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看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看庄镇是山东省邹城市辖镇,位置在山东省西南部,邹城市南部,是济宁市和邹城市的"南大门",总面积73.12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人口32463人(2017)。

看庄镇为传统的农业乡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作物,土豆、柳下邑猪牙皂、九山核桃、金山大樱桃为看庄土特产。104国道、京台高速、京沪铁路穿境而过。2017年,看庄镇实现财政收入344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4 元。[1]

历史沿革

明代天顺年间,邹县划分为五乡三十九社,今看庄境域属第四乡西曹社;嘉靖年间划全县为五乡三十三社,亦属第四乡西曹社。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邹县划为三十三社、分上中下各十一社,属上十一社中的西曹社;光绪十八年(1892年),属南乡六社中的西曹社;清末,邹县划为八个区,看庄属峄山区。

民国时期,邹县划为十个区,看庄属第六(峄山)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设立乡农学校,划全县为六个学区,看庄属第三学区,乡农学校设于香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邹县第一次解放,看庄属峄山区(七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邹县县政府划全县为2镇21乡,看庄属界河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邹县第二次解放后,邹县民主政府将邹县全境按序号调设为1-11区,看庄为第三区;是年秋,改序号称谓为地名称谓,称看庄区。

1950年11月,全县各区由地名称谓改为序号称谓,仍为第三区。

1955年11月,又改序号称谓为地名称谓为看庄区。

1956年10月,撤销看庄区,并入峄山区。

1958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境内成立看庄乡、王楼乡;9月,撤销看庄乡、王楼乡,成立看庄人民公社。

1983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销看庄人民公社,设立看庄区。

1987年1月,撤销看庄区,设立看庄乡。

1990年1月,撤销看庄乡,设立看庄镇。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界河乡辖39个村:东曹、唐家楼、闫楼、王楼、安楼、西曹、后西曹、西西曹、东韩庄、西韩庄、单家庄、雷山庄、前圪、后圪、龙泉、九山庄、王甫庄、保安庄、张家庄、五里铺、界河、东前圪、西前圪、东后圪、西后圪、尚庄、官庄、褚看、孙看、周看、高看、唐看、王看庄、苗看庄、倪看庄、下看铺、吕家台、蔡家庄、白山庄。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三区(看庄区)辖看庄、郭山、巩庄、夏看、保安、前圪、白水、榆园、李白、东柳10个乡,59个自然村。

1950年11月,第三区辖10个乡,56个村(包括今属滕州市的部分村庄)。[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看庄镇位于邹城市区南17.5公里处,东邻香城镇,西连石墙镇,北靠峄山镇,南与滕州市界河镇接壤。镇境最东端为黄湾村东与香城镇和滕州市交界处,最西端为东白山村与石墙镇交界处,最南端为保安庄村南与滕州市交界处,最北端为西柳下邑村北与峄山镇、香城镇交界处,镇域地跨东经117°03′25″-117°14′36″,北纬35°11′28″-35°14′27″之间,东西最大距离1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公里,总面积73.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看庄镇属低山丘陵区,总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占总面积的61%,平原占总面积的39%。镇域北、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及岭岗,有大小山头20多个,分属峄山山系和凫山山系。中部金山纵贯南北,绵亘5公里,三山中夹有两块倾斜平地。以纵贯全境南北的地质大断层峄山断层为界,沿断层分属两种不同的地质结构,西部、西南部凫山山系为钙质石灰岩,北部、东部峄山山系为花岗石麻岩。全境最高点为虎山,海拔266.7米;最低点位于保安洼一带,海拔70.9米。 看庄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特点明显。春季多风,雨量小回暖快;夏季天气炎热,变化异常,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气温急降,雨量明显减少,多干旱,但有时也秋雨绵绵;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多北风。

水文

流经看庄镇的大小河流有14条,境内段总长36.8公里,均为季节性间歇河,其中付楼河全长10.1公里。

境内有9座小型水库,16个重点塘坝,总流域面积22.04平方公里,水面总面积35.6公顷。[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看庄镇境内有9座小型水库,16个重点塘坝,总蓄水量465.7万立方米。 付楼河年可拦蓄水量500万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0.3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可开采量6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看庄镇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石灰石、石英石、花岗石、红土、金、铁、铜、云母等数十种。境内优质石灰石储量40亿吨,其中碳酸钙含量大于90%的石灰石18万吨,红土80亿吨,花岗石30亿吨,石英石100万立方米,黄沙1000万吨。土山洼村有小型磁铁矿1处,为晚期岩浆熔离型磁铁矿,矿石TFe平均品位27.16%,查明资源储量60万吨。此外境内还有含铁辉长岩、金矿点分布。

人口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看庄公社总人口2802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看庄镇总人口3509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看庄镇总人口3803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看庄镇总人口35459人; 2005年,看庄镇总户数9408户,总人口36752人,其中农业人口35029人,非农业人口1723人,有1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人。

截至2011年末,看庄镇总户数1112户,总人口36555人。总人口中,男性18891人,占51.7%,女性17664人,占48.3%;农业人口33439人,非农业人口3116人;18岁以下5833人,18-35岁10310人,35-60岁14518人,60岁以上5894人。人口密度为503.5人/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看庄镇有11216户,32463人(20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

