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真阳镇成立于2017年2月,地处正阳县城,是正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党支部45个,党员1248人。辖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人,人口密度905.7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6万人,城镇化率77.6%,耕地面积7.6万亩, 是县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和优良花生繁育基地,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电充足,通讯发达,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真阳镇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驻马店市文明村镇(社区)、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驻马店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嘉奖单位、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植树造林、平安建设、消防工作先进乡镇等称号,同时在财税、服务招商引资、征兵等工作中均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2月,正阳县人民政府通知,撤销真阳镇,设立真阳街道办事处。[1]
经济
特色经济
真阳镇建起大型花卉繁育基地一个,内有100多个花卉品种,常年免费对花农提供技术培训,全镇花卉专业户已达60多户,年销售花卉产值近千万元。
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业已是该镇居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有10万只养鸡场4个。波尔山羊繁育基地1个,淮山黄牛养殖场一个,名优犬养殖基地1个,各类特色养殖专业户68个,年出栏各类禽、畜6千万只(头)产值达3亿多元。
真阳镇不仅是全县的商贸中心,由于开龚路、明临路两省道交叉穿境而过,同时还是豫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各类专业、综合市场22个,大型综合商场4座,自选商场3座,年农副产品交易额达20多亿元,商业流通交易40多亿元。
真阳镇在2007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乡镇企业
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3所。教育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先后投资600万余元分别为4所学校兴建了教学楼,为中学兴建了实验楼,中学还得到美籍华人牛松林投资建立一个图书室,有图书15000余册,4所中小学普及了电脑教学,第二小学和中学还购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开设多媒体教学,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镇卫生院先后从韩国、德国、日本进口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齐全,常年有专家坐诊,被河南省卫生厅定为"一等甲级医院 "。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各种性质的道路42条,总长度32.68公里,道路面积72万平方米;建成桥梁23座;修建排水管道21公里;铺设供水管网25公里,自来水普及率90%;安装路灯425盏;建成公厕23座,各类专业、综合市场22个,面积12.5万平方米。绿地建设:镇区绿地面积35公顷,公共绿地7处,游园2处,人均绿地面积35平方米,镇区绿地覆盖率21%;有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能保证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的正常用电;镇区电话安装率90%以上,开通因特网、公用数据网,程控、移动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真阳镇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繁荣文明,道路纵横成网,建筑各具特色,城区框架已基本形成,城区建设初具规模,整体服务功能正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及投资环境正日益改善。
行政
真阳街道下辖11个居委会:东花园居委会、张庄居委会、南龙岗居委会、钟鼓楼居委会、南街居委会、甘泉居委会、西菜园居委会、黉学居委会、金龙桥居委会、陈庄居委会、万宝聚居委会,14个村委会:皮庄村、吴湾村、邹楼村、梁庙村、庞桥村、梁楼村、张楼村、诸葛村、乐堂村、叶元村、段庄村、唐段庄村、张庄村、李通村。
地理
真阳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连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港高铁,东依京九铁路和106国道,省道开龚路和明临路穿境而过,三纵三横城市道路及一环路、二环路构成真阳镇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历史
沿革
真阳镇历史悠久,环境优雅。该镇始建于汉朝,历代为商贸中心,文化沉淀丰厚,改革开放以后,真阳镇建设突出人文主题。现存有西汉石阙、汉黄叔度墓等名胜古迹。现境内建有街心花园、绿地广场、城市雕塑等。国槐、梧桐、垂柳、玉兰、腊梅等道旁风景树木,把该镇装扮成一座花园城市,一年四季,鲜花烂漫,绿树常青。
典故
真阳镇名胜古迹繁多。境内名胜古迹有:汉代石阙、甘泉井、黄叔度墓、皂角树等。相传,一百多年前,正阳石阙之身曾有一裂缝,下部裂缝大得可以钻进小孩,清朝末年,忽然来了一个老石匠,在正阳南关闹市叫喊:"箍大家伙",连喊三天,竟不得售其技,惹得市人嘲笑他说:"东关有个大家伙---望乡台(石阙),裂了很大的缝,你去箍嘛!"说罢,忽然起了狂风,刮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次日早晨,人们意外地发现"望乡台"的裂缝竟然复原,人们想起了近日叫喊"箍大家伙"的那个老石匠,寻之,已不知何往,人殆疑其神焉。这个故事,只是传说,它给石阙(望乡台)增添了迷信和神话色彩,但是据查,石阙的确发生过裂而复合的事。
黄叔度墓,系东汉古墓,墓前两块石碑:一为唐碑,一为乾隆刻石,唐碑系颜真卿为黄叔度题书,是一难得的真品。
汉代石阙
正阳县汉代石阙位于正阳县城的东关外,公路北侧,当地群众称谓"望像台"。民国二十五年重修正阳县志记载:"望像台在城东关外东岳庙前,有石壁厚二尺,东西长六尺。东首石块八层高七尺许,西首石块十一层高一丈许,顶上有石板雕刻如瓦屋式,檐角四出,两首侧面斩齐,如门户之一边,似是古代石阙之左部…"正阳县文化部门鉴于此"台"建筑形式古老,同时在群众中又有许多古代的传说故事,就把它列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1961年5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全省文物调查登记中,对此"望像台"进行了调查研究。才知道它是一座汉代石阙。
石阙距公路约15米左右,阙之北是东岳庙的废墟。据县志记载元代至元四年,邑人陈福成等人,曾在阙北废墟上修建东岳庙;乾隆三十五年,邑人李成仁等又重修东岳庙。现仅存废墟,其上瓦砾遍地,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属于汉代的遗物。可证在建东岳庙之前,原即有建筑物。石阙仅存东阙,西阙已经损毁,调查中为寻找西阙的遗迹,曾在附近进行了详细的钻探,钻探结果没有发现什么迹象。不过我们听到群众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望像台裂了大缝,中间可以过人,有一年瘟疫流行,死人很多,有人拿妖捉怪,忽一夜裂缝复合,长到了一块"。很可能西阙是因迷信鬼神,拿妖捉怪的情况下被拆除的。 石阙是用青石条堆筑而成,有子阙,阙身总高4.75米,母阙与子阙通宽2.10米,阙厚0.75米,全身略向北倾斜。阙基三层筑成阶梯形,底长3.7米,宽2.25米,中层长3.25米,宽1.75米。上层长2.6米,宽1.2米;基高0.67米。母阙阙身筑石十一层,身高3.75米,子阙阙身筑石八层,身高2.6米,阙顶单檐四注,母阙檐长2.25米,宽1.75米,高0.37米,子阙檐长1.12米,宽1.75米,高0.37米,其上皆雕瓦陇屋脊。由于石质比较粗劣,加之年久风雨侵蚀,阙身表面风化比较严重,大部分纹饰已模糊不清,只有部分还可以看出一点形迹,如在阙身的南面和东面的人物、牛、龙、铺首、斜线和环形花纹。这些图案花纹和在河南常见的东汉时期小砖侧面的几何图案以及南阳画像石上的图象基本相同,惜未发现铭刻。这处阙的建筑形式、筑法、大小皆与今保存在登封的嵩山三阙极为接近,因此,很可能也是东汉时期所建的。