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盘古山镇

盘古山镇,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位于于都县南端,与会昌县安远县交界,是于都县最早的建制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24亩,山地面积18.5万亩。总人口25030人,其中农业人中14260人。辖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134个村民小组。境内驻有中央直属企业盘古山钨矿。该镇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市场繁荣,被誉为赣南山区的一颗“明珠”,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1]

中文名称: 盘古山镇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于都县

下辖地区: 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134个村民小组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区码: 342311

地理位置: 于都县南端

面 积: 156平方公里

人 口: 25030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 赣B

目录

文明城镇

早在80年代初,盘古山镇充分发挥矿山优势,发起轰轰烈烈的矿镇共建“文明城镇”活动。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先后建成了全区乡镇第一座公园——盘山公园;开挖了1.3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盘古西湖;修建了总长2.4公里的水泥路面林荫大道;建起了集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中心;建成了农民文化站、工人文化宫、文化大楼等一批趣味高雅的群众性娱乐场所;集镇规划区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拓宽到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街道布局合理,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山区“小都市”。1995年全县市政公用设施普查结果表明,盘古山镇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6%,公共绿地面积达9.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68%;盘古山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先后受到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江西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经济发展

2007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050万元,工业总产值152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9元,比2006年增收107元,增长6.17%。财政收入实现229万元,较好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支。围绕财政脱困目标,我镇立足镇情,发挥优势,积极增财,严控支出,努力做活增财、征管和控支三篇文章。一是积极培植财源。加大了对农业开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培育了以茶叶、红薯干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毛竹为主的竹木加工业;以矿产品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产业;以城镇化为载体的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通过抓好支柱产业建设,财政增收后劲不断增强。二是努力加强征管。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征管网络,加强了对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星税收的征管,确保税收及时入库,超额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车船使用税任务。三是严格控制支出。强化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全镇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达91.7万元,征收政府调控基金1.6万元,从而有效解决了政府资金调控困难的矛盾。同时,我们通过削减、压缩公用经费开支,优化资源配置,多途径减轻财政压力,较好地保证了正常开支,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在长龙、人和、茶梓村重点抓了5个省扶点和其它村6个县级点的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一是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围绕我县“一主七优”的产业发展规划,我镇在“活”字上做文章,把茶叶、毛竹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帮助农民做好产业规划,全镇共规划茶叶种植面积2000亩,毛竹林低改7500亩。2007年,全镇新种植茶叶600亩、毛竹2500亩。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我镇还组建了茶叶协会和毛竹协会,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制度,入会人员达560人。围绕茶叶、毛竹两项主导产业和红薯、香瓜、养蜂等区域特色产业,我镇以镇党校、村培训学校以及产业基地为主阵地,采取现场讲解、流动办学、外出参观等培训形式,分层次、多渠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农民419人次,农民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村镇规划得到有效落实。以规划为龙头,按照“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整合自有力量和邀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省扶点、县级点重新规划完善,并加强了规划落实,引导村(组)制定了村规民约,聘请了联络监督员,加强监管,确保各建设点严格按规划布局。全镇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验收。三是“三清一拆”全部到位,“六改”工作进展顺利。我镇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组织动员群众自行开展“三清一拆”工作。全镇共清理垃圾60吨、路障138处,拆除空心房135栋15470m2,破旧牛猪栏、厕所260间4949m2。“六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镇新建栏舍1130m2;改水199户、1075人;完成通组路16公里、通户路5140m,特别是段仔村组织群众自筹资金新修通村路2.2公里;完成改厕182户;采用新户型建房64栋,硬化檐阶4640m2,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农业生产明显加强。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争资争项,强化跟踪服务,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粮食生产力度加大。中央的粮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镇共发放粮补资金24.72万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村均配齐配强了科技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早稻无盘育秧、抛秧、配方施肥等良种良法得到大力推广,晚稻播面有增无减,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二是林改工作取得实效。积极做好林改的扫尾和资料归档工作,林农的产权进一步明晰,林权证发放基本到位,全镇共发放2043本,发放率达95%以上。山林纠纷调处力度加大,全年共调处纠纷11起。退耕还林面积稳中有升,面积达2909.8亩。森林防火工作警钟长鸣,宣传工作力度加大,长效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三是防汛抗旱力度加大。制定下发了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建立了领导包库(包堤)责任制,配齐配强了水库管理员和防汛抗旱信息联络员,组建了应急分队,落实了防汛抗旱物资。全镇共配备水库管理员3名,信息联络员12名,抗旱抢险应急分队13支,准备麻袋3500只,砂石60m3,水泵10台。同时,向上争取资金10万元,对茶梓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维修水陂8座,新建3座,解决引水工程10处,确保了我镇防汛抗旱工作万无一失。