经济

综述

2011年,看庄镇有企业113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9%;财政总收入258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3万元,比2010年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8890元,比2010年增长1453元,增幅19.54%。

2017年,看庄镇实现财政收入344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1亿元,利税7688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0.6亿元,利税176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4元,比上年增加1209元。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耕地进行了深翻整平,实施了以拦河蓄水为中心的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00年,看庄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亿元,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3375.6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1290千瓦。 到2011年,看庄镇初步形成了以优质土豆、大葱、大樱桃和优质蛋鸡为主导,以毛芋头、黄姜、韭菜和优质肉牛、波尔山羊为补充的农产品生产格局。2011年,看庄镇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66亿元,农林牧渔总增加值2.38亿元。

农业

看庄镇七成以上的耕地为土层浅薄、耕性差、易旱的棕壤土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新中国成立后连续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耕作制度改革,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1992年,看庄镇粮食总产量2.478万吨。90年代起,看庄镇鼓励有条件的村大规模种植土豆。1998年,看庄镇提出"建设土豆之乡"口号。2000年,看庄镇粮食产量2.4万吨,油料产量5000吨,蔬菜产量12737吨,实现种植业产值1.22亿元。 2009年,全镇蔬菜复种面积6.4万亩,年生产蔬菜18万吨,基本形成了以土豆、黄姜、大葱为主导的蔬菜发展格局。

2011年,看庄镇耕地面积62475亩,人均耕地面积1.55亩,粮食总产量1.86万吨,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复种面积5.4万亩,盛产土豆、生姜、大葱、大蒜等,已建成双万亩绿色蔬菜种植区,为邹城市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全年蔬菜总产量14.5万吨,总收入6000余万元,人均蔬菜收入1794元。看庄土豆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看庄镇实现农业产值2.29亿元,农业增加值1.2亿元。 2017年,看庄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03公顷,总产1.7万吨;蔬菜3995公顷,总产18.8万吨;棉花23公顷,总产3吨。

经过长期规模种植和结构优化,看庄镇土豆产业逐步发展成看庄的农业支柱产业。2012年起,看庄镇每年举办一届看庄土豆节。2013年,注册了"看庄土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镇有30个村、4500余户种植土豆,占全镇农户的48.9%,从业人数1.8万人;土豆常年栽培面积3.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6000亩,平均亩产3200公斤,年生产土豆11.2万吨,产值2.128亿元,人均土豆产业收入8500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0.8%;全镇发展蔬菜专业村20个,辐射带动农户2000多户,面积6万多亩,建立科技示范园区7处。

林果业

2000年,看庄镇果品产量65.66吨,实现林业产值67万元。 2011年,看庄镇林地面积16947亩,实现林业产值0.025亿元,增加值0.021亿元;境内建成金山万亩樱桃园、台山流域3000亩核桃种植区和普阳山流域3000亩猪牙皂种植区,年产皂角30万公斤,樱桃75吨,为中国国内重要的猪牙皂生产基地。 2012年,金山大樱桃、柳下邑猪牙皂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13年,柳下邑猪牙皂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4年,金山大樱桃和九山核桃获得有机食品证书。 2014年夏,看庄镇种植大樱桃8000亩,进入盛果期2000亩,年产优质大樱桃1000吨;核桃5000亩,进入盛果期3000亩,年产优质核桃600吨。 2017年,看庄镇完成2017年度退耕还林任务2300亩,新栽植大樱桃1700亩,猪牙皂600亩,林果总产70吨;新建绿色通道8公里,栽植苗木4000余棵,补植京福高速绿化带4.5公里,栽植苗木9000余棵;完成荒山绿化工程1800余亩,栽植侧柏4万余棵;全年造林15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3%。

畜牧业

看庄镇畜牧业以养殖牛、猪、羊为主。2000年,看庄镇肉类产量1002吨,禽蛋产量1364吨,畜牧业产值1879万元。 截至2011年末,存栏猪1.13万头,牛1496头,羊2.1万只,家禽19.38万羽;出栏猪5.19万头,牛1027头,羊2.1万只,家禽22.23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84亿元,增加值0.91亿元。 截至2017年末,看庄镇大牲畜存栏10808头,猪存栏1万头,羊存栏1.85万只,家禽存栏23.6万只。

第二产业

1960年,看庄公社始办乡镇企业。1992年,看庄镇有农机具修造、翻砂、化工、玻璃制品、采矿、建材等门类企业11家,职工572人,工业总产值2100万元。2000年,看庄镇共有乡镇企业12家,注册资金2800多万元,企业职工618人,年产值2294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玻璃、工艺、有机化工、建筑安装等门类为主的生产格局。 2011年,看庄镇有工业企业58家,职工8283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1.04亿元,比2010年增长22.7%;工业利税8620万元,比2010年增长26.2%。 2017年,看庄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6亿元,增长13.9%;实现利税2406万元,增长25%。

