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彤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盛彤笙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出生 |
1911年5月8日 湖南长沙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畜牧兽医辞典》《兽医微生物实验指导》 |
盛彤笙(1911年5月8日—1987年5月9日),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兽医教育家[1]、中国现代兽医学奠基人之一[2],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2年盛彤笙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1934年留学德国;1936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兽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国,先后在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任教;1941年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1946年创建国立兽医学院并出任院长 ;1950年被任命为西北大区畜牧部副部长及西北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3年担任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院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3] ;1987年5月9日逝世,享年76岁 [4]。
盛彤笙长期从事兽医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 [5]
人物经历
盛彤笙,1911年6月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兽医教育家,中国现代兽医学奠基人之一。
盛彤笙于1928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1932年7月毕业于理学院动物学系,获学士学位。后留学德国,1936年在德国柏林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获兽医学博士学位。
1946年创建了国立兽医学院并担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及西北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西北兽医学院院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和西北畜牧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创始人之一,研究员。
长期从事兽医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畜牧兽医高级人才,译著了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克氏细菌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等经典著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任职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4月—1988年4月,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小组召集人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个人生活
艰苦创作
1958年,盛彤笙“反右”蒙冤后,被撤销一切职务的盛彤笙先生没有消沉落寂,他翻译了具有很高学术造诣的《家畜内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特殊病例与治疗学》等兽医学著作近300万字 。
健康状况
1978年,盛彤笙被授命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学部分等编纂工作时,他已患有糖尿病和尿崩症,工作都是抱病完成的 。
1984年初,盛彤笙的夫人邹东明复发脑溢血突然去世,多年工作积劳成疾,加之夫人去世的打击,使他身心更为憔悴,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1985年5月,盛彤笙因腹泻便血,赴南京鼓楼医院门诊,被确诊为直肠癌,接受住院治疗 。
获得荣誉
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6] 。
人物评价
学为宗师人为楷模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盛彤笙
盛彤笙是我国著名的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是我国现代畜牧兽医教育的开创者。他出身贫寒,但凭借出众的才华和超人的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留学德国并获得了医学和兽医学两个博士学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科学救国的神圣事业之中;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畜牧兽医学院,培养了大批畜牧兽医高级人才;他心系我国畜牧业,著书立说,奔走呼号,为富民强国操劳一生;他治学严谨,追求真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者的典范;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勇于坚持原则;他对待朋友、师长、后学和家人,宽厚热诚,给予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盛彤笙先生尽管屡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卓然独立,不改本色。他为学堪称宗师,为人堪称楷模。
寒门俊才奠定兽医志向
盛彤笙原籍江西省永新县。1911年6月4日诞生于湖南长沙。家中兄弟子侄很多,一家人仅靠当中学老师的父亲之微薄工资度日,日子过得极为清苦。1922年,盛彤笙考入一所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雅礼中学,该校除了国文和中国历史外,其他课程都用英文授课,教学十分严格。雅礼中学的这段严格训练,为盛彤笙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外语功底和文化功底。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长沙,富于正义感的盛彤笙作为学生会领导,组织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学生运动。之后被迫转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学习。
1928年,盛彤笙高中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生物学系。在中央大学,他如饥似渴地汲吮着多种知识的营养,除了学习本系的必修课外,还选修了化学系、物理系、外语系乃至哲学系、经济系的一些选修课程。与此同时,还阅读了许多文艺类书籍和刊物。他最喜欢鲁迅的作品,爱看常载鲁迅杂文的《语丝》、《莽原》等杂志。在后来他赴德国留学时,除了一本《德华大字典》外,鲁迅的《野草》是他随身携带的唯一中文书。
