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的图片

内容简介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收集的,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国到北大任教以后为报章杂志陆续写下的文章。回头一看,时间过得很快。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收在“另眼看垄断”栏目下的文章,其实差不多都是我参加水工研究的“副产品”。作为一个“电信经济问题专家”我是1998年秋“卷入”电信开放市场的论战的,大部分有关文章已经收入了三联书店出版的《数网竞争》一书:我对网络产业经济问题的认识全部来自“I水工”。更一般而论,大凡在所谓“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之上加上了“国家行政垄断”的行为,经济逻辑如出一辙。《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一些文章,放胆去“碰”教育、邮政、股市,分析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业的具体约束不同,“碰”起来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意思。

作者简介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之一。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院校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有《改革的逻辑》《竞争与繁荣》《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产权与制度变迁》等。

原文摘录

张培刚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可能读过很多经典,了解到前人做过的很多工作,也记了无数的概念、推理和模型,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问题来做驱动,你就不知道这些知识最后拿来做什么,怎么用现有的知识生产出更多的知识。 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除了毅力、不怕吃苦,我认为找到一个好问题也是很好的舟。有了问题做驱动,你就会主动学知识,学习动力更大。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丰富的知识,没有人可以将它们完全掌握,但你如果有问题做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汇聚到一起,你掌握到的知识就将是非常丰富,而且非常有意义的。

书评

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或许都听过一本书叫做《经济学原理》,作者是曼昆。曾经我的经济学老师很直白地说,之所以在定教材的时候没有选择曼昆的中译本,完全因为怕我们挂科率太高--彼时还不觉得经济学会成为学业中难跨越的高山,而当真实地接触到定理、公式,用数据去分析企业是否盈利,分析一些国家某一阶段的经济状况,才明白如果一个学科只学透一本手上的教材,只能叫做站在门槛上,入门都不算;然而教材负责输出知识,如何运用,如何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这显然超出了教材的范围。与此同时,市面上分析经济、分析金融、分析金融经济学的书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如何阅读,阅读后是否能够稍微加深对于当下经济社会的理解,都是翻开一本经济相关书籍想问自己的问题。


周其仁先生的这本《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如果说没有涉及到理论是夸张,但从章节题目”企业家研究“、竞争、垄断与管制”、“另眼看垄断"、“市场的守夜人”--都不是太陌生的内容,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研究经济学,除了看当下,回顾近五年、近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专门阅读专著对于一般的阅读爱好者而言门槛相对高了些,书中汇集了作者不同历史时期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文章,既可以回顾刚刚过去的时间,也能由彼时推当下类似的境况,一举多得。

对于普通人而言,关注自身所处行业发展有时是一种本能--是不是要换行业,自己的职业前景如何(毕竟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关于宏观方面了解就很少了。作者在讲企业家行为时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关于冰箱,一个关于酒。冰箱是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厨房用具,而在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世纪初期,大多冰箱门都是有门把手的(像很多家具的门一样),但现在很多冰箱门是侧面凹槽可以起到开门的作用,冰箱放在角落里基本是一个平面,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在住房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家居日用品本身简洁大方,可以起到装饰作用是很多人内心的潜在需求,而谁抓住这个需求就是在市场饱和、消费低迷期能够保持销量的“秘密武器”;另一个关于酒的故事则由我们的古语“酒香不怕巷子深”引出--老话这么说,但是具体酒怎么香,有多长的年份,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并没有这个概念。作者指出最早是古井贡酒提出了“五年古井”和“十年古井”,以年代区分口味,目的也是带动一些销量,当下五花八门的白酒早已单品牌形成不同产品线,然而最早做的是最早尝试新事物,也最早得到益处。

经济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遥远,相反还很有趣--生活里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而我们的生活也并非无序发展,而是有序前进。至于其中的规律,每个人都将依照相同的理论,得出不同的答案。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走进现实的经济学原理才能是有意义的真理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课题。但现在的农村,土地已经十几年没有变化,不再和之前一样五年一小动,十年一大动,根据的人口变化而重新分配土地。这一政策的诱因是什么呢?是一个“产权”的概念在起作用。土地的产权固定下来,更容易交易,也更容易大规模发展。而农民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也更容易从其他方面去寻求发展。如果一个人被土地牢牢地固定在农村,将大大的限制劳动力的发展。当然,现在农村的土地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考试作弊,假文凭泛滥,人人都为有一张学历文凭而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于走上了歪路。这是又为什么呢?我们也知道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城里工人的工作是靠分配,农民不准进城,技术和知识岗位也没有更多的优势,发明创造也不受重视。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个人能力突然有了巨大的价值,但社会又没有相应的辨别能力和办法,学校考核制度也存在着缺陷,这也就给假学历提供了舞台,出现各种造假也就有情可愿了。

现在的冰箱都没有门把手,都是用暗槽设计来开门的,这一技术又是什么时候发展出来的呢?是在什么情况发展出来的呢?1988年~1989年,因为经济不景气,冰箱生产过剩,科龙集团要竞争图存,就一定要拿出一些新的东西。而经济不景气就成了科龙集团创新的原动力。


上面这三个例子都是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著作《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里所讨论的内容。周其仁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所以这本书,就和它的书名一样,立足于现实实践,立足于每个个人,立足于企业,立足于社会变革中的各项国家政策,当然也立足于经济学本身。他所讨论的都是现实中的切切实实的问题,没有研究宏观经济那种构建理论框架,假设各种场景,他们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经济学原理。


当然这本书初版于2006年,说的内容也就更多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状,这和我们现在也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从那时候发展变化而来,这些内容当时可能还看得不太清晰,但作者也更有先见之明帮我们指引出来。现在再看书中的内容,也许更加合理、更加真实、更加有现实依据。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没有过多的使用经济学术语,但他就是一本经济学的论著。它是由一篇一篇作者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组成,也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通读本书还是构成了当时我们社会生活的现状。无论是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经济世界,还是了解经济体系发展规律,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是一本现实基础上的经济学科普作品。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