第三产业

2000年,看庄镇有个体工商户574户,注册资金360.6万元,从业人员725人,年上缴国家税费86万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2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066万元。 2005年,看庄镇有集贸市场5个,个体商户946户,从业人员4006人。 2011年,全镇商业网点发展到60个,比2010年增加13%;出口156万美元,比2010年增加22%,产品销往3个国家和地区;全镇各项存款余额2.489亿元。 截至2014年,看庄镇建成土豆专业批发市场3处,冷藏库4座,年储存量达4.5万吨。[5]

交通邮电

交通

看庄镇处于华东地区南北交通大动脉上,104国道、京沪铁路与京台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2000年,看庄镇形成"一横"(通往相邻乡镇的三级公路)"三纵"(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均从该镇通过)的交通网络,村与村之间互通大道,互通客货两运;拥有500米长铁路专用线1条,与京沪铁路线接轨,年装卸能力100万吨;全镇有各种运输车辆585辆,其中小轿车16辆、中巴11辆、面的9辆。 到2011年末,辖区内公路里程137公里,开通客运线路2条。

邮电

2000年,看庄镇有电信大楼1座,程控电话2000门,拥有全球通手机160多部。 截至2011年,看庄镇设邮政网点1处,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0个,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556户,宽带接入户569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0年,看庄镇有初中2处,小学15处,教职工3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48人,初中文化程度9050人。 到2011年末,辖区拥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51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1760人,小学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733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截至2017年,看庄镇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共23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00年,看庄镇有文化中心站1处,镇驻地安装了闭路电视网。 2013年,看庄镇为22个农家书屋充实各类图书2100余册,并配发了座椅、书架、棋牌桌等文化设施;开展了百场电影下基层、"四德"工程惠民文艺演出等活动,累计放映经典电影450余场次,组织文艺演出十余场;为各村配发了健身器材、兵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实现健身广场和健身器材全覆盖。 2015年,看庄镇举办第四届土豆文化节;新建10个农家书屋、13处文化广场及百姓大舞台;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0余场次,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广场舞,组建12支村级广场舞队伍,举办全镇第一次广场舞大赛,多次参加市级广场舞大赛;健身广场和健身器材实现了全覆盖;新建和复新6个村的50多幅、总长度超过300多米的文化墙;闭路电视覆盖率达70%以上。 2017年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共计组织演出28场。

卫生事业

2000年,看庄镇有医院1处,被济宁市命名为乙级甲等医院,建有门诊大楼和病房大楼,有病床30张,专业医护人员33人,农村卫生室39人,有主治医师2人,医师级10人,医士级18人。 截至2011年末,看庄镇拥有各级医疗机构42个,其中一级甲等医院1所,病床50张,专业卫生人员61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

社会保障

2000年,看庄镇敬老院有床位46张,收养40名老人,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敬老院。 2011年,看庄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有529户,人数831人,支出24.97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57人;农村临时救济57人次,总支出3.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61万元;全年共接受社会捐款2.6万元;新农保参加人数为24077人,占应入人数的8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3042人,参合率达96%。 2017年,看庄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养老参保率89.6%;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23户;推进精准扶贫,全镇408 户、769人贫困人口生活得到有效保障。[6]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史志及口碑资料,看庄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较为可信者是早年在周看村西北角建有一座玉皇庙,当地百姓俗称大庙。自唐代至明朝中期,先后有褚、周、王、孙、倪、高、苗、唐等八姓迁至大庙周围居住,各姓人家轮流看护此庙,看庄即因看庙之庄而得名。

看庄在邹县旧志中曾写作"阚庄","阚"亦即望的意思,后逐渐改作"看"。"阚"亦为古地名,春秋鲁地,亦为姓氏,故也可能因为姓氏而命名。

文物古迹

黄山宋代罗汉造像

位于看庄镇夏看铺村西的黄山西南麓,此处有一水层岩溶洞,俗称"罗汉洞",为一穴双孔洞。两个洞孔石壁上共雕刻着18尊罗汉像,其中一孔有1尊,另一孔有17尊。18尊罗汉像在形象、神态、衣饰等方面均是同中存异,异中有同。罗汉像神态各不相同,或笑中有忧,或笑中含愁,或笑中存悲;或笑中藏怒。11尊刻于北宋年间,7尊刻于清代。宋代罗汉像旁有榜题文字记述其雕刻时间为"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清代刻像中还有一尊弥勒佛像,余六尊为罗汉像,旁边的榜题文字较长,多为善男信女姓名籍贯,末为"大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

王看村古墓

俗称九女筑坟,位于看庄镇王看村东约100米,封土高约6米,直径约10米,为东汉时期的墓葬。

西柳遗址

遗址位于看庄镇西柳下邑村西,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一15米,暴露有灰坑、灰土等遗迹,采集的标本有周代夹砂褐陶鬲、泥质灰陶盆等。

此外,柳下邑村内还有和圣桥、和圣井、小柳泉等古迹以及200余棵树龄几百年以上的猪牙皂树。

所获荣誉

看庄镇先后获得"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等荣誉称号。

2021年6月,看庄镇委员会被授予"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