由于聪颖好学,盛彤笙只用3年便学完了大学4年的课程,最后一年他转入了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即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的本科一年级。1934年夏,他的家乡江西省招考公费留学生,其中有一个留学德国的医学名额。他便毅然回南昌应试,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同年9月,他中断在上海的学业,登上了开往德国的客轮。
当时德国的大学全是国立的,学制完全相同,鼓励学生转学,以便开阔眼界。这样的教育制度和学术氛围,给了基础扎实、才华过人的盛彤笙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他在慕尼黑大学就读一年后,第二学期转学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他只用了两年便修完课程,并完成博士论文,通过答辩,于1936年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因为盛彤笙认为我国人民的体魄孱弱是由于食用动物性食物不足所致,而畜牧兽医科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所以,他又转到汉诺威兽医学院完成兽医方面的功课和博士论文,并于1938年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能在治学严谨的德国短时间里拿到两个博士学位,令人惊羡,而盛彤笙又是从医学转到当时不为国人所重视的兽医学,更是出人预料,但这恰恰表明了他与众不同的高远志向。
心系祖国战火考验忠贞
早在学生时代,盛彤笙就追求进步,参加学生运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1932年淞沪战役中他还参加医疗救护队,到前线救护负伤的抗日将士。大学期间,他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吕骥、朱理治等人。在留德期间,盛彤笙结识了王炳南、乔冠华、江隆基等中共党员,思想多有共鸣。1935年,盛彤笙在柏林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他经常用节省下来的学费资助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在1938年于瑞士苏黎世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兽医会议上,盛彤笙在闭幕式上发表讲演,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呼吁各国科学家声援中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引起与会各国学人的热烈响应,纷纷捐款援华抗日。
1938年9月,怀着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盛彤笙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先后在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任教,1941年春,前往迁至成都的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他在几所大学兼课,潜心于教学、研究和编译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他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从缩微胶卷上逐行逐字地翻译出凯瑟(Keiser)所著《兽医细菌学》。他还自编了一本《兽医细菌学实习指导》,解决了几所大学微生物学的教材问题。在经费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他力所能及地开展研究工作,例如对当时刚刚问世的磺胺类药物作了兽医临床试验,写成《磺胺药物对于马鼻疽杆菌的作用》,证实磺胺类药物在一定浓度以上时,对马鼻疽杆菌有杀菌作用,并对豚鼠的实验性急性鼻疽有治愈作用。他的成果《水牛脑脊髓炎的研究》证实水牛脑脊髓炎是由一种病毒所致,在世界上属首次报道,成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在条件极为恶劣的抗战时期,他能够写出这样高水平的论文,使同行肃然起敬。
凝聚英才艰辛学科创业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盛彤笙感于中国畜牧兽医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征得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同意和联合国救济总署支持,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兽医学院,暂时附设在兰州大学内。盛彤笙就任兰州大学兽医学院第一任院长,负责学院的筹建工作。不久,又将兽医学院从兰州大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国立兽医学院",盛彤笙为院长。当时的兰州,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抗战胜利之后,原来由沿海一带移到内地的知识分子大多又返回平津沪宁及东南一带,而盛彤笙却以远大的战略眼光,反其道而行之,坚守西北,甘冒风险,创办一所不为一般人所重视的兽医学院。 为了学院建设,他经常往返于兰州南京之间,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联合国救济总署争取资金和设备,为新创学院延揽师资。当时愿意到西北工作的人很少,为了招揽高水平的人才,盛彤笙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第一,在国内尽力聘请了一批名家来校任教,例如生物化学家郑集(后为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畜牧学家路葆清、英语教授张素娥等。第二,预约正在国外的留学人员(如朱晓平、朱宣人)。第三,资助自费留学生。194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自费留学考试,盛彤笙从学校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款项,资助了4位学者出国的旅费和半年的学费,并答应以后陆续汇款。条件是他们回国后必须到兽医学院任教(如谢铮铭、陈北亨、蒋次升等)。第四,在中央大学1948年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一部分学生就地培养,两年后来校任教,聘为讲师。
盛彤笙作为一名教育家,对人才的珍视和热情超越常人。当时在校任教的许绶泰不辞而别后,盛彤笙焦急万分,尽可能收集了许绶泰亲友的地址,并对每一处地址都寄出亲笔信,劝他回来。许绶泰走到哪里,都见到盛彤笙的亲笔信等在哪里,大为感动,终于给盛彤笙写信,答应回来。即使这样,盛彤笙还是不放心,又派专人亲赴上海、南京等地去找他。使许绶泰终于回到兰州。陈北亨、廖延雄、蒋次升教授留学回国后,盛彤笙都盛情争取他们落户兰州。
