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6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直-6(Z-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简称“哈飞”)在直-5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以空降为主的通用直升机;是中国直升机从活塞到涡轮过程中的产物。
直-6曾被计划用于代替军队的直-5[1];但由于发动机选型等问题导致飞机研制计划停止,并于1979年停产。该机曾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背景
中国军队在使用直-5的过程中,发现飞机存在发动机功率低、高温高原性能差、载荷小等缺点,制约了对飞机的使用。为了满足军队的使用需求,哈飞在1966年8月提出了“在直-5基础上,采用792涡轮发动机(即后来的涡轮5涡轮发动机)”的改进方案。这个方案所制造的机型即是未来的直-6直升机。
在经过论证后,直-6最终被确定是在直-5基础上改型设计和换装发动机的、以空降为主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机。
开发及生产
方案提出后,哈飞使用直-5的后机身和手工生产的改进型前机身组合装配了一架协调样机,1967年3月完成装配。1968年研制计划获批并被列入国家项目。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负责该机设计,哈飞负责制造。哈飞共制造了4架直-6(6001、6002、6003和6004号机)。其中6001号机主要用于测试;6002号机于1969年12月初完成装配,并于1969年12月15日首飞。
1970年,第三机械工业部(三机部)决定将生产从哈飞转至昌河飞机制造厂;后来,在地方兴起“大办航空”的影响下转至江苏常州飞机厂;并以常州飞机厂为总装厂,400多个工厂协作生产。
截至1976年,常州飞机厂共制造了11架直-6和18台发动机;累计试飞362小时,台架试机5000小时。1977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设计定型。
停止研制
1972年8月7日上午,6002和6003号机从哈尔滨起飞,与常州生产的1架直-6会合后进行高温高原地区试飞;试飞过程中,6002号机因发动机体内减速器抱轴卡死,在吉林公主岭附近的刘房子公社迫降时起火,机上包括驾驶员傅贵法在内的6人全部遇难。空难后设计单位对直-6及发动机进行11项改进。
由于发动机功率不足、单个发动机使飞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缺陷,军队最终放弃了用直-6代替直-5的计划。1979年直-6停产[2],共生产15架。
视频
直-6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产直升机开山之作:直-5直升机,中国军网,2018-10-30
- ↑ 直-6直升机:最终获批设计定型 却未能投入生产,腾讯网,201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