盖山镇土地总面积37平方千米,下设9个社区、30个村民委员会,由于历史建制沿革的关系,习惯上本镇分为4个片区。[1]

人口

2017年,盖山镇常住人口144234人。

截至2023年4月,盖山镇常住人口10万人。

历史沿革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武德八年废侯官县入闽县。盖山地区和城门地区分别属闽县高盖乡和温泉乡。[3]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 元和三年(808年)并闽县入侯官县,长乐、侯官县两县划归福唐县(今福清市)管辖,盖山地区和城门地区属福唐县。 元和五年(810年),从 福唐县划出侯官县,复长乐、侯官两县,元和五年,复析侯官县置闽县。 咸通二年(861年)此时闽县、侯官县实为闽侯县之前身。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闽国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盖山地区仍属闽县。 闽国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子延翰立,称威武军留后,盖山地区属闽县。 闽国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称闽王,十二月被王审知养子延禀所杀,延翰弟延钧继,寻封闽王。盖山地区属闽县。 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元龙启,隶属不变。)改闽县为长乐县,侯官县为闽兴县。闽国永和 元年(935年),长乐、闽兴复名闽县、侯官县。闽国永隆二年(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次年又复原名,此时两县皆隶于长乐府。 闽国永隆元年(939年),王审知少子延羲杀继鹏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称大闽皇。隶属不变。 闽国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为东都,改国号为闽。八月王氏亡,复名福州。隶属不变。 吴越国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为吴越国占领,闽县属吴越福州威武军。 吴越国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新武军,闽县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开始 ,宋代 至明代的 盖山地区 属闽县高盖南乡和安仁乡、怀安县移风乡,城门地区属闽县开化西乡和安仁乡。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闽县属之。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称帝福州,改福州府为天兴府,顺治三年复原名,闽县、侯官县隶属之。清代盖山地区 分别 属闽县和侯官县,城门地区属于闽县 。 民国元年(1912年) 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改称闽侯府,原两县一切事务均归闽侯府接收管理。 闽侯府印信于5月12日起用,福州府印信同日作废。 闽县、侯官县印信重新启用, 民国2年 3月,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 盖山地区和城门地区和同属于 闽侯县 。隶属东路道。 民国3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闽侯县为其辖县。 民国14年废道建省,闽侯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2月11日,“福建事变”(简称“闽变”)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4个省、2个特别市,闽侯县归闽海省管辖。 民国23年,“闽变”后,福建设行政督察区,闽侯县属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管辖。 民国 30年 ,福州 沦陷 ,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驻地 迁 福安县。 民国33年10月10日,闽侯县改名林森县,隶属关系不变,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驻地 迁 永泰县。

民国36年4月,林森县和连江、长乐福清、永泰、闽清、罗源、平潭县改直属福建省。

民国38年8月17日,林森县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隶闽侯专区。1950年建立盖山区,

1956年3月,闽侯专区裁撤, 闽侯县直属福建省。1958年成立盖山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闽侯专区恢复,闽侯又归其管辖。 经国务院批准,1970年2月17日闽侯专区专区机关驻地移驻莆田,[4]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 同年6月,改称莆田地区,管辖闽侯、福清、永泰、长乐、闽清、连江、平潭县。 闽侯县改隶莆田专区和莆田地区。 1971年7月,从莆田地区 闽侯县划城门公社(今天城门镇和螺洲镇、盖山镇东部 )实际 到福州朝阳区(后来的仓山区,原郊区1970年2月撤销,1975年恢复)。

1984年盖山公社改为盖山乡,1992年改为盖山镇。

气候物产

全镇气候优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6℃。无霜期长达325-330天,年降水量为1395.6毫米。

全镇主要靠种植蔬菜为主,是福州的主要蔬菜基地。

基础设施

盖山镇交通便利,国家骨干公路324国道(福厦公路)穿越境域,是福州往闽侯县东南部和福清市和涵江区南部和莆田市的必经之路。

该镇天天有大量的通过324国道的福州等福建北部和东北部、福建西北部等省内外地方去莆田市的国道客运班车通过,此路线的货车更多,坐国道客运班车到涵江区车程约1.2小时,到莆田市车程约1.5小时,到福清市车程约40分钟, 上高速公路方法:从浦口村进入三环路和三福高速公路福州南连接线交叉处途径螺洲大桥再进祥谦互通进沈海高速公路更快,或者从林浦路南段的狮山村和连坂村交叉的三环路和沈海高速公路福州连接线的交叉处进秀宅互通再进沈海高速公路也是更快,但是前面走高速公路的方法比后面一种节省十几公里和十来分钟。

镇上公交线路四通八达。福州义序机场就在境内(但早已经取消民用),福州市内多个公共交通主要线路的起、终点站设在境内。该镇距长乐机场25公里,距马尾港15公里。境内各村均可通机动车,村村安装程控电话及自来水。卫生设施有镇医院1所,拥有20个床位、67个医护人员;村医疗站22个,个体开业医生26人(所)。

经济发展

农业 1978年前盖山镇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改革开放后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改变了农业结构。1994年为城市提供蔬菜46714吨,水果(主要是柑桔)7100吨,生猪40293头,家禽884323头,牛奶3162吨,蛋品1952吨,水产品2237吨,成为福州市重要副食品基地之一。而粮食收入仅占农业总收入2.9%。

工业 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盖山镇工业主要是鞭炮、竹器、草席、锡箔等手工业,此外,船运业占较重要的位置。1980年后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在福州市首创亿元乡,199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明星乡镇称号,1994年主要企业有造纸、农械、制砖、五金、印刷、制茶、建材及运输业等,从业人员29657人,有国有、集体、个体商业400余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全镇社会总产值142748万元,总收入12747.9万元,人均纯收入2733元。

投资环境良好。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投资区,1994年有山一鞋厂、佳德磁带厂等10多家外资及外向型企业。

人文历史

盖山镇历史贤达有明代的郑善夫(进士、吏部郎中)、清末的启蒙思想家严 复、华人企业家郭鹤年(誉为亚洲糖王),“传奇夫人”黄依娇(曾任玻利维亚国驻广州第一任总领事)及当代名医郑宗洛、林如高等。

盖山镇郭宅村的郭钿官、郭大旺、郭天才在参加辛亥三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民国17年(1928)年,高湖、义序、吴山等村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高湖村是中共闽浙赣省委的重要活动据点之一。

旅游资源

镇内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建于唐代的高盖山妙峰寺,建于宋代的阳岐午桥(位于阳岐村)、郭宅村七星桥和江边村的石敢当,有纪念宋末抗蒙古英雄陈文龙的阳岐尚书祖庙,纪念宋末抗元将领张世杰、杨亮节、李庭芝的浦口村将军庙,有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墓、严复墓、严复故居及玉屏山庄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