盛彤笙对学业有成的人重视,对青年人也不忽视。对到校任教的青年人,他经常深入其宿舍察看水缸里的水打满了没有,窗户纸糊好了没有,煤炭、火炉、引火的柴火备齐了没有,如此等等,使年轻人备受感动。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盛彤笙被任命为西北大区畜牧部副部长及西北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通过西北军政委员会,1950年组织西北各省区师生及专业人员组成了庞大的考察团,下属4个考察队,对西北四省区作了为期一年的畜牧兽医调查,这是我国西部历史上第一次畜牧兽医的全面考察。这次考察摸清了家底,积累了资料,培养了人才。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西北农林科技专科学校和西北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并入国立兽医学院,扩大编制,成立西北畜牧兽医学院,成为当时西北唯一的一所畜牧兽医专业的高等学校,盛彤笙任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院长。
这一时期,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全体师生在盛彤笙组织领导下,与西北生产实际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不论盛彤笙本人还是他所创办的学院,这一时期都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如旭日初升,前景不可限量。
1954年,中国科学院在兰州筹建西北分院,时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处副主任的盛彤笙提出在西北分院建立一所综合性兽医研究所,经筹备处研究同意,先行筹建兽医研究室及附设家畜病院。盛彤笙即多方招揽人才,负责兽医研究室的筹建。1957年2月,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兽医研究室成立。同年9月,兽医研究室并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1958年7月1日,以并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兽医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盛彤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
志存富强心系农业改革
盛彤笙青年时期,切身感受到欧洲畜牧兽医业的发达及其对经济发展和国民身体素质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要有发达的畜牧兽医事业,于是由医学转而投身兽医科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通过对新疆、青海、陕西等省区的考察,提倡在牧区实行"划区轮牧,储草备冬,改良畜种",对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解除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后,盛彤笙三次在全国和地方会议上发言,对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不论地区特点的"以粮为纲"提出质疑,力主加速发展畜牧业,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他的发言引起了热烈反响。在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大会发言中,他极力主张的"大畜牧业"观念,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共鸣,他的发言被《人民日报》摘登,产生了较大影响。
盛彤笙 | |
---|---|
兽医学家 盛彤笙与家人 |
盛彤笙被打为"右派"后,尽管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怀着对祖国、对事业、对历史的忠诚,埋头翻译了匈牙利科学家写的德文名著《家畜特殊病理和治疗学》,分上下两卷出版,上卷名为《家畜传染病学》,下卷名为《家畜内科学》。"文革"期间,盛彤笙在"牛棚"中翻译了前民主德国贝尔等著的《家畜的传染病》一书。这是盛彤笙对我国兽医学的又一贡献。
学风严谨师德彪炳千秋
盛彤笙做事严谨认真是出了名的。
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他用整理好的卡片授课,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精练,学生把听他讲课作为一种享受,但课堂纪律极严。上课铃声一响,他准时进教室,把门关上,迟到的人想进来,先得敲门,说明原因。任国立兽医学院院长期间,坚持出版《国立兽医学院校刊》,每月一期,他都亲自看清样。同事们写的调查报告请他作序,他在写序的同时认真地指出了报告中存在的几处错误,而且用很重的语气对他们说:"这是著书立说呀!"大家至今印象深刻。
1984年,同事与年逾古稀的盛彤笙合写了一篇有关畜牧业的文章,助手把稿子誊清以后寄给盛彤笙修改。他把稿子寄回来时,附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两页放颠倒了,原样发回,要同事自己看看。
他的一位老学生,定居美国,在某大学任终身教授。"文革"后回国访问,看望盛彤笙,老师当然热情接待。但谈话间,这位老学生说:"我们美国狗都是吃肉的","你们中国"如何如何。盛彤笙极为反感,随后写信给他,说"你的言行,深深地刺伤了我这个中国人的心"。第二年听说他又要回国访问,盛彤笙用复写纸写了16封信,分寄这位先生可能访问的人,要求如果见到他,给予他"帮助"。
盛彤笙不但文字工作认真,一般事务也决不马虎。在国立兽医学院伏羲堂基建中,他要人把门窗做成样子,挂在墙上,出出进进看一段时间,才决定式样。买回一把椅子,他不仅看正面,还要翻过来调过去,面面都要看到才放心。他所订立的仪器药品管理制度,曾经作为榜样,供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学习。
盛彤笙对他学生的身教、言教,无时不在。严师之严,盛彤笙作了最好的诠释。
1987年5月9日,盛彤笙历经辉煌与坎坷,走完了他76年的人生旅途。
可以告慰盛彤笙先生的是,他倾注全部心血的畜牧兽医事业和畜牧兽医教育,在西北和全国已经取得空前的发展。为了深切缅怀盛彤笙高尚的人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盛彤笙畜牧兽医科学基金会于1994年成立,现在改为盛彤笙畜牧兽医科学奖学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盛彤笙创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在建所50周年之际为他塑了铜像,矗立于研究所院内,永久纪念先生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和对研究所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供稿●
个人贡献
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部分和《畜牧兽医辞典》
出版著作有《兽医微生物实验指导》、《军马及家畜之防毒》等书
出版译著有《兽医细菌学》。
发表论文主要有《水牛脑脊髓炎之研究》(1945)、《渝蓉牛传染性流产调查报告》、《碘胺类药物对马鼻疽杆菌之效力》(1944)、《树立大畜牧业思想》(1981)等。
参考来源
- ↑ 深切怀念著名的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兽医教育家盛彤笙同志 ,百度学术
- ↑ 功勋人物谱科技篇:中国现代兽医学的奠基人——盛彤笙 ,腾讯, 2020-06-06
- ↑ 著名畜牧兽医科学家——盛彤笙 ,永新县地名网
- ↑ 功勋人物谱科技篇:中国现代兽医学的奠基人——盛彤笙 ,腾讯, 2020-06-06
- ↑ 近代人物盛彤笙简介 ,历学网, 2018-12-09
- ↑ 近代人物盛彤笙简介 ,历学网, 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