茶文化

盘古山镇拥有丰富的竹木资源,全镇拥有毛竹林面积4639.5亩,是于都县几个主要林区乡镇之一。毗邻屏山牧场,有4000亩高山草场资源,十分适宜发展肉、奶牛养殖。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盛产优质大米、香菇、茶叶、笋干、毛竹、土纸、蜂蜜、优质薯干片等土特名优产品。1999年镇财政收入达到3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0元。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盘古茶为“元初至乾隆年间皇室贡品”。镇办企业盘古茶厂创建于1986年,可生产“盘古”牌高档名茶十几个品种。1993年以来,该厂生产的“银毫”、“毛尖”、“盘古茶”先后被评为赣州地区十大创新名茶和江西省优质名茶。1995年10月,“盘古龙珠”茶以其“色泽翠绿、形紧如珠、茸毫披露、汤色明亮、香高持久”的独特风格,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97中国国际茶会”上,该镇的“盘古龙珠”、“盘古凤冠”茶双双获得银奖。盘古山镇党委、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一项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村办、户办、联户办茶场。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茶叶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至1999年底,该镇茶园总面积达到5000亩,茶叶总产量达4.5万公斤,总产值3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从茶叶生产中得到的收入达160元以上。

景点

盘古山公园公园面积宽广,为赣南之最,比当年的赣州公园还大,里面绿树苍翠,曲径风荷,亭台楼廓掩隐其中,动物园、儿童乐园、水上舞厅颇具特色,即使是疏于管理的园里,仍是休闲的绝佳去处。公园的建设有两个用处:一是为广大职工家属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利用这个环境抵挡风沙,处理生产污水。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今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境内),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事具徐整《三五历纪》及《丹壶记》。至唐袁天纲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暗,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会昌历史上是雩都之地,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在历史上数度属吴又数度属楚,其沿革正合“吴楚间”的地域特征。据《于都县志》记载:“春秋,于都地处楚吴边域。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属楚。吴阖(闾)十一年(前504年),属吴。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十月,越王勾践灭吴,于都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复归楚。秦统一中国,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36个郡,于都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楚项羽立英布(即黔布)为九江王,于都属楚。四年,九江郡改为淮南国。五年,汉灭楚,仍为淮南国,于都始属汉。六年(前201年),颖阴侯灌婴平定江南,析淮南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于都始设县,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县,治所东溪的南面(今西郊乡古田),属豫章郡。……三国是属吴。”宋时“赣之会昌”的盘古山就是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的盘古山。今江西省于都县原称雩都县(1957年改为于都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立县治,管辖今于都、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七县。后七县先后从雩都管辖的地域析出设立县治。其中会昌县在雩都的东部紧邻,于公元982年从雩都析出。《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载:“太平兴国中(公元982年),析雩都六乡于九州镇置”。析出的六乡就包括了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靖石乡、铁山龙镇、小溪乡的一部分以及会昌县的其他地区。罗苹是《路史》作者罗泌的儿子,罗苹生活在公元1100年左右,是当会昌设县不久,所以罗苹注《路史》说:“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盘古山在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和靖石乡境内,该地区982年以前属于雩都县,982年——1952年属于会昌,1952年又从会昌县靖石区划回雩都县,仍称靖石区。1957年6月从靖石区分设出盘古山镇。今盘古山地处现江西省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利村乡境内,属于九连山的余脉,盘古山镇距于都县城53公里,盘古山主峰屏坑山(原称龙山)距于都县城29公里。主峰龙山与龙王山相连,龙山海拔1312米,龙山为于都县的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210米,富含钨矿,盘古山东有贡江支流靖石河和濂江,东南有长龙河,龙山上有三森水库,盘古山西接祁山禄山(海拔1065米)。

视频

扶贫攻坚盘古山镇访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