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盘龙镇地处荣昌区西北部,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接壤,是古昌州州府所在地,距荣昌主城区32公里,距成渝高速路入口16公里,距重庆市112公里,地处东经105°33′,北纬29°33′。[1]
地理环境
盘龙镇地处荣昌区西北部,与四川省隆昌市、内江市东兴区接壤,是古昌州州府所在地,距荣昌主城区32公里,距成渝高速路入口16公里,距重庆市112公里,地处东经105°33′,北纬29°33′。全镇辖12个村、4个社区,地域面积118平方千米,现有52985人(2017),是中国夏布之乡,重庆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岛,重庆市市级中心镇,荣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独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农业重镇、工业强镇。
全镇工业企业发展迅猛,现有工业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企业27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6家,出口创汇企业6家。兴业不锈钢制品远销东南亚,双龙夏布出口韩国、日本;还有名特小吃盘龙羊肉汤、黑花生,名扬巴渝。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万亩生姜基地、万亩黑花生基地、万亩红高粱基地和生态鸭养殖基地等“一园四基地”,笑迎八方宾客;占地1平方公里的盘龙返乡创业园,团结诚信、开放创新的党政领导、质朴热情的盘龙人民诚邀宾朋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盘龙美好明天。
工业发展
2007年,该镇坚持“突出三大产业、狠抓三个重点”的发展思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64659万元,同比增长36.6%;实现工业增加值21032万元,同比增长46.3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达到40.55%,同比提高了4.71个百分点。
“突出三大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樱桃谷鸭、花生、火腿肠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2007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日宰杀樱桃谷鸭2—3万只的荣丰食品公司;新建了2个花生厂,年生产香脆花生能力达到3000吨;开源食品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高温食品生产线技术改造,产品占领了重庆20%的市场份额。二是加快发展以轧钢、不锈钢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依托鑫顺钢结有限公司、兴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兴财不锈钢公司,延伸发展锤炼、不锈钢刀具、管材等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以夏布、棉纺、针织为主的纺织工业。引进韩国客商与双龙夏布公司新建年产50万件(套)夏布服装、装饰品生产项目已达成协议。
夏布
“狠抓三个重点”。一是强化扶优扶强现有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更新改造,2007年,鑫顺钢结公司VD炉精炼技术改造、兴业不锈钢公司熔融还原和热轧生产线技术改造、兴业公司“宜佳”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洁源公司技术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同时,建立了重点企业生产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始终坚持“围墙服务理念”,切实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困难和问题,现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镇新增纳入统计口径规模工业企业2家(兴财公司、开源食品公司),达到5家,实现总产值30678.1万元,同比增长66%;完成增加值13481.2万元,同比增长64%。二是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回乡人士创业平台。乡镇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积极性高涨,为此,规划了“盘龙镇回乡人士创业园”,投入600多万元实施长1.6公里、宽24米的园区大道建设,预计200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将盘活上千亩土地。
特色产业
盘龙夏布
近年来,盘龙镇的特色产业有夏布、生姜、花生、西瓜、生猪养殖等,尤其是盘龙夏布、生姜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提高。特别是盘龙镇大力发展“黑白红黄”四色农业,不断优化种植养殖结构,产业特色独具鲜明。
一黑,花生。花生种植面积6000亩,其中黑花生种植面积达5000亩,在藕塘村建立黑花生种植基地。恋乡食品厂加工的黑花生参加了3次农产品交易会,均获得“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 二白,生姜。生姜种植面积达1.68万亩,共有1.2万余农户种植生姜,产量高达3.3万吨,总产值达到3.3亿元以上。 三红,再生高粱。再生高粱种植面积6000亩,建立了龙王、大建等村社区再生高粱种植基地15个,其中2家种植大户种植规模达200亩以上。 四黄,生态鸭。以荣丰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鸭养殖大户120多户,年出售家禽750多万只,完善了生态鸭产业链的建设,同时创建了“锦蓝”牌商品鸭品牌。
夏布生产
盘龙夏布年加工量达80多万匹,创外汇最高达310万美元,年产值达4000万元,促进全镇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全镇从事夏布生产的农户共15000户,平均每户创收2000元;全镇农民7.01万人,平均促农增收428元,占全镇人均纯收入2525元的20%。
经济作物
盘龙生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百亩扩大到8000亩,亩产值达7000元,全镇从事生姜种植的农户11000户,平均每户创收5090元;全镇农业人口7.01万人,平均促农增收790元,占人均纯收入2525元的30%。两项特色产业收入共计9100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8800万元的13.2%,占农业总产值23000万元的39.56%;对镇域经济起到了突出的贡献作用。
盘龙镇发展西瓜种植3000亩,亩产值达3000元;水果基地扩大到2500余亩,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水稻制种发展到3000亩;花生种植发展到6000亩。
畜牧业
盘龙镇大力发展养殖业,狠抓养殖小区建设和养殖大户的培育工作,全镇养殖母猪8500头,仔猪14.1万头,年出栏生猪6.45万头,生猪出栏上千头的大户6户;养殖白鹅500只以上的大户19户,养鸭2000只以上的大户98户,养殖鸡1000只以上的大户39户。[2]
发展定位
通过不懈努力,把盘龙建设成为中国夏布加工创汇重地,重庆绿色生姜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川渝不锈钢特色名镇,重庆樱桃谷鸭产业重镇。
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企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1334”思路为着力点,强兴工业。即:抓好“一个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设施,实现“三通一平”,努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狠抓“三大优势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以大力发展生姜、花生、畜禽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成都“美之味”等食品厂,对生姜进行深加工;提高合心花生厂的加工技术,做大品牌;畜禽加工上要有新的突破。二是加快发展机械加工业。大力支持兴业、兴财五金制品厂及齐鑫钢铁厂做大规模,增大总量,提升效益,引进发展与其配套的生产加工企业;承接川东地区工业延伸,发展汽车、摩托车配件和日用品加工业;努力发展农用机械加工业。三是提升纺织加工业。通过注册商标,引进加工工艺,提升夏布加工的质量和档次;加大夏布深加工和产成品开发生产力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棉布等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业的发展。强化“三个一批”,促进企业发展,即扶优扶强一批,盘活一批,新发展一批。努力实现工业总量突破、块头突破、工业个数突破、工业对镇域经济的贡献有新突破等“四个突破”。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引进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1-2家,培育产值上亿元、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发展产值5000万以上,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8-10家,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
狠抓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经济,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行“以企招商、以资招商、以情招商”,大胆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广泛招商。认真借鉴“搭建平台、招财引智、借脑发展、借梯登高”的好办法,想方设法,创造性的开展招商引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同志到山东、成都、重庆招商引资,建立招商信息网络,同时,充实招商队伍,加强盘龙招商网站建设,搭建引资平台,对外宣传盘龙的产业门类、优惠政策、服务理念等情况,做到招商引资工作有针对性。[3]
政治
镇党委书记 张荣: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
镇人大主席 余龙华:主持镇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老干部、制度建设及管理、机关事务、后勤、通讯、车辆管理,联系组织、人事工作,督促各村(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分管人大办公室、后勤办公室工作。
镇长 王建波: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税收入、财务管理。
镇纪委书记 古传方:分管纪检、监察、信访、残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农村用电,分管信访办公室和民政办公室工作。
副镇长 蒋元:分管教育、城镇建设及管理、土地整治工程,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分管城建办公室工作。
副镇长 吕建峰: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商贸经济、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工商联、生猪仔猪交易、环保、食品药品管理、企业用电、金融、审计,负责委托乡镇综合执法工作和全镇统计工作,分管企业发展办公室、执监办公室和新农办工作。
武装部长 李德伟:分管武装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三金”清收、防震、抢险工作、公路建设及管理,分管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路建设办公室工作。
组织委员 赖明英:分管组织、人事、工会、档案、保密、党校、党建,分管党政办公室工作。
宣传委员 蒋万春:分管宣传、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党史、精神文明建设,分管文宣办公室工作。
统战委员 王辉龙:分管统战、民族、宗教、侨联,卫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分管统战办、合医办工作,协助李德伟分管武装和 “三金”清收工作。
党委委员 陈根福:分管政法、综治、法建、安全、团委、妇联、科协、关工委,协助镇长分管财税收入和财务管理,分管综治、安监办公室工作。
镇长助理 陈 杰:分管农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田基本建设、畜牧业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建设、劳务培训和输出、农业科技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抗灾救灾,分管农村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